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民间仪式、艺术展演与民俗传承
作 者: 黄龙光
导 师: 邢莉
学 校: 中央民族大学
专 业: 民俗学
关键词: 彝族花鼓舞 民间仪式 艺术展演 民俗传承
分类号: K892.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781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峨山彝族花鼓舞,是彝族古代迁徙历史记忆的一个仪式舞蹈,是彝族原始共祖阿普笃慕带领六组分支,向四方开疆拓土,辗转迁徙的仪式模拟和象征,是彝族祖灵崇拜的仪式化神圣呈现和彝族身份认同的特殊行为叙事符号。本文以彝族花鼓舞传承现状调查为研究个案,全方位地对彝族花鼓舞起源、民间花鼓舞丧葬送灵仪式过程、彝族花鼓舞艺术展演活动进行历时与共时全面考察。认为彝族民间丧礼仪式是彝族花鼓舞的元传承场,彝族社会母系亲属关系是其传承的血缘纽带,民间花鼓会则是其传承的主要群体单位,中青年女性成为目前彝族花鼓舞传承的主力军。同时,当代各种艺术展演活动是彝族花鼓舞新的传播方式,它与民间仪式传承一道,“魔幻与现实”地构成了当代彝族花鼓舞的整体传承。最后,论文对当代民俗传承研究范式进行了积极的反思。第一章直接介入彝族花鼓舞的自然人文生境。以历时角度挖掘了彝族历史渊源,从共时角度交代了花鼓舞当下的现实传承空间,全面展现历史维度下现实的立体传承语境。第二章解决彝族花鼓舞的起源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跳鼓”的彝族母语命名进行推源。认为彝族花鼓舞来源于滇中南彝族创世古歌《笃慕罗思则》,是彝族民间丧礼仪经和仪舞。彝族花鼓舞的最初形态可能是彝族民间“咋啦卓”舞,它是民间丧礼集体围圈绕棺鼓舞,象征将亡灵沿古代彝族先祖迁徙路线辗转送归祖界。第三章呈现了一个精致的民间丧礼花鼓舞仪式调查,深描丧礼花鼓舞“驱鬼、安魂、送灵”的仪式过程,重点挖掘传统花鼓舞的传承机制,解析彝族迁徙历史下“人死归祖”的祖灵崇拜是彝族花鼓舞的生成原因,而彝族社会母系亲属关系和民间花鼓会则是彝族花鼓舞传承纽带和传承群体。第四章调查分析了彝族传统花鼓舞如何被吸纳进入当地汉族商贸交流为指向的开新街社火表演活动。彝族传统花鼓舞由此开始走上旨在开街拜年、贺家等经济诉求的卖唱展演道路。当代开新街节俗受政治权力和商业资本等改造和利用,彝族花鼓舞等传统文化受地方政府征召,参与艺术节花鼓舞比赛等文化艺术展演活动,成为民间与官方共谋的过程和结果。第五章论述了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彝族花鼓舞,全面受到当代政治、商业等外来权力干预和影响。彝族花鼓舞得以顺利进入当地学校教育体系开始制度化传习和展演。相关部门定期举办的各种级别花鼓舞比赛,成为当代传承的重要激励机制。政府和商业资本等甚至开始了对彝族花鼓舞等产业化规划和文化经营尝试。新的传承和传播方式和媒介的出现,共同推进了彝族花鼓舞的当代传承。结语总结了当代“魔幻与现实”的民俗传承特征及规律。认为当代民俗传承调查研究,应紧紧围绕民俗传承主体群兼性身份之间的互动关系而展开,全面考察民俗纵向传承和横向传播的完整动态过程。重点挖掘民俗所有潜在和显在的传承机制,认真总结民俗传承的总体特征及其规律,积极促进民俗文化的良性传承,从而更好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6 目录 6-10 绪论 10-29 一.选题及意义 10-15 二.研究现状综述 15-21 三.主要研究方法 21-23 四.材料及其使用 23-24 五.相关概念 24-29 第一章 彝族花鼓舞自然人文生境 29-53 第一节 峨山:"长有竹子的山川" 29-36 一.峨山自然地理概况 29-30 二."中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 30-34 三."彝族花鼓舞之乡" 34-36 第二节 塔甸镇:"花鼓之源" 36-42 一."一、六"街 36-37 二."先居之所" 37-39 三."圣火之地" 39-40 四."花鼓之源" 40-42 第三节 塔甸村:"长满松树的坝子" 42-51 一."农村里的城市" 42-46 二.龙潭草海 46-48 三."五姓公会" 48-50 四.塔甸大庙 50-51 小结 51-53 第二章 彝族花鼓舞的起源 53-82 第一节 民众记忆与口头传说 53-61 一."花鼓娘娘"的传说 53-56 二.民间"花鼓会" 56-59 三.民间鼓灵神启 59-61 第二节 村落"赶鬼"鼓舞 61-67 一."赶鬼"傩俗 61-63 二.民间耍武练 63-65 三."