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居住区园林可持续设计研究

作 者: 卢圣
导 师: 周曦
学 校: 北京林业大学
专 业: 城市规划与设计
关键词: 居住区 园林 可持续设计
分类号: TU984.1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112次
引 用: 1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人类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威胁,为追求人、社会、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已然成为当今人类对未来发展模式的共识,城市居住区园林建设是实现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重要的一隅。该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居住区园林设计方法,提出将“园林可持续设计”的概念作为居住区园林设计的方法。在重新审视国内外近现代城市居住区从单纯的居住区设计到社区设计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纵向理解人类居住区发展趋向,同时从横向的角度分析现有的居住区的设计问题。对居住区园林可持续设计的理念和方法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和总结,并提出居住区可持续设计的评价框架体系及评价内容。目的在于结合中国当前居住区建设和开发的实际,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居住区可持续发展道路。论文围绕居住区园林可持续设计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和观点如下:(1)园林可持续设计方法是风景园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基于风景园林的使命,必须顺应历史潮流及环境变化趋势,寻找更为合理的设计方法,而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内核的园林可持续设计方法,契合了这种变化。作者认为园林可持续设计的形成是园林设计方法的范式进步。(2)通过回溯近现代国内外的城市规划发展及居住区园林的嬗变,该文认为无论是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规划还是当代理性的城市规划,人们都是在沿着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努力,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物质规划为主、精英式规划、居住区与城市关系分离等,归根到底是由于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的失衡和人本中心主义的思想观念的问题。正因为规划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受认识的深度和社会发展水平影响,所以城市和居住区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发展观做指导,并依赖于可持续设计技术。(3)分析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生成历程,在此基础上提出“园林可持续设计”的定义:“综合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科学知识,统筹平衡环境、经济、社会三个维度的因素,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合理应用景观材料、保护和构建代际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尊重自然遗产和传统文化并重视设计管理的一种园林设计的方法。”并就园林可持续设计方法做了探索和总结,即:①融入生态关怀的整体性关注;②尊重自然;③尊重地域文化;④人性化设计;⑤以可持续性技术为支撑。⑥公众参与设计;⑦节约化设计。(4)针对现代城市发展状况,就居住区园林设计从可持续设计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提出居住区园林可持续设计的主要方法和主要原则:主要方法如下:①结合自然环境的设计方式;②注重居住区园林中的交流空间的创造;③应用可持续性技术方式营建节约型园林;④注重居住文化精神的传承;⑤注重创造心理愉悦的环境设计。主要原则:①全过程原则;②最低能耗原则;③自然-社会-经济均衡可持续原则;④技术可持续性原则;⑤管理可持续性原则;⑥公众参与性原则。(5)在研究对比相关评价方法后,该文建立了可持续园林可持续性评价框架体系。在分析建筑及相关居住区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可持续园林可持续评价指标的四大类分类方法,即: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促进评价、人工环境质量的评价、文化传承性评价、经济性评价。同时对相关指标进行了初步的设定。作者认为,在人类改变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可持续设计的方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在人工与自然环境中寻找和平共处之路。在园林可持续设计思想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园林,为人居环境作出贡献是风景园林专业应当有的历史眼光和责任。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7
