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时期30年陕西文学批评研究

作 者: 李春燕
导 师: 李继凯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陕西文学批评 区域文学批评 多元格局 精神内涵 文化心态
分类号: I207.4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9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是关于“新时期30年陕西文学批评”的专题研究。陕西的文学创作在当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与创作相对应的陕西文学批评在当代文学发展的不同阶段均发出过响亮的声音,但关于新时期30年陕西文学批评的研究却显得严重匮乏。虽然,关涉这一课题也有少量评论文章散见报刊,但与整个新时期30年陕西文学创作与批评的突出成就相比,就显得零散琐碎、不成气候,尤其是就这一课题的整体研究,至今尚属空白。本文认为文学批评在整个文学史上作用很大,它不仅仅促进创作和理论的双向度发展,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深远的影响。区域文学批评作为某一区域文化与文学的系统研究,对于这一区域文化与文学的发展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同时,作为全国文学批评整体研究的组成部分,区域文学批评这一切片具备透析统观全国文学批评整体风貌的文化功能。基于以上认识,将区域文学批评研究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批评研究的方向,也就具有了尝试的可能性。鉴于学术界存在一种空疏之风,本文尤其重视文学批评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就《陕西文艺》、《延河》和《小说评论》等杂志以及文学批评专著和散见于报刊的相关资料展开实证分析。因此,注重原始资料的归拢整理是本文的特色。新时期30年陕西文学批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存在着层次、内容、形式诸多方面的差异,但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是不容否认的。本文主要从新时期30年陕西文学批评的历史演变、格局建构以及精神内涵文化心态四个方面展开论述,试图实现对新时期30年陕西文学批评风貌的宏观把握和微观透视。第1章“绪论”阐释了选题的理由意义,介绍了新时期30年陕西文学批评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并对课题的对象和范围进行了界定。第2章“文学批评的历史考察”从历时角度观察新时期30年陕西文学批评风貌。文革结束之后,陕西文学批评同中国文学批评一样在历史的重大转折中寻求突破的途径,70年代末期,文学批评以政治先锋姿态展开对文革的清算批判:80年代以来,随着全国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笔耕文学研究组”在理论上追根溯源恢复十七年现实主义文学批评传统,在实践上通过对柳青、贾平凹等创作得失的研讨探索陕西小说创作提高与突破的途径。第3章“文学批评的格局构建”。随着批评意识的觉醒,新时期30年陕西文学批评在古今、中外文化资源的比照中,对印象主义、心理精神分析、文化批评多种模式进行理论与实践上的探索,形成了以现实主义理论和社会历史批评为核心,同时容纳其它批评理论与模式的多元新格局;而建构多元格局的理论基石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第4章“文学批评的精神内涵”,时代性、人民性与西部文学批评意识共同构成其精神内涵。第5章借鉴布迪厄结构动力学中“生存心态”理论,阐述新时期30年陕西文学批评家与乡土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透射“面子”文化与商业利益构筑的批评魔障,从而呼唤自由独立的批评精神。本文以新时期30年陕西文学批评为个案,注重意识视角的审视,努力分析陕西以及中国批评的精神症候,剖析当代文学批评普遍存在的若干问题,以期探寻文学批评突围的路径,从而对中国当下文学批评的健全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认为新时期30年陕西文学批评持有丰富的经验,在诸多批评者的努力下,培育了享誉国内外的一批作家,但是目前陕西文学批评与创作一样面临滑坡,出现了断代现象与诸多非批评现象,结语对此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固然,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是文学批评趋向健康发展的客观要素,在当下消费主义时代批评要走出困境,批评者主体素质的提高当是重要的环节。对于批评者而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审美感觉和深邃的思想这些基本素养固然必不可少,但批评者葆有自由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以及独立的批判精神却尤为重要,只有批评主体焕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批评才可能有真正的希望。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第1章 绪论  9-26
  1.1 选题的理由与意义  9-15
  1.2 研究现状及趋势  15-21
  1.3 研究对象与范围  21-23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23-26
第2章 陕西文学批评的历史考察  26-52
  2.1 批评视野中的陕西文学创作  26-36
    2.1.1 苏醒中的陕西小说(1977-1985)  26-31
    2.1.2 走出陕西的文学创作(1985-至今)  31-36
  2.2 陕西文学批评的突围  36-52
    2.2.1 踟蹰中展开的文学批评  36-49
    2.2.2 陕西文学批评的反思  49-52
第3章 陕西文学批评的格局建构  52-91
  3.1 多元批评格局建构的可能  52-64
    3.1.1 多元批评格局的文化背景  52-54
    3.1.2 多元批评格局的形成条件  54-64
  3.2 多元批评格局的建构  64-79
    3.2.1 印象主义批评  64-67
    3.2.2 心理分析批评  67-70
    3.2.3 历史美学批评  70-74
    3.2.4 神话原型、地域文化、女性主义文学等批评模式  74-75
    3.2.5 其它批评形式  75-79
  3.3 《讲话》视阈下的理论批评  79-91
    3.3.1 当代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石  79-82
    3.3.2 《讲话》视阈下的理论观照  82-91
第4章 陕西文学批评的精神内涵  91-120
  4.1 时代奏鸣曲  91-102
    4.1.1 文学批评的人民性  92-95
    4.1.2 文学批评的历史意识  95-99
    4.1.3 文学批评的党性原则  99-102
  4.2 干预文学与干预生活的追求  102-110
    4.2.1 频繁展开的文学研讨会  103-108
    4.2.2 散见报刊杂志的批评意见  108-110
  4.3 西部精魂的发现与追问  110-120
    4.3.1 概念的缘起与界定  110-112
    4.3.2 西部文学批评精神  112-120
第5章 陕西文学批评的文化心态  120-137
  5.1 批评家的乡土情结  120-124
    5.1.1 无法割舍的乡土情结  120-122
    5.1.2 繁复的"乡土"意蕴  122-124
  5.2 陕西文学批评的文化心态  124-137
    5.2.1 对乡土羁恋与疏离的文化心态  125-126
    5.2.2 动态演变中的文化心态  126-133
    5.2.3 批评心态的文化透视  133-137
结语  137-139
参考文献  139-144
附录  144-184
  附录一:新时期三十年陕西文学批评年表  144-174
  附录二:陕西部分主要批评家资料  174-182
  附录三:陕西文学部分主要相关批评杂志  182-184
致谢  184-186
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186-187

相似论文

  1. 试论李攀龙的《唐诗删》,I207.22
  2. 定窑瓷器艺术及其精神,K876.3
  3. 论中央苏区美术宣传形式及精神内涵,K263
  4. 剃发令与清初各阶层心态研究,K249.2
  5. 在诗歌的十字架上,I207.25
  6. 元杂剧文人形象的文化解读,I207.3
  7. 曾心散文研究,I207.6
  8. 乌托邦文学的审美特征及精神内涵,I01
  9. 对武术精神内涵的探析,G852
  10. 汉代马雕塑的造型艺术探究,J306
  11. 真情美韵写人性,J832
  12. 论马勒交响乐的创作突破与精神内涵,J614
  13. 吴虞伦理思想研究,B82
  14. 写实油画的精神品格,J205
  15. 浪漫主义式微下的“现实”重构,I207.42
  16. 人之将逝 其鸣也哀,J605
  17. 《聊斋志异》痴狂人物形象研究,I207.419
  18. 文化心态视域下的戴望舒诗歌创作,I207.25
  19. 陆游民俗诗初探,I207.22
  20. 插画在现代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218.5
  21. 声乐交响曲《大地之歌》之探究,J605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新体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