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叶圣陶:在文学与教育之间

作 者: 欧阳芬
导 师: 范培松
学 校: 苏州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叶圣陶 教育小说 文学创作 教育思想 文学教育
分类号: I206.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4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叶圣陶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对文学与教育的热切关注和眷恋,使他将教育题材作为自己独特的表现内容,他用大批文学作品构筑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教育世界”,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醒目最独特的的文学创作现象。他用小说、散文、童话和诗歌等文学艺术形式,架起了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现代教育的桥梁。叶圣陶具有文学家、教育家的双重身份,在中国现代文学创作领域和教育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就。当前学界对叶圣陶及其作品的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尚缺乏对作家教育家身份和文学创作关系的研究,缺乏文学的形式与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与内容融合的探究。因此,研究教育与文学之间的叶圣陶,可以为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野,更好地接近文学的原生态。本文主要采用文学、文献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叶圣陶的文人气质和教育人格。主要揭示叶圣陶文人气质与教育人格的养成与相互渗透的关系,这是叶圣陶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先驱之一和成为中国教育史上卓越教育家的重要条件之一,从而为本论题的解决提供背景资料。第二章,文学启蒙与教育救国。试图从叶圣陶的文学创作的源头,即思想层面,探讨作家作为文学家和教育家两重身份的和谐统一,为本论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第三、四章,文学家的教育与教育家的文学。叶圣陶作为文学家,创作了大量的以教育内容为题材的小说、童话、散文等文体形式,通过这些作品,作者传达了自己的教育观。叶圣陶作为教育家,创作中力求实现汉语规范化体系的审美诉求,最终指向理想的教育,从而更好地为自己的教育对象服务,凸显了文学的教育功能。本部分内容重点通过文本分析,揭示叶圣陶短篇小说反映的教育界故事,灰暗色调下智慧充盈,具有“‘灰’中见‘慧’”的特点;长篇小说《倪焕之》则是叶圣陶以文学方式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形象展示,同时也是自己教育理想的投影,是中国现代教育小说的翘楚;成人化的童话,是作者借助儿童喜爱的如梦似画的故事,表达“成人的悲哀”;亦刚亦柔的儒雅散文,既概括了叶圣陶一般性散文的特点,更是概括了叶圣陶教育散文的总体风格,同时论证了其教育散文还有教育性、散文性和规范性的特点。第五章,叶圣陶教育身份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主要从叶圣陶教育身份对文学创作的贡献与不足正反两方面进行阐述。叶圣陶以教育家身份创作的文学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但难以超越的教育情结也限制了他在文学创作领域难以有“更远大的发展”,使其部分作品视野“窄化”、意蕴“清浅”、童话呈现“成人化”等不足。总之,本论文从叶圣陶的个人成长经历、思想发展变化、文学创作实践(主要是文本分析视角)以及教育身份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的四个层面,全面考察叶圣陶作为文学家的创作视角和作为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进入创作领域的精神探索,认识叶圣陶的文学与教育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并且不断深化与螺旋上升的过程,从而认识叶圣陶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重新认识文学的意义。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2. 道德榜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研究,G641
  3.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研究,G647.38
  4. 裴斯泰洛齐与陶行知教育思想和实践及比较,G40-09
  5. 胡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及当代启示,G633.3
  6. 陶行知社会教育思想简论,G40-092
  7. 孔子教育思想研究,G40-092
  8. 陈宝琛教育思想研究,G529
  9. 颜文樑美术教育思想研究,J20-4
  10. 先秦儒家教育思想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G633.3
  11. 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与创新研究,G641
  12. 教育社会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13. 《大学》伦理政治教育思想研究,G641
  14. 论王蒙文学创作中的苏俄情结,I207.42
  15. 高校反恐防恐教育研究,D815.5
  16. 论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D648
  17. 业余儿童手风琴教学研究,J624.3
  18. 陆机文学批评与创作比较研究,I207.22
  19. 杜牧诗文研究,I207.22
  20. 梁启超青年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G40-09
  21.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法研究,G711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现代文学(1919~194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