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系统性Notch信号阻断后血管发生和免疫改变对实体瘤生长的同步影响

作 者: 胡兴斌
导 师: 韩骅
学 校: 第四军医大学
专 业: 医学发育生物学
关键词: Notch信号途径 RBP-J 实体肿瘤 肿瘤血管新生 抗肿瘤免疫
分类号: R73-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30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肿瘤是人类的重大健康威胁之一,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实体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彻底根治肿瘤的治疗方案十分有限,深入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机理,是探索肿瘤治疗新策略的前提。肿瘤血管和抗肿瘤免疫应答是影响实体肿瘤生长的关键因素,肿瘤体积小于2 -3mm3时,瘤细胞可通过周边弥散的方式获得营养支持而缓慢生长;瘤体体积继续增大则需要大量血管新生来支持瘤细胞生长。同时,肿瘤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不同类型的抗肿瘤免疫应答,进而产生抗肿瘤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直接决定肿瘤患者的预后。由于血管在肿瘤生长中的重要作用,以血管生成调控相关分子为靶位的治疗手段是近年来抗肿瘤新策略的重要方向。该策略治疗可有效治疗某些肿瘤,然而以此为基础的抗肿瘤药物仍存在耐药、无效等诸多不足,因此,探寻肿瘤血管新生的调控机制,是研发肿瘤抗血管治疗药物的必然前提。Notch信号是经典而保守的发育调控通路,该信号通路由表达在相邻细胞上的4种配体和5种受体、细胞内转录因子、下游分子和调节相关分子组成。细胞间Notch受体和配体相互结合以后,受不同的蛋白酶切割,使Notch胞内段发生细胞内转位并入核,进入细胞核的胞内段与转录因子RBP-J相互作用,使转录共抑制物变为转录共激活物,从而启动含有RBP-J识别位点的启动子转录,进而调节相关的下游基因表达,参与诸多重要的个体发育事件。Notch信号在成年个体和胚胎血管发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动静脉选择、Tip /stalk细胞命运决定、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伪足形成和成年个体血管稳定性维持等方面都发挥了调控作用。因此Notch信号途径成员成为近来肿瘤血管干预的候选靶位之一。以Dll4为靶标去抑制Notch信号,可导致小鼠体内肿瘤生长速度减缓,但瘤体内微血管密度却明显高于对照,这些新生的肿瘤微血管灌流异常,可能影响了实体肿瘤生长;然而矛盾的是活化Notch信号,同样能够抑制某些肿瘤的生长。与此同时,Notch信号还参与免疫细胞发育调控。包括T细胞、B细胞、DC和髓系细胞以及它们的亚群,发育过程都受到了Notch信号的影响。抗肿瘤治疗时,鉴于抗肿瘤免疫对肿瘤生长的重要作用,有必要分析以血管抑制为目的的Notch信号干预带来的免疫改变。Notch信号通路存在多种配体及受体,而不同配体或受体间可能存在功能互补性。RBP-J是Notch信号的关键分子,因此对RBP-J分子的抑制,比单一阻断受体或配体更能代表Notch信号的整体失活。故本课题采用了条件性RBP-J基因剔除小鼠模型,分析不同实体肿瘤在小鼠体内的生长情况,并对其免疫细胞命运和作用进行了探讨,为干预Notch信号治疗实体肿瘤提供了更完整的实验室数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获得了RBP-J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筛选了可在基因敲除小鼠直接接种的实体肿瘤细胞系,确定了肿瘤接种时间。通过繁育RBP-Jflox/wr和Mx-Cre小鼠,获得了Mx-Cre-RBP-Jflox/wr和RBP-Jflox/flox小鼠;通过ROSA和Mx-Cre小鼠交配,获得了Mx-Cre-ROSA小鼠。Mx-Cre-ROSA小鼠经500μg总剂量的poly:IC诱导(以腹腔注射的方式分5次间隔进行)后,耳部皮肤行X-gal染色见明显蓝染,表明小鼠血管开始高效表达Cre重组酶。