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韩政治外交关系研究(1945-2007)

作 者: 何彤梅
导 师: 姜龙范
学 校: 延边大学
专 业: 世界史
关键词: 中韩关系 朝鲜半岛 政治外交 中韩建交 伙伴关系
分类号: D822.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667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以中韩政治外交关系为课题,全面、系统地回顾了中韩政治外交关系发展的历史,论述了中韩建交以来,两国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关系的发展过程,对影响中韩政治外交关系发展的诸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而揭示出未来中韩政治外交关系发展的趋势。论文分三个部分,即绪论、结论及由五个章节组成的论文主体部分。在绪论中,主要说明研究中韩政治外交关系对我国经济发展和政治外交的目的及意义。本论文在充分查阅了中、韩、英、日文献资料,运用现实主义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多视角地对中韩政治外交关系进行了整体研究。同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性回顾。第一章从历史的角度就中韩关系的缘起作以介绍。自1910年“日韩合并”开始到“三·一运动”的掀起,中国仁人志士的呐喊与中国有识之士的声援将两国人民紧紧连在一起。在日本侵略中国时,中国各党派在积极进行抗日的同时对韩国临时政府也给与了无私的援助、支持和声援。30多年同仇敌忾,共同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两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第二章论述了冷战时期两极对抗下的中韩关系。战后大国对朝鲜半岛问题的处理最终导致了半岛的分裂,朝鲜半岛成为东西方对抗的重要场所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战略使中朝友好交往,中韩严重对峙。朝鲜战争的爆发进一步使中韩由对立走向交恶。朝鲜战争后,中苏同盟得到巩固,苏、中、朝组成了反对美国及其盟友的战略同盟。第三章论述了冷战趋于缓和时期由两极到多极化过程中的中韩关系。70年代以后,东北亚的冷战气氛有所缓和,但并未改变中国同朝鲜半岛两个国家间关系的性质。韩国针对北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北方外交”;中国正积极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于是,中韩间的非官方接触、间接贸易成为消融两国关系坚冰的催化剂,中韩关系开始松动。第四章论述了中韩建交后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中韩建交符合两国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建交15年来,两国政治、经济关系得到了全面、飞速地发展,这种发展也为相互间的文化交流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韩流”和“汉潮”的出现便是最好的例证。相比之下,中朝关系却迎来了短暂的“冷却”局面,但经过中朝双方的共同努力,两国关系开始向新型的国家关系转换。第五章就21世纪的中韩关系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中国对朝鲜半岛政策的基点是“南北并重”,这一政策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而且对国家政治、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朝鲜半岛的统一是历史必然,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韩国新政府的对外政策将目前的中韩关系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必将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结论部分,笔者综合全文归纳出中韩政治外交关系的发展趋势。尤其指出,未来中韩政治外交关系的发展将上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在国外基础教育办学中的应用研究,G471
  2.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大学外部治理结构研究,G647
  3. 低碳建设伙伴关系行为模式研究,F301.3;F205
  4. 近代中国人的朝鲜亡国著述研究,K257
  5. 顺应论视角下政治外交辞令的语用策略研究,H030
  6. 社会服务购买中的公共非营利伙伴关系探究,D632.9
  7. 李明博政府对朝政策转变的原因及其影响,D815.2
  8. 联盟合作伙伴所在行业的关联度、联盟伙伴关系对治理模式选择的影响,F224
  9. 盖茨公司铝压制产品外购件国产化项目研究,F274
  10. 网络化治理主体研究,D815
  11. 日本与东盟经济贸易关系,F746
  12. 企业与海关准伙伴关系研究,F272
  13. 技术标准联盟伙伴关系管理研究,F273.1
  14. 基于战略伙伴的供应商选择决策方法,F274
  15. 我国汽车行业供应链成员关系研究,F426.471
  16. 我国慈善组织发展中的政府协调作用研究,D632.9
  17. 论中韩两国在构建朝鲜半岛和平机制中的作用,D822.331.2
  18. 全球自由贸易形势和中国的对策,F752
  19. 中国朝鲜族小说中的韩国人形象研究,I207.42
  20. 非政府组织(NGO)参与农民工就业培训研究,D412.6;F249.2
  21. 社会治理中NGO与政府的合作伙伴关系,D632.9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外交、国际关系 > 中国外交 > 对外关系 > 与各国政府的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