目录  7-17
1 绪论  17-42
  1.1 课题的提出与选题  17-33
    1.1.1 迅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加剧全球生态环境恶化  17-22
      1.1.1.1 世界大城市生态环境危机及隐忧  18-19
      1.1.1.2 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19-22
    1.1.2 风景园林与时俱进的责任  22-24
    1.1.3 居住区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  24-30
      1.1.3.1 疏忽当代居住小区的社会结构特征  25
      1.1.3.2 缺失基于城市自然风貌与特色的园林  25-26
      1.1.3.3 园林过度设计现象普遍  26-27
      1.1.3.4 丧失传统文脉的延续性  27-28
      1.1.3.5 家园氛围淡薄  28-29
      1.1.3.6 漠视自然物的生态作用  29-30
    1.1.4 选题的意义  30-33
      1.1.4.1 Landscape Architecture定义中可持续含义的延伸  30-32
      1.1.4.2 实践意义  32-33
      1.1.4.3 居住区园林的社会学意义  33
  1.2 题目和相关概念的辨析  33-40
    1.2.1 居住区释义  33-36
      1.2.1.1 规范中的小区与居住区定义  33-34
      1.2.1.2 当代居住区的内涵变化  34-35
      1.2.1.3 居住区相关概念  35-36
    1.2.2 居住区园林概念  36-40
      1.2.2.1 环境  36-37
      1.2.2.2 人居环境  37-38
      1.2.2.3 城市居住区园林  38-40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40-42
    1.3.1 研究范围的界定  40
    1.3.2 研究方法  40-41
    1.3.3 论文框架  41-42
2 国内外城市居住区发展及启示  42-91
  2.1 国外城市规划与居住区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42-60
    2.1.1 国外居住相关城市理论与城市居住空间  42-44
      2.1.1.1 先哲的居住理想与理论探索  42-43
      2.1.1.2 城市规划进程中的三座里程碑与居住问题  43-44
    2.1.2 国外各个历史时期城市规划对居住区园林的影响  44-60
      2.1.2.1 工业革命早期对城市居住布局的探索  44-47
      2.1.2.2 朦胧的探索—一战到20世纪60年代规划理论与居住区园林  47-51
      2.1.2.3 人性的回归--20世纪60-80年代  51-54
      2.1.2.4 生态的理想—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的理论与实践  54-57
      2.1.2.5 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理念与实践对中国的启示  57-60
  2.2 国内城市规划模式对居住区环境的影响  60-88
    2.2.1 近现代国内居住区理论与居住区园林  60-73
      2.2.1.1 1950年代--小区规划理论初步形成及居住区园林  60-62
      2.2.1.2 1960--1970年代建设及理论停滞期及居住区园林  62-64
      2.2.1.3 1980--1990年代初期准市场经济时期的挣扎及居住区园林  64-66
      2.2.1.4 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居住区快速发展及居住区园林状况  66-71
      2.2.1.5 20世纪90年代后居住区规划发展趋势  71-73
    2.2.2 与居住区园林相关问题的研究  73-87
      2.2.2.1 居住区园林建设受到国际上的重视  74
      2.2.2.2 居住区园林设计理论和实践上的不足  74-76
      2.2.2.3 国内的主要居住环境理论研究  76-78
      2.2.2.4 我国在生态住宅方面的探索  78-79
      2.2.2.5 中国在居住问题方面的努力  79-82
      2.2.2.6 建筑师的零星探索  82-87
    2.2.3 政府、机构对可持续发展的推动  87-88
  本章小结  88-91
3 园林可持续设计概念辨析与建构  91-130
  3.1 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思潮形成过程  91-93
    3.1.1 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思潮  91-92
    3.1.2 认识自然的理论变迁  92-93
  3.2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93-96
    3.2.1 可持续发展定义  93-95
    3.2.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  95-96
