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高等院校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模式研究

作 者: 孙跃
导 师: 关信平
学 校: 南开大学
专 业: 社会学
关键词: 学校社会工作 高校学生工作 服务、辅导体系 介入模式
分类号: G64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893次
引 用: 8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的核心是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体系的问题。各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经验表明,学校社会工作要发展,其重要前提是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内部行政系统的认可与支持,找准学校社会工作在教育体制及学校内部的学生服务体系中的定位。在中国的制度环境中,最重要的是处理好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地位问题。在80后、90后逐渐成为大学生主体的今天,大学生的问题日渐多元化、复杂化和棘手化,传统的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统领的学生工作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对调查问卷和访谈资料的分析表明,高校现有的学生工作体系的表现差强人意。不仅学生对学生工作的满意度不高,从业人员本身也普遍存在着工作压力大、成就感缺乏、对职业前景悲观等严重问题。相比而言,学校社会工作充满人文关怀的价值理念、宽厚的理论基础和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使得学校社会工作在解决日渐复杂化的大学生问题时,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更有针对性,也更能适应解决特殊问题的需要。本研究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校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功能和方法的比较分析,认为学校社会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互补性。思想政治教育解决的是大学生因动机缺乏而导致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如学习动力不足、缺乏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淡漠等,而学校社会工作针对的则是个体因能力不足而导致的特殊需要。两者不是竞争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其目的都是为了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的栋梁之才。引入学校社会工作既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也有助于推动学校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其结果是双赢的。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通过大学生成长服务共同体的组建,来实现对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体制的创新。其方案构想是,将现有的高校学生工作体系中的心理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社团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独立出来,与学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相整合,共同组建以学校社会工作理念为统领的服务与辅导体系。这一体系与现有的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统领的教育和管理体系联合,形成相对独立的和长期并行的“协调合作模式”,从而搭建起既符合社会工作理念又适应我国现实国情的高校学校社会工作运行模式。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构建了高校学生工作的两大系统并行运作模式,即以学校社会工作为统领的服务辅导系统和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统领的教育管理系统的协调合作模式,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高质量、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第二,提出了构建“金字塔型”高校学校社会工作梯队的设想。专家顾问负责专业指导,专业社工人员为学生提供具体的专业服务,而兼职人员主要由社会工作专业的师生和辅导员构成。第三,提出了在新时期推进学校社会工作本土化、实现高校学生工作体制的改革与创新的“双赢”模式,从而使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既能推动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又有利于增强现有高校学生工作体系的活力。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1
第一章 导论  11-31
  第一节 问题提出  11-13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13-21
    1.2.1 关于学校社会工作的研究现状  13-14
    1.2.2 关于在高校学生工作中运用学校社会工作理念的研究现状  14-21
  第三节 主要思路及构架  21-26
    1.3.1 基本假设  21-22
    1.3.2 研究的理论框架  22-26
  第四节 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  26-28
    1.4.1 研究意义  26-28
    1.4.2 创新之处  28
  第五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28-31
    1.5.1 研究方法  28-29
    1.5.2 研究框架  29-31
第二章 学校社会工作在各国(地区)的开展  31-54
  第一节 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历史与发展  31-35
    2.1.1 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历史  31-33
    2.1.2 美国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资格要求、知识要求和工作职责  33-35
  第二节 英国和德国学校社会工作历史与发展  35-37
    2.2.1 英国的学校社会工作  35-36
    2.2.2 德国的学校社会工作  36-37
  第三节 日本的学校社会工作历史与发展  37-40
    2.3.1 日本学校社会工作的起源及主要内容  37-38
    2.3.2 日本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38-39
    2.3.3 日本学校社会工作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39-40
  第四节 香港学校社会工作的历史与发展  40-42
    2.4.1 香港学校社会工作的历史  40-41
    2.4.2 香港学校社会工作的模式、服务内容及工作目标  41-42
  第五节 台湾的学校社会工作历史及发展  42-46
    2.5.1 台湾学校社会工作的历史  42-44
    2.5.2 台湾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工作模式和存在问题  44-46
  第六节 学校社会工作在我国大陆的发展  46-53
    2.6.1 学校社会工作的早期发展  46-47
    2.6.2 学校社会工作的重新起步  47-52
    2.6.3 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内部的开展  52-53
  本章小结  53-54
第三章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传统与革新  54-76
