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西部干旱区工业循环经济建设研究

作 者: 冯琳
导 师: 孙宝生
学 校: 新疆大学
专 业: 自然地理学
关键词: 干旱区 工业循环经济 复杂性分析 多目标模糊优化模型 石河子
分类号: F205;F22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5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工业是实现本土优势资源转换的重要链结,同时也是物质能量代谢、污染物排放的主要产业,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来解决工业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课题。我国西部干旱区工业基础薄弱,生态环境脆弱,人地关系复杂敏感,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和绿洲稳定已构成一定的威胁。仿照生物种群共生关系构建工业循环经济,对突破干旱区深层次矛盾和资源约束的瓶颈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石河子位于天山北坡经济带的玛纳斯河流域,既拥有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又具备自治区级循环经济试点。选取石河子作为实证靶区,系统研究循环经济理论在干旱区工业发展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不仅能为天山北坡经济带、新疆以及西部干旱区的工业循环经济建设提供重要的示范作用,而且对促进干旱区探索低碳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综述了国内外循环经济的研究内容及相关进展,探讨了干旱区工业循环经济的建设理论与技术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尝试运用前期参与研究的环境学与环境经济学原理来解读工业循环经济的产生与运行机制,从环境科学的角度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干旱区工业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以新疆为例,分析了干旱区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进程与现存问题。结合“3R”原则,探讨了干旱区工业循环经济的建设目标、原则、思路和模式。其中,建设目标为促使干旱区工业系统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资源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综合最优,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设原则包括减量化原则、循环利用原则和优先确保绿洲发展空间原则;建设思路为“一个综合、两类循环、两个体系”;建设模式分为三层——企业小循环的微观层面模式、生态工业园的中观层面模式、绿洲区域协调的宏观层面模式。归纳了石河子工业循环经济建设已取得的成就,并结合其在国家及新疆主体功能区划方案中的定位,进行了工业总链与分链设计的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图论、复杂性科学及网络理论对石河子工业共生网络的复杂性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显示:用物质/能量关联所刻画的石河子工业共生网络具有复杂性、小世界性和无标度性,以局部聚集的相对水平衡量,与神经网络、细菌代谢网络和生态链网络比较相似。以2009年末实地调研所取得的数据为依托,从区域和企业(以天业为例)两个层次分析了石河子清洁生产中的物质集成、水集成以及能量集成,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次定性讨论了石河子工业循环经济的执行能力。以工业共生网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最优作为目标函数,将非线性的相对优属度作为共生企业产量的权重系数,运用模糊数学和运筹学建立了工业共生网络多目标模糊优化模型。选取石河子相对成熟完善的化工链网络,以新建40万t/a PVC及配套建设项目作为具体研究对象,对石河子工业共生网络进行了定量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各企业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工业共生效果,电石厂仍有节水节能和减排的空间。模型严谨合理,实用性较强,为干旱区工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较好的定量优化方法。以因地制宜、科学客观、动态可比、可操作为原则,构建了石河子工业循环经济测度指标体系(SICEMIS),采用离差权与Delphi相组合的组合权重法确定了指标的权重系数,提出了适合于研究区的指标分级标准,以简明的线性加权法作为评价方法。结果显示:2002-2008年,石河子工业循环经济综合发展指数SICEDI由0.27提高到0.70,整体发展水平由较低循环阶段进入了较高循环阶段。而天业集团的领跑带动作用以及政府对试点建设及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视和推助是促进SICEDI指数上升的两个最主要原因。通过以上评价和分析,对石河子工业循环经济运行目前尚存的问题逐一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总结了案例对干旱区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启示。指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干旱区工业循环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技术创新是促进产业链结日趋完善和延展的重要支撑。干旱区工业循环经济实质上是流域循环经济,绿洲循环经济。与非干旱区相比较,干旱区的工业循环经济建设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和困难,建设模式的限制因子与边界条件具有显著的地区特点,优先确保绿洲发展空间是其重要原则。“一个综合、两类循环、两个体系”的思路对干旱区工业循环经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其中,“一个综合”是科学构建干旱区工业循环经济的前提,“两类循环”可促进干旱区产业生态化与污染治理产业化、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的有机统一,“两个体系”将为干旱区工业循环经济的持续推进和优化完善提供有力的保障机制。