  3.3 可持续发展的历程  96-101
    3.3.1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阶段  96
    3.3.2 可持续发展的里程碑  96-98
    3.3.3 可持续发展在中国  98-101
      3.3.3.1 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对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98-100
      3.3.3.2 当代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100-101
  3.4 可持续发展与园林可持续设计概念  101-118
    3.4.1 可持续设计的涵义  101-103
      3.4.1.1 可持续设计的涵义  101-102
      3.4.1.2 可持续定义的扩展到设计领域  102-103
      3.4.1.3 可持续设计源于可持续发展  103
    3.4.2 从"可持续发展"到"可持续设计"  103-106
    3.4.3 园林可持续设计概念建立  106-111
      3.4.3.1 园林可持续设计中"可持续"的解释  106-107
      3.4.3.2 园林可持续设计的定义探讨  107-108
      3.4.3.3 园林可持续思想  108-109
      3.4.3.4 园林可持续设计本质内涵及目标  109
      3.4.3.5 园林可持续设计的理念形态  109-110
      3.4.3.6 传统园林设计与园林可持续设计的异同  110-111
    3.4.4 园林可持续设计方法  111-118
      3.4.4.1 融入生态关怀的整体性关注  111-112
      3.4.4.2 将自然作为园林设计主体  112-114
      3.4.4.3 尊重地域文化  114
      3.4.4.4 人性化设计  114-115
      3.4.4.5 节约式的设计  115
      3.4.4.6 注重设计管理  115-116
      3.4.4.7 以可持续性技术为支撑  116-117
      3.4.4.8 公众参与  117
      3.4.4.9 园林可持续设计的设计程序  117-118
  3.5 园林可持续设计的形成是园林设计方法的范式进步  118-125
    3.5.1 从美到实用与美  119
    3.5.2 从"常规设计"到"生态设计"  119-121
    3.5.3 从"生态设计"到园林的可持续设计  121
    3.5.4 园林可持续设计的科学基础  121-125
  3.6 园林可持续设计动力机制  125-128
    3.6.1 环境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25-126
    3.6.2 人类建立持久性生活方式的意识及行动  126
    3.6.3 国际社会为改善环境的努力  126-127
    3.6.4 国家的推动  127
    3.6.5 企业的社会责任  127
    3.6.6 风景园林师的更高追求  127-128
    3.6.7 科技进步  128
    3.6.8 园林可持续设计产生的竞争优势  128
  本章小结  128-130
4 居住区园林可持续设计  130-230
  4.1 可持续人居环境--居住区园林可持续设计的目的层次  130-131
    4.1.1 宏观层--保护和构建自然生态环境和尊重传统历史和文化  130
    4.1.2 中观层次--改善区域城市环境  130-131
    4.1.3 微观层次--营造健康工作环境  131
  4.2 探索居住区自然环境合理的利用方式  131-158
    4.2.1 中国文化独特居住文化--传统节制观念  132-133
    4.2.2 全局的规划观--以园林为中心的规划方法  133-142
      4.2.2.1 三位一体式全局整体规划与设计  133-137
      4.2.2.2 对自然的理性态度  137-139
      4.2.2.3 重视地域性景观  139-140
      4.2.2.4 建立生态住区  140
      4.2.2.5 居住区规划应突破小区单一模式  140-142
    4.2.3 总体的系统性原则  142-145
      4.2.3.1 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居住区园林概念性规划设计层次  143-144
      4.2.3.2 居住区总体布局--园林规划设计层次  144
      4.2.3.3 居住区建筑与园林设计层次  144-145
    4.2.4 居住建筑与居住区园林  145-147
      4.2.4.1 建筑规划与环境建设的关系  145-146
      4.2.4.2 绿色居住建筑与居住区园林  146-147
      4.2.4.3 园林对基地的修复作用  147
    4.2.5 居住区交通规划与设计  147-152
      4.2.5.1 中国城市道路交通规范与城市居住区规范之间的矛盾  147-149
      4.2.5.2 居住区路网有机融入城市交通  149
      4.2.5.3 强化公共交通引导  149
      4.2.5.4 道路的交通组织--人车分流与人车共存的纠结  149-151
      4.2.5.5 静态交通的节约化设计  151
      4.2.5.6 道路用地与园林绿化  151-152
      4.2.5.7 道路设计的经济性  152
    4.2.6 公众参与居住区规划设计  152-156