  第一节 我国高等院校学生工作机制的形成与特点  54-59
    3.1.1 解放以来我国的大学制度的演变及特点  54-57
    3.1.2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模式的形成与特点  57-59
  第二节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与其它国家及地区学生事务工作的比较  59-64
    3.2.1 美国各大学的学生事务管理及其特点  60-61
    3.2.2 德国、法国各大学的学生事务管理及其特点  61-62
    3.2.3 日本各大学的学生事务管理及其特点  62
    3.2.4 香港各大学的学生事务工作及其特点  62-64
  第三节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与革新  64-74
    3.3.1 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  65-69
    3.3.2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及改革创新  69-74
  本章小结  74-76
第四章 重压之下的高校学生工作的现状  76-94
  第一节 学生对学生工作的评价与预期  77-85
    4.1.1 大学生对高校学生工作的绩效评价  77-79
    4.1.2 在校大学生的求助偏好  79-82
    4.1.3 学校社会工作的范畴  82-83
    4.1.4 高校学生工作的优势与不足  83-85
    4.1.5 学生理想的学生工作  85
    4.1.6 结论  85
  第二节 高校学生工作人员对学生工作的评价  85-92
    4.2.1 教师的专业素质与学生工作的性质  86-87
    4.2.2 高校学生工作人员的职业观  87-92
  本章小结  92-94
第五章 学校社会工作应对新时期高校学生问题的潜力  94-119
  第一节 学校社会工作的价值、理论与方法  94-106
    5.1.1 对工作对象的态度:学校社会工作的价值  94-95
    5.1.2 学校社会工作关注的问题: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  95-102
    5.1.3 介入策略的灵活性:学校社会工作的方法  102-105
    5.1.4 学校社会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差异性比较  105-106
  第二节 新时期学生工作的挑战与学校社会工作的潜力  106-118
    5.2.1 大学生在不同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学校社会工作  106-110
    5.2.2 有特殊需求的学生与学校社会工作  110-115
    5.2.3 大学社区与学校社会工作  115-118
  本章小结  118-119
第六章 学校社会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比较分析  119-136
  第一节 学校社会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比较  119-123
    6.1.1 人的发展与以人为本  119-120
    6.1.2 学校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  120-123
  第二节 学校社会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分析  123-128
    6.2.1 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及其所要解决的问题  123-126
    6.2.2 学校社会工作的传统与其优势领域  126-128
  第三节 学校社会工作的方法与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关系  128-134
    6.3.1 思想政治工作与“自觉的能动性”  129-132
    6.3.2 学校社会工作方法与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之间的互补性  132-134
  本章小结  134-136
第七章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我国高校的路径选择  136-162
  第一节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工作体系的制度契机  136-144
    7.1.1 高校学生工作的制度创新所带来的契机  136-139
    7.1.2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是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要求  139-142
    7.1.3 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条件  142-144
  第二节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体系的创新  144-155
    7.2.1 高校学生工作的机制创新  145-148
    7.2.2 高校学生工作体系的创新  148-149
    7.2.3 学校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的整合  149-150
    7.2.4 学校社会工作与高校学生工作的双赢  150-155
  第三节 我国高校学校社会工作开展的实施策略及未来展望  155-161
    7.3.1 建立高校学生工作新架构需要面对的挑战  155-157
    7.3.2 高校学校社会工作大力开展的具体实施策略  157-160
    7.3.3 我国高校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未来展望  160-161
  本章小结  161-162
参考文献  162-168
附录  168-174
  附录一 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史上的重要事件  168-169
  附录二 调查问卷  169-172
  附录三 访谈提纲  172-173
  附录四 个案访谈资料统计表  173-174
致谢  174-175
个人简历  175

相似论文

  1. 大学学科建设中的政府介入模式与助动机制研究,G642.0
  2. 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TP311.52
  3. 高校学生工作服务路径研究,G647
  4. 多校区高校学生工作队伍整合策略研究,G645.5
  5.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队伍专业化研究,G647
  6. 高校学生工作项目风险管理研究,G647
  7. 知识管理在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中的应用研究,G647
  8. 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本土化路径探析,C916
  9.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化问题探究,G647
  10.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G647
  11. 检察机关介入环境公益诉讼模式研究,D926.3
  12.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研究,G441
  13. 高校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的构建研究,G647
  14. 现阶段高校研究生兼职本科辅导员问题研究,G641
  15. 残疾人社区服务中社会工作介入模式研究,C916
  16. 社工与学校联动背景下的青春期女生教育,C916
  17. 高校学生工作者人力资本及其定价研究,G647
  18. 打工子弟中学生地域身份认同研究及学校社会工作的干预,G40-052
  19. 高校学生工作运行机制问题与对策研究,G645.5
  20.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学生工作之研究,G645.5
  21. 网络成瘾中学生的抗逆力探究及学校社会工作跟进初探,G630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学校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