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朱子语类》文献语言研究

作 者: 刘杰
导 师: 徐时仪
学 校: 上海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典文献学
关键词: 《朱子語類》 校勘 異文 詞彙
分类号: B244.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34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弟子门人讲学问答的记录。该书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朱熹理学思想体系,论述范围很广,从自然界到人类本身,都有涉及。《朱子语类》不仅是研究朱熹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古白话研究的一部重要语料。目前学术界对於《朱子语类》的语法研究已十分深入透徹,但对於该书的版本研究、词汇研究还很薄弱。本文的研究,立足於稀见文献来考察宋代文人语言。全文分上下雨个部分,上编是《朱子语类》文献研究,下编是《朱子语类》词汇研究。全书一共分为九章。第一章绪论,首先介绍了朱熹与《朱子语类》,其次造行了学术回顾,总结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外《朱子语类》研究的盛况、取得的主要成就,最后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意义。第二章研究通行本《朱子语类》及成书之前的几个重要版本。本章依次考述了宋刻本《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和《晦庵先生语缘大纲领》、明抄本《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和《晦庵先生语录大纲领》、朝鲜徽州古写本《朱子语类》、黎靖德本《朱子语类》。重点介绍了《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朝鲜徽州古写本《朱子语类》和黎靖德本《朱子语类》。版本的考述,反映了通行本《朱子语类》的成书过程和基本的发展脈络。第三章为中华本《朱子语类》与宋刻本《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的异文比较。本章首先介绍了古籍吴文对於汉语史研究的重要作用,然后分别从异文文字、异文词语、异文与文化史、中华本文本校释四个方面封宋刻本造行了全面的校勘整理。第四章为中华本《朱子语类》与朝鲜古写本《朱子语类》具文比较。本章著重从异文词语与中华本文本校释两个方面考察朝鲜本的学术价值。第五章研究《朱子语类》的文献学价值。朱熹的思想体系,多半是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整理研究表述出来的。因此,《朱子语类》包涵了朱熹大量的文献学思想,涉及注释学、校勘学、辨伪学、考据学、传统小学等。第六章和第七章集中研究《朱子语类》的复音词。第六章界定了复音词,并考察了《朱子语类》复音词的分布情况。《朱子语类》的复音词,主要包括理学词、一般社会文化常用词和宋代方俗词、口语词。第六章集中考释了《朱子语类》中的“经画”、“顽麻”、“名件”、“榻翣”、“包罩”等十五个方俗词。第七章继续探讨《朱子语类》的复音词。第一节结合异文词语,对论辨析了《朱子捂类》中的48组同义词。第二节从动词、名词和形容词三种词性,封输辨析了《朱子语类》中的28组反义词。第三节考察了《朱子语类》中“急躁\躁急”、“大小\小大”、“根本\本根”、“迫促\促迫”、“学问\问学”等31组同素异序词语。第四节研究《朱子语录》复音词的新词新义,一共考察了《朱子语类》中的新词39个,新义22例。其次对《汉语大词典》提出商补,指出失收复音词21例,书证滞后45例。最后考释了《汉语大词典》失收的7个异文词语:“稱贴”、“发撝”、“桔橰”、“秋採”、“困善”、“错总”、“落莫”。第八章对论《朱子语类》中的多音节词语。三字格和四字格的大量使用,是《朱子语类》作为文人口语的重要特徵。本章按结构分颊考释了120个三字格,133个四字格。这些三字格、四字格,正统的文献和辞书一般不收,但确是研究宋代口语和方言的重要材料。第九章总结阐述《朱子语类》的语体特徵、语言特点和研究价值。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9
上编 《朱子语类》文献研究  9-197
  第一章 绪论  9-21
    第一节 朱熹与《朱子语类》  9-11
    第二节 《朱子语类》研究述评  11-19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意义  19-21
  第二章 《朱子语类》版本叙录  21-82
    第一节 宋刻本《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和《晦庵先生语录大纲领》  21-31
    第二节 明抄本《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和明刻本《晦庵先生语录类要》  31-33
    第三节 朝鲜徽州古写本《朱子语类》  33-39
    第四节 黎靖德本《朱子语类》  39-82
  第三章 《朱子语类》中华本与宋残刻本异文比较  82-151
    第一节 异文文字辨析  83-98
    第二节 异文词语辨析  98-135
    第三节 异文与文化史  135-143
    第四节 中华本文本校释  143-151
  第四章 《朱子语类》中华本与朝鲜古写徽州本异文比较  151-190
    第一节 异文词捂辨析  151-181
    第二节 中华本文本校释  181-190
  第五章 《朱子语类》的文献学价值  190-197
下编 《朱子语类》词汇研究  197-318
  第六章 《朱子语类》复音词研究(一)  197-211
    第一节 复音词概说  199-201
    第二节 《朱子语类》复音词的分怖  201-211
  第七章 《朱子语类》复音词研究(二)  211-264
    第一节 《朱子语类》同义词研究  211-224
    第二节 《朱子语类》反义词研究  224-232
    第三节 《朱子语类》同素异序词语研究  232-243
    第四节 《朱子语类》复音词的新词新义与《汉语大词典》编纂  243-264
  第八章 《朱子语类》多音节词语研究  264-305
    第一节 《朱子语类》三字格词语研究  264-283
    第二节 《朱子语类》四字格词语研究  283-305
  第九章 《朱子语类》的语言学价值  305-318
结语  318-322
附录  322-369
  附录一 善本书影  322-325
  附录二 《朱子语类》复音词总表  325-359
  附录三 《朱子语类》三字格总表  359-362
  附录四 《朱子语类》四字格总表  362-369
参考文献  369-378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78-379
后记  379-381

相似论文

  1. 敦煌寫卷《道行般若經》用字研究及校勘,G256
  2. 《金楼子》词汇研究,H13
  3. 毕沅与孙诒让《墨子》校勘比较研究,G256.3
  4. 《魏书》殿本考证研究,K239.21
  5. 《笔法记》校笺与研究,G256.3
  6. 王利器的文献学思想研究,I206.2
  7. 《后汉书》异文研究,H131
  8. 张煌言生平及诗歌考论,I207.22
  9. 《吴绛雪诗集》研究与整理,I207.22
  10. 中华书局点校本《汉书》校读札记,G256.3
  11. 中华书局标点本十七史礼志部分校读札记,G256.3
  12. 《史记正義》稱引《括地志》考校,G256
  13. 《汉书》颜注引经考校,G256
  14. 敦煌变文语词校释补正,H121
  15. 论王念孙《墨子杂志》的研究方法及其成就,G256
  16. 胡承珙《小尔雅义证》训诂研究,G256
  17. 彭叔夏及其《文苑英华辨证》,G256.3
  18. 《仪礼》郑注考,G256
  19. 《册府元龟》中的《三国志》异文研究,K236
  20. 敦煌契约文书词语考释,H134
  21. 《徐孝穆集》研究,G256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宋、元哲学(960~1368年) > 朱熹(1130~1200年)及考亭学派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