      4.2.6.1 公众参与的意义  153
      4.2.6.2 公众参与规划设计的方法和技术  153-155
      4.2.6.3 成熟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制度的特点  155-156
      4.2.6.4 持续的市民参与和社区教育  156
    4.2.7 空间与意境的营造--以小见大手法在居住区园林的应用  156-158
      4.2.7.1 空间的多层次  157
      4.2.7.2 游路的延长  157
      4.2.7.3 巧于因借的视域扩展  157
      4.2.7.4 意境营造  157-158
  4.3 注重人与人的关系--室外居民交流空间的设计  158-178
    4.3.1 公共空间中的户外活动与空间关系  158-162
      4.3.1.1 户外活动空间设计  158-159
      4.3.1.2 居住区园林绿地空间划分与形成  159-161
      4.3.1.3 良好交往空间的形成  161-162
    4.3.2 居住区外部空间的设计  162-169
      4.3.2.1 居住区外部空间的设计  162-166
      4.3.2.2 建立儿童友好型空间  166
      4.3.2.3 适应于老年人活动的空间  166-167
      4.3.2.4 利用小空间  167-168
      4.3.2.5 可达性  168
      4.3.2.6 居住区安全性  168-169
    4.3.3 公共绿化空间要提供大量人活动的场地  169-170
    4.3.4 人性化设计  170-174
      4.3.4.1 空间处理  171
      4.3.4.2 无障碍设计  171-174
    4.3.5 控制活动空间的均好性及舒适感需要  174-177
    4.3.6 采用步行交通促进交流  177
    4.3.7 注重居住区园林特色形成  177-178
  4.4 应用可持续性技术的节约型居住区园林  178-205
    4.4.1 使用可持续性技术的前因  178-179
    4.4.2 物质能源利用--改变综合用能方式的设计  179-188
      4.4.2.1 综合用能方式的改变  179-180
      4.4.2.2 水处理及利用  180-185
      4.4.2.3 太阳光的利用  185
      4.4.2.4 通风  185-186
      4.4.2.5 照明  186
      4.4.2.6 废旧物的再利用价值  186-188
    4.4.3 立体形式绿化  188-189
    4.4.4 植物的利用  189-195
      4.4.4.1 提倡应用乡土植物  190
      4.4.4.2 几种有关植物种植现象的讨论  190-192
      4.4.4.3 绿化植物的选择  192-194
      4.4.4.4 园艺疗法--视觉、嗅觉与听觉景观的综合应用  194-195
      4.4.4.5 绿色街道  195
    4.4.5 建筑材料的应用策略  195-199
      4.4.5.1 使用可再循环的材料  195-198
      4.4.5.2 材料的再利用  198
      4.4.5.3 材料的再生利用  198-199
      4.4.5.4 节约使用建材  199
    4.4.6 保护土壤生物能  199-201
      4.4.6.1 确立善待土地的观念,遵守土地伦理  199-200
      4.4.6.2 棕地的再利用  200
      4.4.6.3 减少铺装量  200
      4.4.6.4 减少土地污染  200
      4.4.6.5 地下空间有节制的利用  200-201
    4.4.7 再设计  201-203
      4.4.7.1 "再设计"的概念  201-202
      4.4.7.2 减少对其他系统的干扰  202
      4.4.7.3 再设计与其它设计方法  202
      4.4.7.4 适宜技术  202-203
    4.4.8 低技术的应用与高技术的应用  203-205
  4.5 居住文化精神的传承  205-216
    4.5.1 文化传统传承、地域传统的保护  206-209
      4.5.1.1 价值观的变异及反思  206
      4.5.1.2 传统地域观中的可持续设计  206-209
    4.5.2 居住区景观意象的延续  209-212
      4.5.2.1 创造有传统意蕴的文化  209
      4.5.2.2 传承方式  209-210
      4.5.2.3 住宅回归源于精神回归中式风格  210-211
      4.5.2.4 反对"西风"和"欧风"  211-212
    4.5.3 居住回归城市肌理  212-214
      4.5.3.1 城市化与居住环境肌理的变化  212
      4.5.3.2 居住与城市肌理  212-213
      4.5.3.3 居住区园林回归城市公共空间  213
      4.5.3.4 商品房开发对居住肌理的影响  213-214
    4.5.4 交往空间的设计--重构邻里关系  214-215
    4.5.5 对传统设计观念的冲击  215-216
  4.6 时间与记忆--持续的居住区景物特色之愉悦  216-218
    4.6.1 色彩愉悦  217
    4.6.2 形态和尺度的给人愉悦感受  217
    4.6.3 轻松的空间感受  217-218
    4.6.4 体验自然景观的美  218
    4.6.5 体验城市形象与田园生活  218
  4.7 居住区环境园林可持续设计原则  218-226
    4.7.1 全过程原则  219
    4.7.2 最低能耗原则  219