全文目录


摘要  2-5
Abstract  5-8
目录  8-12
第一章 绪论  12-19
  1.1 研究意义与背景  12-14
  1.2 研究思路、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7
    1.2.1 研究思路  14-16
    1.2.2 研究内容  16-17
    1.2.3 技术路线  17
  1.3 主要创新点  17-18
  1.4 本章小结  18-19
第二章 循环经济研究综述  19-39
  2.1 循环经济的源起  19-23
    2.1.1 萌芽阶段  19-20
    2.1.2 诞生阶段  20-21
    2.1.3 蓬勃发展阶段  21-23
  2.2 循环经济的概念  23
  2.3 循环经济的研究内容  23-31
    2.3.1 内涵与原则的界定  24-25
    2.3.2 相关立法与政策  25-26
    2.3.3 物质减量化及资源循环利用  26-27
    2.3.4 生命周期评价和产品生态设计  27-28
    2.3.5 工业共生与生态工业园  28-29
    2.3.6 循环经济的层次及实践模式  29-31
    2.3.7 相关指标体系及评价  31
  2.4 国内外循环经济相关研究进展  31-37
    2.4.1 国外循环经济研究进展与评述  31-33
    2.4.2 国内循环经济研究进展与评述  33-36
    2.4.3 干旱区循环经济概述  36-37
  2.5 问题与不足  37
  2.6 本章小结  37-39
第三章 干旱区工业循环经济建设的理论与方法  39-60
  3.1 工业循环经济建设的理论基础  39-48
    3.1.1 经典理论  39-44
    3.1.2 理论新探  44-48
  3.2 工业循环经济建设的技术与方法  48-58
    3.2.1 面向物料的分析方法——工业代谢  48-50
    3.2.2 面向产品的分析方法——生命周期评价  50-53
    3.2.3 面向企业的研究方法——清洁生产审核  53-54
    3.2.4 面向园区的研究方法——系统工程方法与景观生态设计  54-56
    3.2.5 面向区域的研究方法——工业系统集成及图论  56-58
  3.3 干旱区工业循环经济的理论与方法  58
  3.4 本章小结  58-60
第四章 干旱区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存在问题及思路模式  60-78
  4.1 干旱区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进程  60-67
    4.1.1 工业发展历史回顾  60-61
    4.1.2 工业结构  61
    4.1.3 工业布局  61-62
    4.1.4 工业循环经济进展  62-67
  4.2 干旱区工业循环经济建设现存问题  67-71
    4.2.1 水资源制约  68
    4.2.2 市场运营程度较低且认识不足  68-69
    4.2.3 资源消耗及污染排放高  69-70
    4.2.4 经费不足且实施不力  70-71
    4.2.5 相关法规政策有待完善  71
  4.3 干旱区工业循环经济建设目标及原则  71-72
  4.4 干旱区工业循环经济建设思路  72-76
    4.4.1 一个综合  73-74
    4.4.2 两类循环  74-75
    4.4.3 两个体系  75-76
  4.5 干旱区工业循环经济的模式设计  76-77
    4.5.1 微观层面模式  76
    4.5.2 中观层面模式  76-77
    4.5.3 宏观层面模式  77
  4.6 本章小结  77-78
第五章 实证研究  78-155
  5.1 研究区概况  78-87
    5.1.1 自然地理  78-82
    5.1.2 社会经济  82-83
    5.1.3 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定位  83-87
  5.2 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87-88
  5.3 工业循环经济实施进展  88-100
    5.3.1 相关政策及法规  88-89
    5.3.2 清洁生产与技术进步  89-94
    5.3.3 发展模式  94-95
    5.3.4 经济-资源-环境的响应  95-98
    5.3.5 未来发展目标  98-100
  5.4 工业循环经济管理实施体系分析  100-132
    5.4.1 生态产业链设计  100-108
    5.4.2 工业共生网络的复杂性分析  108-112
    5.4.3 清洁生产设计  112-121
    5.4.4 工业循环经济执行能力分析  121-126
    5.4.5 工业共生网络的定量优化  126-132
  5.5 工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体系分析  132-147
    5.5.1 工业循环经济测度指标体系设计  132-137
    5.5.2 工业循环经济评价方法及模型  137-142
    5.5.3 实证评价  142-147
  5.6 工业循环经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147-152
    5.6.1 存在问题  147-149
    5.6.2 对策措施  149-152
  5.7 案例对干旱区的启示  152
  5.8 本章小节  152-155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55-160
  6.1 主要结论  155-158
    6.1.1 干旱区工业循环经济的理论探讨  155-156
    6.1.2 干旱区工业循环经济的思路探索  156
    6.1.3 石河子工业循环经济管理实施体系的系统分析  156
    6.1.4 石河子工业共生网络的定量优化  156-157
    6.1.5 石河子工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体系分析  157
    6.1.6 干旱区工业循环经济的特征及启示  157-158
  6.2 不足与展望  158-160
    6.2.1 结合"低碳经济"增强前瞻性  158
    6.2.2 水资源科学配置的补偿及促进机制  158-159
    6.2.3 研究内容的深化及融合  159
    6.2.4 研究方法的改进与集成  159-160
参考文献  160-174
附录1 SICEMIS指标权重专家问卷调查  174-177
附录2 文中图表索引  177-180
附录3 在读博士期间科研及论文情况  180-181
致谢  181-183

相似论文

  1.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评价模型构建研究,F426.83
  2. 干旱区成龄枣树不同灌溉方式下耗水特性研究,S665.1
  3. 秸秆覆盖对关中地区冬小麦生态效应综合研究,S512.11
  4.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区雪面蒸发—凝结试验研究,P426
  5. 石河子垦区棉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F426.81
  6. 干旱区绿洲红枣根系调控与水肥量化研究,S665.1
  7. 绿洲农田表层掺砂、覆砂对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S152.7
  8. 新疆天池自然保护区产流产沙试验研究,S157
  9. 石河子市基督教徒宗教认同研究,D635
  10. 大学生学术失信及对策研究,G644
  11. 石河子开发区企业集群效应分析,F279.2
  12. 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效应、问题及对策,F224
  13. 生态工业建设在丰城精品陶瓷产业基地的应用研究,F426.71
  14. 山西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主要生态树种耗水特性研究,S718.4
  15. 干旱区绿洲棉田土壤呼吸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S154
  16. 河北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讨,F205
  17. 干旱区水文生态与生态需水量研究,X171
  18. 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大豆滴灌水肥耦合效应试验研究,S565.1
  19. 黑龙江西部半干旱区玉米沟灌技术模式的试验研究,S513
  20. 湘潭竹埠港新材料企业集群转型研究,F426
  21. 新疆石河子—沙湾—玛纳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F127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 经济数学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