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天南星科有毒中药刺激性毒性成分及矾制解毒共性机制研究

作 者: 葛秀允
导 师: 吴皓
学 校: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药学
关键词: 天南星科 半夏 虎掌南星 东北天南星 禹白附 刺激性毒性成分 炮制减毒 共性机制
分类号: R28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546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课题来源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复制法矾制解毒共性技术和相关设备研究“(编号:2006BAI09B06-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半夏刺激性毒性的物质基础和炮制解毒机理研究“(编号:30772785)。200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半夏、天南星和禹白附均属于天南星科有毒中药,另外,天南星科的有毒中药虎掌南星在市场上作为天南星代用品广泛使用。天南星科的这些中药生品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毒性,主要表现为对黏膜的刺激性,可致口唇肿痛、失音、流涎、痉挛、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因此,中医临床上均使用其炮制品,在炮制工艺中共同的炮制解毒辅料是白矾。根据天南星科有毒中药均采用白矾进行炮制解毒的现象,本课题提出,天南星科的有毒中药可能含有类似的毒性成分;白矾炮制解毒的机理可能存在共性的规律的假说。本文在本课题组前期对半夏的刺激性毒性成分和炮制减毒机理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天南星科四种有毒中药半夏、虎掌南星、东北天南星和禹白附是否具有共性刺激性毒性成分及矾制解毒作用是否具有共性机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在天南星科四种有毒中药刺激性毒性成分及矾制解毒机制研究工作中,主要工作内容和研究结果包括以下几方面:1天南星科四种有毒中药具有共性的刺激性毒性成分研究对天南星科有毒中药半夏、虎掌南星、东北天南星、禹白附的刺激性毒性成分,采用不同极性的溶剂进行提取分离,分别得到四种有毒中药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同时采用低速逐级离心技术从四种有毒中药中分离出针晶,以草酸钙化学品为对照,以家兔眼结膜刺激性模型进行筛选,研究表明四种有毒中药中具有特殊晶型的针晶为共性的刺激性毒性成分,命名为“毒针晶”。2天南星科四种有毒中药刺激性毒性的强度比较及毒针晶量-毒关系研究在明确天南星科四种有毒中药刺激性毒性成分的基础上,以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比较生品和毒针晶毒性的强弱,以四种有毒中药生品粉末进行家兔眼结膜刺激性毒性实验,研究表明,四种有毒中药毒性的强弱顺序为:虎掌南星>半夏>东北天南星>禹白附;小鼠腹腔注射四种有毒中药的粉末和毒针晶考察毒针晶对肠系膜粘膜的刺激性作用方式,研究发现毒针晶可直接刺入小鼠肠系膜组织细胞内部。进一步对四种有毒中药毒针晶刺激性毒性强度和浓度的量-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有毒中药所提取的毒针晶其刺激性毒性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呈现出线性的量-毒关系,进一步证实毒针晶为该四种有毒中药的共性毒性成分。3天南星科四种有毒中药毒针晶的研究天南星科四种有毒中药生品中毒针晶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各中药中毒针晶含量高低依次为:虎掌南星>半夏>东北天南星>禹白附,该结果与四种有毒中药刺激性毒性强度顺序一致,进一步证实毒针晶是天南星科有毒中药共性的刺激性毒性成分。对四种有毒中药的毒针晶采用光学显微、电镜扫描、X-衍射、光电能谱、红外光谱、组成鉴定及含量分析、凝胶电泳实验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四种毒针晶的结构晶型和组成成分具有共同的特点。在晶型上,扫描电镜观察毒针晶的细微结构显示,四种中药的毒针晶:均具有针尖样的末端,尖锐锋利,晶体表面具凹槽、布满倒刺的特殊结构;采用X-衍射、光电能谱、红外光谱对四种毒针晶进行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针晶中主要含有草酸钙以及-NH2和-COOH、-S-基团;定性鉴别和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四种毒针晶均由草酸钙和蛋白及微量的糖类成分组成;以SDS-凝胶电泳分离四种毒针晶蛋白结果表明,四种毒针晶中的主要蛋白条带基本一致,均含有分子量约26KD和51KD的蛋白;四种有毒中药毒针晶中分离获得的针晶蛋白均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致敏性。测定四种毒针晶中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毒针晶蛋白的含量顺序为:虎掌南星>半夏>东北天南星>禹白附,该顺序也与四种中药的毒性强度顺序一致,说明毒针晶毒性的产生不仅与针晶的晶型有关,也与针晶的蛋白有关。4天南星科四种有毒中药矾制解毒共性机制研究在确定四种有毒中药刺激性毒性成分的基础上,以毒性成分的含量变化为指标,以针晶中的成分与矾水体系中离子的相互作用和反应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对天南星科有毒中药矾制解毒共性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天南星科有毒中药矾制解毒机理主要是:白矾溶液中的Al3+能够结合毒针晶中的C2O42-,使得毒针晶草酸钙分解破坏,同时白矾溶液呈酸性,在酸性水溶液中毒针晶蛋白溶解或水解,从而彻底破坏了毒针晶的结构和晶型和成分组成,导致刺激性毒性下降或解除。研究结果表明:天南星科四种常用的有毒中药的刺激性毒性成分同属一类,同为由草酸钙、蛋白为主要成分复合而成具有特殊晶型结构的毒蛋白草酸钙针晶,毒性的产生主要由于毒针晶特殊晶型的机械刺激和针晶蛋白的致敏化学刺激共同作用导致。四种有毒中药的毒性的大小与毒针晶含量高低和毒针晶中蛋白含量高低呈现出一致的规律,以半夏属的虎掌南星为最强,依次为半夏、东北天南星、禹白附。以白矾溶液炮制四种有毒中药共性的解毒机制是由于矾水体系中的Al3+与毒针晶中草酸钙分子中的草酸根离子结合促使草酸钙分解;针晶的刚性支撑被破坏,同时酸性的矾水体系又使得毒针晶中蛋白溶解或水解,整个晶体被破坏,毒性消失。综上所述,天南星科有毒中药半夏、虎掌南星、东北天南星及禹白附具有共性刺激性毒性成分,在矾制解毒的机理上也具有共性。