    4.7.3 环境-社会-经济匀衡可持续原则  219-225
      4.7.3.1 社会文化可持续性  219-220
      4.7.3.2 经济可持续性  220-223
      4.7.3.3 生态环境可持续性  223-225
    4.7.4 技术可持续性原则  225-226
    4.7.5 管理可持续性原则  226
    4.7.6 公众参与性原则  226
  4.8 居住区园林可持续设计的导控机制  226-228
    4.8.1.1 市场经济导向  226-227
    4.8.1.2 国家政策引导  227
    4.8.1.3 法律规范约束  227
    4.8.1.4 生态关怀的融入  227-228
    4.8.1.5 规划制度建设  228
  4.9 居住区园林可持续设计的目的讨论  228-229
  本章小结  229-230
5 居住区园林可持续设计的综合评价体系  230-249
  5.1 可持续评价方法对比及启示  230-235
    5.1.1 建筑环境性能评价系统的综合评价方法及启示  230-235
      5.1.1.1 相关建筑环境性能评价系统及比较  230-234
      5.1.1.2 建筑环境性能评价系统的问题及启示  234-235
    5.1.2 绿色住区综合评价方法的启示  235
    5.1.3 中国生态住区技术评估的启示  235
  5.2 融合全寿命周期评价法确定景观评价指标  235-237
    5.2.1 全寿命周期评价法的借鉴  235-236
    5.2.2 居住区园林的可持续设计评价指标分类  236-237
      5.2.2.1 居住区园林的环境性能的主要内容  236-237
      5.2.2.2 园林带来的感观性能  237
  5.3 居住区园林可持续设计综合评价体系  237-247
    5.3.1 居住区园林可持续设计综合评价的基本概念  237
      5.3.1.1 综合评价的基本概念  237
      5.3.1.2 居住区园林可持续设计综合评价  237
    5.3.2 评价目的  237-238
    5.3.3 评价体系构建  238-244
      5.3.3.1 评价体系构建基本思路  239
      5.3.3.2 居住区园林可持续设计评价要素、主体和体系  239-241
      5.3.3.3 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241-242
      5.3.3.4 指标选择的依据  242-243
      5.3.3.5 具体指标的确定  243
      5.3.3.6 评价体系的结构框架  243-244
    5.3.4 居住区园林的可持续设计评价基础  244-247
      5.3.4.1 环境可持续性--生态保持与发展问题  244
      5.3.4.2 社会可持续性--舒适、安全、交流、健康  244-246
      5.3.4.3 经济可持续性—成本和管理、便利  246-247
      5.3.4.4 可持续性价值的博弈  247
  本章小结  247-249
6 居住区园林可持续设计评价指标  249-273
  6.1 居住区自然生态环境可持续性评价内容  249-261
    6.1.1 自然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及其评价的基本概念  249
    6.1.2 园林设施能源使用  249-251
      6.1.2.1 自然通风及空气质量  249
      6.1.2.2 日照与环境  249-250
      6.1.2.3 绿色能源的使用  250-251
    6.1.3 土地开发利用评价  251-254
      6.1.3.1 非耕地使用情况及发展余地  251
      6.1.3.2 选址与规划  251-253
      6.1.3.3 园林建筑体量与形式  253-254
      6.1.3.4 铺装面积比例及绿地率  254
    6.1.4 资源使用  254-259
      6.1.4.1 就地取材  254-255
      6.1.4.2 4R建材及长寿命耐用建材使用  255
      6.1.4.3 水土保持  255-256
      6.1.4.4 水资源开发及循环使用  256-258
      6.1.4.5 低碳材料的使用  258
      6.1.4.6 废旧物利用  258
      6.1.4.7 可再生能源利用  258-259
    6.1.5 防止污染评价  259-261
      6.1.5.1 三废处理  259-260
      6.1.5.2 环境噪声处理  260
      6.1.5.3 无污染施工技术  260-261
      6.1.5.4 绿色建材  261
      6.1.5.5 生态环境保护监管  261
  6.2 居住区人工环境可持续性评价  261-268
    6.2.1 人工环境可持续性评价的基本概念  261-262
    6.2.2 规划层次的评价  262
    6.2.3 植被与绿化评价  262-263
    6.2.4 园林空间设置  263
    6.2.5 建筑布局评价  263
    6.2.6 空间的感受评价  263-264
    6.2.7 园林基础设施完善度评价  264
    6.2.8 灾害防御评价  264-265
    6.2.9 居住区交通评价  265-266
    6.2.10 小气候评价  266
    6.2.11 舒适性评价  266-267
    6.2.12 美景度评价  267-268
  6.3 居住区社会性可持续性评价  268-269
    6.3.1 文化传承性的地域性评价的基本概念  268
    6.3.2 继承历史  268-269
      6.3.2.1 与乡土的有机结合  268
