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产业创新视角下的转型期产业工资差距变迁研究

作 者: 黄顺春
导 师: 方宝璋
学 校: 江西财经大学
专 业: 产业经济学
关键词: 产业创新 产业工资 工资差距 转型期
分类号: F249.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41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收入分配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命题,学术前辈为此贡献了大量的智慧,收入分配中的收入差距问题则历来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至今为止尚存大量难题及谜团的研究领域。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即转型期)同样存在收入差距问题,需要当今学术界投入资源去研究,工资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基本的和主要的收入来源,因此把握转型期工资差距规律是科学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中公平与效率问题的根据,它既关系经济发展的活力又关系社会稳定的保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骄人成绩,同时中国改革开放的成绩也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前进中的不足仍然值得努力去克服。事实上,越有成绩,越要向前发展,就越要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可喜的是收入分配中的差距问题已经引起了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学术界、产业界和普通民众的广泛关注,产业工资差距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本论题致力于探究转型期中国产业工资差距变迁的内在机理,尝试突破现有研究思维,构架一个理论,系统地对转型期产业工资差距变迁进行解释,并据此提出有价值的政策建议。本文经过努力,在转型期产业工资差距变迁研究上取得若干创新。(1)运用产业创新理论理解、解释转型期产业工资差距的变迁,突破了现有成果的研究视野,构建的“转型期产业创新与产业工资决定机制的联结分析模型”较之现有研究观点或许有更强的解释力。(2)综合运用了六个指标测度,通过实证分析对转型期产业工资差距变迁进行了合理的阶段划分,指出转型期产业工资差距总体是扩大了,并呈现由大差距到小差距再到大差距进而更大差距的反L型曲线变迁轨迹。(3)基于产业创新理论,结合转型期的宏观背景,辩证地分析了转型期产业工资差距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振内需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对劳动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影响,从而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学术研究角度的根据。本研究的核心观点是转型期不同产业在产业创新上成就的差异是导致产业间工资差距形成和变动的根本原因,因此理解转型期产业工资差距以及改善产业工资差距的合理度都应该立足产业创新层面,通过改进不同产业的产业创新机制来促进产业间工资在差距中控制平衡。本论题研究包括六个部分。绪论部分交待了研究的缘起和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对论题相关的四个基本概念:工资差距、产业、转型期、产业创新进行了界定。研究文献述评对国外产业工资差距研究以及国内产业工资差距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在肯定现有研究成绩的基础上,指出了若干不足进而引出了自己的研究,即从产业创新的视角研究转型期产业工资差距的变迁。论题的第三章是转型期产业工资差距变迁的实证研究,首先讨论了产业工资差距测度的指标,并对本论题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来源给予说明。接着实证分析了转型期产业工资差距变迁的数量变化和结构变化。本文通过收入增幅、极值差、极值比、行业平均职工工资排序、标准差系数或称“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等六个指标的测度,既测度了细分产业的工资差距,也测度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工资差距,所呈现的结果表明转型期我国产业工资差距并非笼统直线扩大,而是先大,接着缩小,再次平稳扩大,最后急剧扩大的呈反L型曲线变迁状态。第四章是论文的理论部分,系统地论述了转型期产业创新与产业工资变化的关系,构建了自己的“转型期产业创新与产业工资决定机制的联结:II—IW(Industrial innovation—Industry wages model)”分析模型。它由层层递进的四个层次构成,表达了产业创新对产业工资影响的逻辑关系。产业创新系统是由产业市场创新、产业技术创新、产业制度创新、产业资源创新共四个子系统组成,融汇了四个子系统的产业创新绩效导入产业工资决定影响因素系统,其包括产业内企业支付能力、产业劳动力供求状况、国家相关劳动工资政策、产业工资文化、第三方力量制衡等,促进这些因素发生变化,变化的结果影响工资支付、接受双方的博弈,博弈有工资支付方即企业和工资接受方即职工两方参与,就支付方的支付能力来说,存在有能力支付多工资和无能力支付多工资两种情况,就支付方的支付意愿来说,存在想要支付更高工资和想要支付更低工资两种情况,相应地就接受工资者来说,存在有能力要求企业支付高工资和无能力要求企业支付高工资两类,产业内不同个体的博弈得出产业内各个职工的工资,所有各个职工工资的总和汇成产业工资。整个模型阐明转型期我国产业工资的决定与其产业的创新是密切相关的。第五章结合“转型期产业创新与产业工资决定机制的联结分析模型:II—IW(Industrial innovation—Industry wages model)”对转型期产业工资差距的演进进行了分析。共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转型期产业工资差距演进的阶段分析,即转型期产业创新与产业工资差距数量变迁的关系。采用八个指标,把整个转型期产业工资差距变迁划分为四个阶段,即1978—1984的产业工资差距平稳期、1985—1993产业工资差距缩小期、1994—2002的产业工资差距平稳扩大期、2003—2007的产业工资差距急剧扩大期,并从产业创新的视角对四个阶段的特征作了描述;二是运用“转型期产业创新与产业工资决定机制的联结分析模型:II—IW(Industrial innovation—Industry wages model)”,对转型期七个典型产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采掘业;金融业:制造业;房地产业;农林牧渔业)的产业工资相对位次变化作了阐述,论证了产业创新与转型期不同产业的产业工资相对位次变化的关系,即转型期产业创新与产业工资差距结构变迁的关系。第六章为主要研究结论及宏观政策探讨。主要研究结论强调产业创新是转型期产业工资差距变迁的根本原因,即转型期不同产业在产业创新上的差异是导致产业间工资差距形成和变动的根本原因,转型期产业工资差距的四个阶段演进提供了实证依据。宏观政策建议的主要观点为国家应当积极地科学促进产业制度创新,把握不同产业制度创新的适时、适度,进而通过制度创新带动整个产业系统创新。总之,针对转型期产业工资差距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基于“和谐社会”构建理念,兼顾公平与效率,承认合理差距的积极作用,通过合理差距的激励功能调动劳动力要素的积极性,又要在差距中控制平衡,保持产业结构科学,保障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全文目录