对小鼠源性的4种肿瘤细胞系进行了Notch信号成员的RT-PCR定性分析,Notch4、Dll4在S180细胞和H22细胞中有转录mRNA,而Notch1在B16细胞中有转录,Notch2在LLC细胞中有表达。这些结果表明,用RBP-J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进行上述肿瘤细胞的接种分析是可行的。2.不同肿瘤在RBP-J基因敲除小鼠表现出差异性生长的特征,至少包括肝癌在内的某些肿瘤会因Notch信号的缺失而出现转移。将S180、H22、B16和LLC细胞接种到RBP-J基因敲除小鼠和对照鼠腹部皮下。和对照小鼠相比,基因敲除小鼠体内成骨肉瘤S180和肺癌LLC的生长减缓,瘤体指数缩小,而B16黑色素瘤生长加快,瘤体指数增加;H22肝癌细胞皮下接种后,有些基因敲除小鼠出现肝脏表面结节,肝组织切片H.E染色见到肿瘤细胞肝脏内部浸润;发生肿瘤转移的基因敲除小鼠生存时间缩短。这些数据表明,彻底抑制Notch信号治疗不同类型的肿瘤,可能会有不同的治疗结果。3. Notch信号缺失导致的肿瘤血管增生,不一定带来所有肿瘤生长减缓,缺氧和免疫细胞浸润改变不是RBP-J基因敲除小鼠肿瘤差异性生长的原因。对诱导小鼠的S180、H22、B16和LLC肿瘤瘤体进行包埋、切片和组织学分析,RBP-J基因敲除小鼠来源的4种肿瘤细胞的抗CD31染色信号增加,微血管密度计数显示其肿瘤新生血管增多;这些瘤组织的抗HIF-1α染色信号强度均增加。流式细胞术分析瘤体内部免疫细胞,4种RBP-J基因敲除小鼠来源的肿瘤瘤体内T细胞、B细胞和DC的浸润与对照相比,无明显改变,而髓系细胞Gr-1+/Mac-1+细胞均有显著增加。对H22细胞进行了背部气囊诱导的肿瘤血管生成分析,RBP-J基因敲除小鼠气囊内典型的迂曲、不规则肿瘤样血管显著增多。这些结果说明,Notch信号缺失导致的肿瘤血管增生,可能和肿瘤生长速度不一致,缺氧和免疫细胞浸润改变并不导致RBP-J基因敲除小鼠体内肿瘤差异性生长;H22肝癌转移的原因可能在于该细胞诱导RBP-J基因敲除小鼠迂曲、不规则肿瘤样血管的显著增多。4. Notch信号缺失后Gr-1+细胞向DC发育受阻;RBP-J基因敲除后DC多局限于血管内,可能妨碍其抗原呈递功能。体外培养诱导小鼠骨髓的Gr-1+细胞,使其向DC发育方向分化,RBP-J基因敲除小鼠的Gr-1+细胞发育明显受挫;Dio染料标记野生小鼠骨髓Gr-1+细胞后进行单系骨髓移植,也可见到RBP-J基因敲除小鼠的Gr-1+细胞向DC发育受阻。血管内皮细胞和Gr-1+细胞共培养显示,RBP-J缺陷血管内皮诱导Gr-1+细胞向DC方向发育的作用减弱。分选脾脏CD11c+细胞,用Dio染料标记后尾静脉注射后分析其在脾脏和肿瘤瘤体内与血管的共定位,RBP-J基因敲除小鼠的Dio和凝集素叠加信号明显增强。这些结果说明,RBP-J依赖的Notch信号参与维持Gr-1+细胞向DC分化方向的选择;血管内皮细胞和Gr-1+细胞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该发育过程中Notch信号传导的基础;RBP-J基因敲除后,DC多局限于血管内,可能妨碍其发挥抗原呈递功能,进而影响肿瘤生长。5.结论本课题研究证实,不同的肿瘤在RBP-J基因敲除小鼠表现出差异性生长的特征,至少包括肝癌在内的某些肿瘤会因Notch信号的缺失而出现转移。Notch信号缺失导致的肿瘤血管增生,不一定带来所有肿瘤生长减缓,而缺氧和免疫细胞浸润改变不是RBP-J基因敲除小鼠差异性生长的根本原因,但免疫细胞尤其是Notch信号缺失后DC和髓系-单核细胞的功能,是否会影响肿瘤生长,需要进一步研究。RBP-J依赖的Notch信号参与维持Gr-1+细胞向DC分化方向的选择;血管内皮细胞和Gr-1+细胞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该发育过程中Notch信号传导的基础;RBP-J基因敲除后,DC多局限于血管内,可能妨碍其发挥抗原呈递功能,进而影响肿瘤生长。血管提供营养支撑来促进肿瘤生长,DC细胞呈递肿瘤抗原抑制肿瘤生长,而Notch信号可同时调控血管因素和免疫因素,因此无论上调还是下调Notch信号,都有可能起到治疗作用;据此推测上调或下调Notch信号治疗实体肿瘤,关键在于平衡向哪边倾斜。因此以Notch信号作为实体肿瘤治疗靶点,需要重新慎重考虑,至少需要针对不同实体肿瘤类型来做出上调或下调Notch信号的选择。