全文目录


摘要  7-10
ABSTRACT  10-13
第一部分 绪论  13-39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3-36
    天南星科有毒中药研究进展  13-28
      参考文献  22-28
    蛋白质提纯、结构鉴定及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28-36
      参考文献  32-36
  第二章 本课题的研究方案设计  36-39
    第一节 研究背景  36-38
    第二节 研究方案设计  38-39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39-134
  Ⅰ 天南星科四种有毒中药刺激性毒性成分的研究  39-100
    第三章 虎掌南星东北天南星、禹白附刺激性毒性成分的研究  39-51
      参考文献  50-51
    第四章 天南星科四种有毒中药及其毒针晶刺激性毒性比较  51-67
      第一节 四种有毒中药及其毒针晶的急性毒性和腹腔注射对小鼠肠系膜粘膜的影响  51-58
        参考文献  57-58
      第二节 四种有毒中药及其毒针晶刺激性毒性强度和毒针晶量.毒关系研究  58-67
        参考文献  66-67
    第五章 天南星科四种有毒中药毒针晶的研究  67-100
      第一节 四种有毒中药生品中毒针晶含量测定  67-70
        参考文献  69-70
      第二节 四种有毒中药毒针晶结构研究  70-73
        参考文献  72-73
      第三节 四种有毒中药毒针晶X-衍射图谱、光电能谱分析及红外光谱鉴别  73-81
        参考文献  80-81
      第四节 四种有毒中药毒针晶组成成分分析  81-87
        参考文献  86-87
      第五节 四种有毒中药毒针晶蛋白、水溶性蛋白SDS-凝胶电泳分析  87-93
        参考文献  92-93
      第六节 四种有毒中药毒针晶蛋白刺激性毒性及致敏实验  93-99
        参考文献  98-99
      本部分实验总结(Ⅰ)  99-100
  Ⅱ 天南星科四种有毒中药矾制解毒共性机理研究  100-134
    第六章 矾制对四种有毒中药毒针晶含量及刺激性毒性的影响  100-106
      参考文献  104-106
    第七章 矾制对四种有毒中药毒针晶结构的影响  106-110
      参考文献  109-110
    第八章 四种有毒中药毒针晶白矾炮制减毒机制研究  110-121
      参考文献  119-121
    第九章 矾制对四种有毒中药毒针晶蛋白的影响  121-123
      参考文献  122-123
    第十章 蛋白变性对四种有毒中药毒针晶的影响  123-133
      参考文献  132-133
    本部分实验总结(Ⅱ)  133-134
结语  134-136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136-137
致谢  137-138
作者简介  138

相似论文

  1. 半夏蛋白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分析,S567.239
  2. 转bt和pta基因高代大豆的分子检测及抗蚜性鉴定,S565.1
  3. 半夏的快繁及诱导子对其愈伤组织总生物碱积累的影响,S567.239
  4. 半夏主要病害及其对寄主保护酶活性影响,S435.672
  5. 中西医结合择时给药治疗Hp相关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R573.3
  6. 半夏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与毒性影响因素探讨,R285.5
  7. 半夏泻心汤对EG模型小鼠胃肠组织中相关免疫球蛋白及EOT-1mRNA表达的影响,R285
  8. 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观察,R259
  9. 小半夏汤防治肿瘤化疗性恶心呕吐作用及其5-HT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R273
  10. 加减半夏厚朴汤治疗气滞痰阻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R259
  11. 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寒热错杂型)的临床及实验研究,R259
  12. 三叶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组培标准化研究及生物反应器扩繁,S567.239
  13. 贵州不同居群半夏的组织培养和药效学比较研究,S567.239
  14. 半夏干燥过程褐变机制及抑制条件研究,R283
  15. 中医虚实辨证治疗危重病患者腹胀早期的临床研究,R278
  16. 半夏厚朴汤合枳术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临床观察,R259
  17. 基于古今药方纵横的半夏减毒增效配伍规律研究,R289.1
  18.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对痰浊中阻型高血压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影响,R285
  19. 半夏泻心汤联合莫沙必利对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观察,R259
  20. 半佛纳米微丸毒理及其基础方抗抑郁的量效关系研究,R285.5
  21. 药用植物荆半夏的细胞学及分子标记研究,S567.23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药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