      6.3.2.2 地域历史景观的保护与继承  268-269
      6.3.2.3 保留居民对原有地域的认知性  269
    6.3.3 融入地域  269
      6.3.3.1 与城(村)镇轮廓线及街道尺度和谐一致  269
      6.3.3.2 城市肌理的保存  269
      6.3.3.3 居民参与  269
      6.3.3.4 建筑面向城(村)镇充分开敞  269
    6.3.4 居民交流程度评价  269
  6.4 居住区经济性可持续性评价  269-271
    6.4.1 经济性可持续评价的基本概念  269-270
    6.4.2 全寿命费用  270-271
      6.4.2.1 决策设计成本  270
      6.4.2.2 施工建造成本  270
      6.4.2.3 园林生命期运行、维护费用  270-271
      6.4.2.4 回收拆除费用  271
    6.4.3 环境保护投入产出  271
      6.4.3.1 环境保护的投入  271
      6.4.3.2 环境保护的产出  271
  本章小结  271-273
7 与居住区园林可持续设计相关的实例  273-292
  7.1 BedZED零排放居住区  273-276
    7.1.1 充分利用阳光和导热材料采暖  273-274
    7.1.2 妥善利用水资源  274
    7.1.3 先进的通风系统  274
    7.1.4 利用废木头发电并制造热水  274
    7.1.5 绿色交通  274-275
    7.1.6 无碳生活设计  275-276
  7.2 日本东京世田谷区深泽环境共生住宅区  276-278
    7.2.1 保护环境资源  277
    7.2.2 建筑融入环境  277
    7.2.3 环境健康、舒适性的方法  277-278
  7.3 德国居住区可持续设计三原则的应用  278-284
    7.3.1 居住区生态性是设计的基础  279-281
    7.3.2 高效经济性  281-282
    7.3.3 丰富的社会性  282-284
  7.4 伦敦绿地系统与英国社区规划  284-287
    7.4.1 大面积的绿地系统形成绿色网络  284-285
    7.4.2 特色绿地空间分类管理  285
    7.4.3 规划改善城市环境  285-286
    7.4.4 英国社区规划  286-287
  7.5 常州北港生态小区的生态策略  287-290
    7.5.1 规划阶段所采用的生态策略  288-289
      7.5.1.1 保护场地中原生态的水体和植被  288
      7.5.1.2 小区绿化系统的生态效益最大化  288
      7.5.1.3 利用生物净化技术处理污水和雨水  288
      7.5.1.4 通过建筑布局和场地的植物配置,优化场地风环境  288-289
      7.5.1.5 为利用浅层地热能创造场地条件  289
    7.5.2 主要的生态技术  289-290
      7.5.2.1 能源系统  289
      7.5.2.2 水系统  289
      7.5.2.3 绿化系统  289
      7.5.2.4 材料系统  289-290
      7.5.2.5 垃圾处理有机垃圾生化处理  290
      7.5.2.6 方案阶段的自评估  290
  本章小结  290-292
8 结论与展望  292-295
  8.1 结论  292-293
  8.2 展望  293-295
参考文献  295-302
图表目录  302-310
个人简介  310-311
导师简介  311-312
在学期间成果目录清单  312-313
致谢  313

相似论文

  1. 5种园林花卉对Cu2+胁迫的耐性评价研究,S68
  2. 玉米秸秆发酵基质混合配比对盆栽牡丹理化性状的影响,S685.11
  3. 上海地区竹种调查及其在园林中的配置与应用,S795
  4. 接受美学视角下苏州古典园林介绍英译之研究,H315.9
  5. 植物色彩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研究,TU986
  6. 岳麓书院园林造园意匠研究,TU986
  7. 与城市互动的中小城市居住区商业空间建构研究,TU984.13
  8. Y市园林绿化苗木发展现状分析及趋势研究,F426.92
  9. 高密度商业街区景观营造初探,TU986
  10. 高档住宅区公共园林景观营造探索,S731.5
  11. 基于平面镶嵌理论的公园铺装图式研究,TU986.4
  12. 南京市居住区绿地彩叶木本植物景观调查研究,TU986.5
  13. 批判性地域主义下中国古典园林元素的当代“隐”应用研究,TU986
  14. 南宁青秀山风景区风景资源评价研究,F592.7
  15. 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案评价方法初探,TU984.12
  16. 基于养生理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TU984.12
  17. 居住区湿地景观设计研究,TU986.2
  18.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TU984.18
  19. 居住区规划设计项目进度控制研究,TU984.12
  20. 艺术类高校园林专业教育现状分析及教学模式探索,TU986-4
  21. “中和”之道在居住区坐憩环境设计中的应用,TU984.1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城市规划 > 城市规划布局 > 居住区规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