全文目录


缩略语表  6-8
中文摘要  8-13
英文摘要  13-18
前言  18-20
文献回顾  20-45
正文  45-86
  第一部分 肿瘤细胞系遴选和注射时间确定  45-57
    实验材料  46-50
    实验方法  50-52
    结果  52-55
    讨论  55-57
  第二部分 不同类型肿瘤生长的体内分析  57-63
    实验材料  57-59
    实验方法  59-60
    结果  60-62
    讨论  62-63
  第三部分 肿瘤差异生长的原因初步分析  63-72
    实验材料  63-65
    实验方法  65-66
    结果  66-70
    讨论  70-72
  第四部分 单核细胞来源DC 的发育及血管共定位  72-86
    实验材料  72-74
    实验方法  74-77
    结果  77-82
    讨论  82-86
小结  86-88
参考文献  88-101
个人简历与研究成果  101-103
致谢  103

相似论文

  1. 溶瘤腺病毒治疗实体瘤安全性及临床疗效的初步评价,R730.5
  2. 丹参多糖的提取及生物活性的研究,R285.5
  3. 运载乳腺癌肿瘤裂解蛋白纳米颗粒的构建及其体外抗肿瘤免疫效应的初步评估,R737.9
  4. Tca8113-4-1BBL细胞联合CD28单抗在口腔鳞癌免疫中的作用,R392
  5. 小鼠肥大细胞瘤P815细胞诱导BALB/c鼠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效应,R730.2
  6. 细胞周期因子Geminin在斑马鱼体节发生中作用的研究,Q4
  7. 抗肿瘤化疗对肺癌患者免疫格局与功能的改变及意义,R734.2
  8.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与化疗联合治疗多种晚期恶性实体肿瘤的临床观察,R730.5
  9. 抗血管药物作用下肿瘤血液灌注和氧浓度数值研究,R73-3
  10. Notch与TGF-β信号通路串话在乙醛激活肝星状细胞中的作用,R575.2
  11. 家蚕新基因BmEm4的克隆,表达与功能研究,Q78
  12. Notch信号通路对瓣膜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研究,R654.2
  13. 降糖益肾方干预氧化应激反应改善MKR转基因2型糖尿病鼠肾损伤的实验研究,R285.5
  14. 苏尼特双峰驼乳抗肿瘤免疫活性研究,S824
  15. HSP70多肽复合物的纯化及激活的DC疫苗抗胰腺癌体内外实验研究,R392
  16. 革皮氏海参皂苷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R285
  17. 二十二碳六烯酸—磷脂生物活性的研究,R151
  18. 抗血管生成治疗实体肿瘤中微环境对血管生成影响,R730.5
  19. DCN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R73-3
  20. 重组钙网蛋白用于抗肿瘤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R730.5
  21. Notch信号途径转录因子RBP-J在小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对受体T细胞亚群的影响,R654.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肿瘤学实验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