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通信系统中电磁脉冲效应的混合仿真方法和作用机理研究

作 者: 刘其凤
导 师: 尹文言
学 校: 上海交通大学
专 业: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关键词: 电磁脉冲(EMP) 时域有限差分(FDTD) 亚网格技术 集总参数电路 屏蔽电缆 多导体传输线 有限元 交替隐式时域有限差分(ADI-FDTD) 无条件稳定 基于局部一维坐标的时域有限差分(LOD-FDTD)
分类号: TN91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67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和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抑制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虽然人们在应用电磁数值技术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实际通信系统中的EMC/EMI问题仍很有挑战性,特别是如何用电磁场数值技术进行系统级EMC/EMI仿真。为此,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通信系统在外界电磁脉冲(EMP)作用下电磁效应的混合仿真方法和作用机理。主要工作和创新点总结如下:一、第二章发展了混合FDTD数值方法,提出了融合细导线、窄缝和薄层媒质等特殊细微结构亚网格技术的统一亚网格算法。在混合FDTD方法的基础上,研发了EMP效应分析软件模块,进一步研究了典型通信系统外壳在EMP辐照时的屏蔽效能随频率、入射脉冲参数和几何尺寸的变化规律,并且重点研究了内谐振频率、频率选择表面、观测窗口等因素对屏蔽效能的影响。二、第三章详细研究了典型通信系统外壳在EMP斜入射时的屏蔽效能随频率、入射脉冲参数、细微结构位置、加载细天线负载和其几何尺寸的变化规律,并且研究了同频干扰问题,提出了增强金属腔体外壳屏蔽性能的关键技术。三、第四章提出了改进的屏蔽电缆转移阻抗理论模型以及EMP作用下屏蔽线缆的场线耦合方程。用改进节点法(MNA)和传输线FDTD算法对电缆(互连线)以及电缆网络连接的电路模块分析,然后结合混合FDTD方法,对含有电缆网络、多重能量传输和耦合通道的系统外壳、通过互连网络集成在一起的内部子系统进行了场、线、路一体化综合分析。进一步研究了EMP作用下典型通信系统、屏蔽舱室中电缆网络的浪涌电压、电流传播特性。四、第五章综合分析了集总参数微波电路的场路混合算法,包括单个集总参数单元、单端口网络以及双端口网络的仿真算法,并将双端口网络算法推广到多端口网络情形,给出了微波电路散射参数的提取方法,并对微波电路匹配负载进行建模分析。进一步地,应用场-路混合算法,研究了EMP辐照时混合微带电路和器件的瞬态响应,进而分析其失效状况。五、第六章研究了场效应管在EMP作用下的瞬态电热响应,详细分析了其沟道最大温度、最大温度场与脉冲作用时间的关系、最大温升与脉冲波形的关系,为效应管的电-热防护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六、第七章提出了计算效率更高的基于一维坐标的新型任意阶LOD-FDTD无条件稳定算法,并用数值实验和理论证明了算法的无条件稳定性,和ADI-FDTD算法中的数值色散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不同参数的变化对提出的LOD-FDTD算法数值色散影响。七、第七章针对隐式LOD-FDTD算法色散误差比较大问题,提出了三维参数优化(Parameter-Optimized LOD-FDTD: PO-LOD-FDTD)LOD-FDTD算法,从理论上证明了PO-LOD-FDTD的无条件稳定性,得到了不同情况下的优化参数,研究了优化参数随时间步长、频率变化情况。数值结果表明PO-LOD-FDTD能大幅度地降低LOD-FDTD算法的数值色散误差,并将该方法用来解决实际电磁兼容问题。八、第八章实验研究了不同种类的小型化、高性能滤波器和有源部件EMP注入效应。通过这些实验,有助于充分理解EMP的作用机理和作用过程。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9
目录  9-13
第一章 绪论  13-37
  1.1 研究背景  13-17
  1.2 研究方法概述  17-23
    1.2.1 电磁兼容领域中的场计算方法  17-19
    1.2.2 EMP 与外壳结构间的辐射直接耦合数值分析  19-20
    1.2.3 通信系统中的线缆网络分析方法  20-21
    1.2.4 场-路混合仿真方法  21-23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  23-25
  参考文献  25-37
第二章 EMP 与通信系统外壳间辐射直接耦合的混合FDTD 数值分析方法  37-82
  2.1 引言  37-38
  2.2 屏蔽效能  38