打路鬼" 65-67 第三节 汉族外来说 67-72 一.花鼓与秧佬鼓 67-70 二.花鼓与汉族地灯 70-72 第四节 彝族本土说 72-80 一.从彝族迁徙史看 72-75 二.从彝语语源推原 75-80 小结 80-82 第三章 彝族民间丧葬仪式花鼓舞 82-134 第一节 彝族民间葬俗起源 82-86 第二节 彝族民间丧鼓舞习俗 86-90 第三节 民间丧礼花鼓舞仪式过程 90-132 1.报丧 90-95 2.制面牲 95-96 3.停尸 96-99 4.守灵 99-100 5.叩请执事 100-102 6.花鼓"拜堂" 102-108 7.花鼓"闹堂"与铺冥香盖棺 108-110 8.花鼓"大联合" 110-112 9."罗思则逗" 112-116 10.摇摇钱树 116 11.领阴路 116-118 12.钉寿钉 118-119 13.花鼓送灵 119-123 14.搭桥祭跳 123-126 15.下葬 126-127 16.返家洒水 127 17.挖死星 127-128 18.送火送饭 128-129 19.花鼓扫堂 129-130 20.花鼓谢厨 130-132 小结 132-134 第四章 "开新街"花鼓舞 134-166 第一节 开新街节俗 134-144 一."一条街两个村" 135-138 二.彝汉族际传播 138-140 三.小花鼓舞的出现 140-144 第二节 花鼓拜新年 144-151 一.迎送灯神 144-147 二.贺家拜年 147-149 三."沿街拜"到"拦路拜" 149-151 第三节 "开新街"到"艺术节" 151-164 一."咪嘎哈"祭祀 152-156 二.艺术节花鼓舞 156-160 三.花鼓舞大赛 160-164 小结 164-166 第五章 "花鼓飞花"到"花鼓之乡" 166-198 第一节 "花鼓飞花" 166-178 一."花鼓飞花" 166-171 二.花鼓舞调演 171-178 第二节 学校内外的花鼓舞 178-189 一."阳光花鼓操" 178-184 二.课外花鼓舞展演 184-189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花鼓舞 189-196 一.彝花鼓舞调查 189-193 二.文化产业规划中的花鼓舞 193-196 小结 196-198 结语 198-201 一."魔幻与现实"的民俗传承 198-199 二.民俗传承主体的兼性身份 199-200 三.民俗传承研究范式的反思 200-201 参考文献 201-207 附录 207-253 访谈提纲 207-210 访谈人基本信息 210-213 花鼓舞民俗分布图 213-214 彝族花鼓舞队调查统计表 214-217 《笃慕罗思则》(即《踩尖刀草篇》) 217-223 彝族花鼓舞打击乐谱图 223-226 彝族民间花鼓歌 226-230 彝族花鼓舞基本步法及动作解说 230-247 一.道具 230 二.舞蹈动作 230-234 三.基本套路 234-247 "花鼓咚咚"——田野日记选 247-25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目录 253-255 后记 255
|
相似论文
- 山西省文水县“文水鈲子”的民俗主体与民俗传承调查研究,K892.4
- 广西铜鼓音乐研究,J607
- 大型艺术展演中的国家形象塑造研究,J120.9
- 民族舞蹈艺术展演文本叙事性分析,J722.2
- 罗山皮影戏家庭愿戏的调查研究,J827
- 民间皮影艺术与现代传播技术融合研究,J827
- 大众媒体对城市传统节日报道的多语境分析,G122
- 维吾尔族民间仪式歌曲“月兰”调查研究,J607
- 六朝捣衣诗研究,I207.22
- “国家与社会”视阈下的民间仪式变迁,K892.26
- 东乡族女性民俗传承研究,K892.3
- 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J607
- 省府前街的历史变迁与民俗传承,K892.4
- 云南石林撒尼人传统服饰现状研究,K892.23
- 迪庆藏族地区的丧葬礼仪和灵魂崇拜研究,K892.22
- 清代满族婚姻习俗变迁,K892.22
- 山西省文水县“文水鈲子”的民俗主体与民俗传承调查研究,K892.4
- 浅析民间信仰与宗族聚居村落维系,K892
- 现代媒介与节日审美文化的新形式,K892.26
- 湘西土家族服饰艺术的研究,K892.23
- 祭礼之食:壮族花米饭的文化史初探,K892.3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风俗习惯 > 中国风俗习惯 > 民族风俗习惯总志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