摘要  9-12
Abstract  12-16
1. 绪论  16-42
  1.1 研究的缘起及意义  16-21
    1.1.1 研究的缘起  16-18
    1.1.2 研究意义  18-21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  21-23
    1.2.1 研究的主要内容  21-22
    1.2.2 研究创新及努力方向  22-23
  1.3 相关概念界定  23-39
    1.3.1 工资差距  23-25
    1.3.2 产业及其分类  25-32
    1.3.3 转型期  32-34
    1.3.4 产业创新  34-39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39-42
    1.4.1 研究思路  39-41
    1.4.2 研究方法  41-42
2. 研究文献述评  42-64
  2.1 国外产业工资差距研究  42-45
  2.2 国内产业工资差距研究  45-60
  2.3 研究文献简评  60-64
3. 转型期产业工资差距变迁轨迹  64-90
  3.1 产业工资差距测度指标及数据来源  64-69
    3.1.1 产业工资差距测度指标  64-66
    3.1.2 产业工资差距测度数据来源  66-69
  3.2 转型期产业工资差距变迁轨迹的实证研究  69-83
    3.2.1 转型期产业工资差距的数量变化  69-79
    3.2.2 转型期产业工资差距的结构变化  79-83
  3.3 转型期产业工资差距的影响分析  83-88
  3.4 本章小结  88-90
4. 转型期产业创新与产业工资决定机制的联结:II-IW模型  90-114
  4.1 产业工资决定机制  90-97
    4.1.1 产业工资  90
    4.1.2 转型期产业工资决定影响因素  90-94
      4.1.2.1 转型期产业内企业工资支付能力  90-91
      4.1.2.2 转型期国家相关劳动工资政策  91-92
      4.1.2.3 转型期产业劳动力供求状况  92
      4.1.2.4 转型期产业文化  92-93
      4.1.2.5 第三方力量制衡  93-94
    4.1.3 转型期产业工资变化类型及选择依据  94-97
      4.1.3.1 转型期产业工资变化类型  94-95
      4.1.3.2 转型期产业工资变化类型选择依据  95-97
  4.2 产业创新影响产业工资差距分析  97-110
    4.2.1 产业创新系统  97-108
    4.2.2 产业创新对产业工资升降的影响  108-110
  4.3 转型期产业创新与产业工资决定机制的联结:II-IW模型(Industrial innovation—Industry wages model)  110-113
  4.4 本章小结  113-114
5. 转型期产业工资差距的演进—基于II-IW模型的理解  114-136
  5.1 转型期产业工资差距演进的阶段分析  114-128
    5.1.1 转型期产业工资差距演进阶段总体概况  114-119
    5.1.2 1978-1984年产业工资差距平稳期  119-121
    5.1.3 1985-1993年产业工资差距缩小期  121-124
    5.1.4 1994-2002年产业工资差距平稳扩大期  124-126
    5.1.5 2003-2007年产业工资差距急剧扩大期  126-128
  5.2 产业创新与转型期产业工资相对位次变化分析——以七产业工资差距为例  128-135
    5.2.1 转型期产业工资相对位次变化概况  128-133
    5.2.2 产业创新与转型期产业工资相对位次变化  133-135
  5.3 本章小结  135-136
6. 主要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136-141
  6.1 主要研究结论  136-138
  6.2 宏观政策建议  138-141
参考文献  141-15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绩  151-152
后记  152-153

相似论文

  1. 我国社会转型期慈善伦理的经济学分析,D632.9
  2. 中国第三次社会转型以来竞技体育的发展路径研究,G812.0
  3. 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武术发展环境特征及对策研究,G852
  4. 转型期我国转业军官就业能力提升研究,G647.38
  5. 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冲突研究,D648
  6. 电视剧“第三者”形象之裂变,J905
  7. 社会转型期我国实现民族平等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633
  8. 社会转型期基层计划生育协会发展模式研究,C924.21
  9. “武汉·中国光谷”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F276.44
  10. 产业创新平台的有效性评价研究,F279.2
  11. 社会转型期的村落民间信仰传承——以温州睦州垟村陈靖姑信仰为个案,K892.4
  12. 社会转型期我国行政伦理失范及对策研究,D630
  13. 转型期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D61
  14. 转型期的YJ电信网络运营结构调整研究,F626
  15. 转型经济中我国初次分配不公正的现状及对策分析,F124.7
  16.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B27
  17. 社会转型期我国新社会阶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64
  18. 社会转型期我国政治道德建设研究,D64
  19. 社会转型期公民政治参与问题分析与模式选择,D621.5
  20. 转型期中国省级地方政府竞争研究,D625
  21. 我国社会转型期民族大学生政治参与研究,G641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劳动经济 > 世界各国劳动经济概况 > 中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