  2.3 FDTD 基本原理  38-43
    2.3.1 吸收边界条件  42-43
  2.4 激励源技术  43-48
    2.4.1 EMP 波形  43-45
    2.4.2 平面波的加入-总场边界条件  45-48
    2.4.3 多个EMP 入射情形  48
  2.5 通信系统外壳中细微结构的亚网格模型  48-70
    2.5.1 细天线亚网格模型  49-57
    2.5.2 窄缝亚网格模型  57-61
    2.5.3 薄层介质亚网格模型  61-70
  2.6 混合FDTD 方法数值验证  70-75
    2.6.1 含长方形孔的金属腔屏蔽效能  70-71
    2.6.2 窄缝亚网格技术的数值验证  71-72
    2.6.3 细导线亚网格算法数值验证  72-74
    2.6.4 薄片介质亚网格算法数值验证  74-75
  2.7 本章小结  75-76
  参考文献  76-82
第三章 混合FDTD 方法在EMP 与通信系统外壳辐射直接耦合分析中的应用  82-116
  3.1 引言  82
  3.2 EMP 垂直入射时金属腔体的屏蔽效能  82-86
    3.2.1 窄缝取向对腔体屏蔽效能的影响  82-85
    3.2.2 频率选择表面结构对外壳屏蔽效能的影响  85-86
  3.3 EMP 斜入射时金属腔体的屏蔽效能  86-97
    3.3.1 不含观测窗口的金属腔体屏蔽效能  86-92
    3.3.2 含有观测窗口的金属腔体的屏蔽效能  92-97
  3.4 同频干扰  97-101
  3.5 EMP 辐照下单极子天线的瞬态响应  101-109
  3.6 提高腔体屏蔽效能的方法  109-112
  3.7 本章小结  112
  参考文献  112-116
第四章 通信线缆网络中的EMP 效应预测方法和应用  116-150
  4.1 引言  116-117
  4.2 预测多导体线缆中EMP 响应的FDTD 方法  117-120
    4.2.1 多导体线缆的场-线耦合方程  117-118
    4.2.2 场-线耦合方程的FDTD 方法  118-120
  4.3 屏蔽线缆中EMP 响应的FDTD 方法  120-126
    4.3.1 屏蔽线缆的转移阻抗模型  120-123
    4.3.2 屏蔽线缆中EMP 响应的FDTD 方法  123-126
  4.4 改进节点电压分析法(MNA)  126-128
  4.5 多导体线缆网络EMP 响应  128-130
  4.6 数值方法验证和应用  130-146
    4.6.1 方法验证  130-132
    4.6.2 EMP 作用下含屏蔽线缆的系统分析  132-136
    4.6.3 含非屏蔽线缆的系统浪涌信号分析  136-140
    4.6.4 屏蔽舱室中线缆的EMP 响应分析  140-146
  4.7 本章小结  146
  参考文献  146-150
第五章 EMP 作用下器件的脉冲效应研究  150-180
  5.1 引言  150-151
  5.2 微波集总参数电路的场-路混合仿真  151-161
    5.2.1 单个集总参数元件仿真  151-155
    5.2.2 单端口网络的场-路混合算法  155-156
    5.2.3 双端口网络的场-路混合算法  156-158
    5.2.4 多端口网络的场-路混合方法  158-161
  5.3 散射参数提取  161-163
    5.3.1 扰动散射参数计算方法  161
    5.3.2 微带端接匹配负载的FDTD 建模  161-163
  5.4 典型微波器件的EMP 效应机理  163-176
    5.4.1 功分器的EMP 效应  163-165
    5.4.2 超宽带滤波器的EMP 干扰响应  165-168
    5.4.3 端接二极管微带电路的EMI 响应  168-169
    5.4.4 混合微波放大器的EMI 响应  169-176
  5.5 本章小结  176
  参考文献  176-180
第六章 EMP 作用下通信系统中典型有源器件的电-热效应分析  180-202
  6.1 引言  180
  6.2 EMP 作用下有源器件的电-热损伤机理  180-181
  6.3 FEM 方法概述  181-185
    6.3.1 FEM 求解过程  181-182
    6.3.2 有限元法的数学原理  182-185
  6.4 有源器件的电-热效应模拟  185-192
    6.4.1 瞬态分析模型  186-187
    6.4.2 方程数值模拟方法  187-188
    6.4.3 热源产生  188
    6.4.4 热场有限元方程  188-191
    6.4.5 线性方程组求解  191-192
  6.5 数值分析结果  192-199
    6.5.1 电热FEM 算法的数值验证  192-194
    6.5.2 传导干扰作用下二极管器件的热效应  194-195
    6.5.3 EMP 作用下场效应管的热效应  195-199
  6.6 本章小结  199-200
  参考文献  200-202
第七章 新型快速FDTD 算法在EMC/EMI 分析中的应用  202-244
  7.1 引言  202-203
  7.2 三维交替方向隐式FDTD  203-209
    7.2.1 ADI-FDTD 基本原理  203-207
    7.2.2 数值稳定性和数值色散性分析  207-209
  7.3 基于局部一维坐标的LOD-FDTD 方法  209-217
    7.3.1 任意阶LOD-FDTD 方法的基本原理  209-213
    7.3.2 LOD-FDTD(2, 2)基本方程  213-214
    7.3.3 任意阶LOD-FDTD 方法的数值稳定性和色散性分析  214-217
  7.4 降低LOD-FDTD(2,4)方法数值色散误差的参数优化法  217-223
    7.4.1 参数优化PO-LOD-FDTD 方法的基本原理  217-219
    7.4.2 PO-LOD-FDTD(2, 4)方法的数值稳定性和色散性分析  219-222
    7.4.3 有限差分核中参数的优化方法  222-223
  7.5 数值计算和分析  223-241
    7.5.1 LOD-FDTD 方法的稳定性验证  223-225
    7.5.2 LOD-FDTD 方法的数值色散分析  225-229
    7.5.3 PO-LOD-FDTD 方法的色散误差分析  229-234
    7.5.4 PO-LOD-FDTD 色散误差随时间步长和频率的变化规律  234-239
    7.5.5 LOD-FDTD 方法在电磁兼容中的应用  239-241
  7.6 本章小结  241
  参考文献  241-244
第八章 滤波器和有源部件的EMP 效应实验  244-254
  8.1 引言  244
  8.2 无源滤波器的电磁脉冲注入实验  244-250
    8.2.1 测试对象  244-246
    8.2.2 测试原理和测试系统  246-248
    8.2.3 测试结果和讨论  248-250
  8.3 有源部件的微波注入实验  250-252
    8.3.1 测试原理及装置  250-251
    8.3.2 测试结果和讨论  251-252
  8.4 本章小结  252
  参考文献  252-254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254-256
  9.1 全文总结  254-255
  9.2 未来工作的展望  255-256
致谢  256-257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撰写的学术论文  257-260
博士期间参与的课题研究  260

相似论文

  1. 混粉电火花成型机主机系统及工艺试验的研究,TG661
  2. 电火花加工中的电极损耗机理及控制研究,TG661
  3. 永磁磁力耦合器结构与特性研究,TH139
  4. 谐波齿轮传动柔轮应力及轮齿磨损分析,TH132.43
  5. 常温低温组合密封结构的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TH136
  6. 碾压混凝土拱坝温度应力仿真分析与分缝设计研究,TV642.2
  7. 竖向荷载作用下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简化分析,TU391
  8. 带填充墙框架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TU323.5
  9. 电流及电场对结晶器铜板上电镀镍及其合金镀层性能的影响,TQ153.2
  10. 基于时程分析法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抗震稳定性分析,TV642.2
  11. 个性化人工膝关节设计及其生物力学特性研究,R318.1
  12. 船用锅炉过热器管束胀口应力应变分析,TQ051.5
  13. 电子产品质量监控测试设备设计,TN06
  14. 深水海底管道S型铺管法安装分析,TE973
  15. 拖拉机驾驶室的有限元分析及优化设计,S219.02
  16. 拖拉机电控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转向机构及液压系统设计,S219.02
  17. 智能森林灭火航弹研究,S762
  18. 多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有限元分析,R687.3
  19. 三种后路腰椎融合术致相邻节段退变的有限元分析比较,R687.3
  20. 踝关节及周围韧带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分析,R687.3
  21. 不同托槽底板结构影响粘接质量的三维有限元分析,R783.5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 通信 > 通信系统(传输系统)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