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HLA-B51与白塞病相关性研究,Th1、Th2类细胞因子及IL-17在白塞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 者: 李晓建
导 师: 郑志忠;陈明华;黄岚;苏媁;黄琼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皮肤性病学
关键词: 贝赫切特综合征 临床分析 回顾性研究 白塞病 HLA等位基因 临床表现 细胞因子 炎症 白介素-17
分类号: R59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7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第一部分白塞病临床特点分析目的:总结白塞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96~2008年128例白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男女间差异进行比较。结果:128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77∶51(约1.5∶1),发病年龄多见于20~39岁(78.3%)。平均(32.0±12.1)岁,平均病程为5(1~10)年。其中完全型白塞病28例(21.9%),男21例,女7例。不完全型白塞病100例(78.1%),男52例,女48例。性别对临床类型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溃疡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100%),其次为皮肤损害(89.8%)、生殖器溃疡(71.9%)、针刺反应(54.7%)及眼部受累(29.7%)。HLA-B51阳性率为29.5%(18/61)。首发表现最常见的是口腔溃疡(71.1%),其次为皮肤损害(53.9%)、外阴溃疡(30.9%)及眼部受累(11.7%)。男女皮肤受累有一定差异:女性(98%)高于男性(84.4%),其中结节性红斑多见于女性(85.7%∶57.1%),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毛囊炎样损害多见于男性(53.2%∶37.3%),两种特征性皮损同时出现者男性多见(31.2%∶25.5%),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殖器溃疡男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部受累38例(29.7%),其中男性18例有虹膜炎表现,女性为2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例检测HLA-B51的患者中18例阳性,男女(40.5%∶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白塞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累及多系统。男女在皮肤受累、虹膜炎及HLA-B51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塞病确诊有一定难度,应提高认识降低临床误诊率。第二部分HLA-B51与白塞病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HLA-B51等位基因和白塞病的相关性。方法:对61例中国汉族白塞病患者及100例正常对照应用PCR-寡核昔酸探针(SSO)反向杂交法检测HLA-A、B基因,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SSP)技术对HLA-B51检出者作HLA-B5101~HLA-B5109等位基因检测。统计学分析应用x~2检验、t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患者组中HLA—A03基因检出频率(8.2%)、HLA—A11基因检出频率(57.4%)、HLA—B12基因检出频率(6.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校正后P_c〉0.05,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LA—B46基因检出频率(24.6%)显著高于对照组(11.0%),P_c〈0.05,RR=2.39。HLA-B51基因检出频率(29.5%)显著高于对照组(11%),P_c〈0.05,RR=3.39。白塞病组与对照组中HLA-B51检出均为HLA-B5101等位基因,HLA-B5102~HLA-B5109等位基因未检测出。HLA-B51检出者中男15例,女3例,HLA-B51未检出者中男22例,女21例,两组男女比例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前者平均年龄(28.4±10)岁,后者(37.3±12)岁,二者亦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42例不完全型HLA-B51检出者8例,19例完全型HLA-B51检出者10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A-B51检出者与未检出者在病程、皮损、生殖器溃疡、眼部损害、针刺反应、关节受累等临床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也与皮损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HLA-B51(HLA-B5101等位基因)与中国汉族白塞病发病相关,并与患者性别、发病年龄及临床类型有明显相关性,与其它临床表现无明显相关性。白塞病患者中HLA-B46基因检出频率增高可能是其和某些HLA单倍型组合之间存在连锁不平衡所致。第三部分Th1、Th2细胞因子及IL-17在白塞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目的:探讨影响白塞病发病可能的细胞因子水平改变。方法:应用ELISA法对收集的45例白塞病患者的IL-17、IL-12、IFN-γ及IL-10的水平进行检测。统计学分析应用t检验。结果:白塞病患者组血清Th1类细胞因子IL-12、IFN-γ及Th2类细胞因子IL-10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分别为IL-12(31.5±3.9pg/ml∶7.5±2.7pg/ml)、IFN-γ(22.1±5.7pg/ml∶12.1±4.7pg/ml)及IL-10(39.6±7.5pg/ml∶13.5±2.4p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2、IFN-γ及IL-10水平在完全型和不完全型白塞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IL-12(35.3±6.6pg/ml∶30.5±3.2pg/ml)、IFN-γ(25.3±7.3pg/ml∶20.2±5.1pg/ml)及IL-10(45.2±10.4pg/ml∶37.5±6.4pg/ml)。在活动期和缓解期白塞病患者间IL-12及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IFN-γ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1±3.7pg/ml∶18.1±3.1pg/ml,P〈0.05)。与对照组比,活动期白塞病患者血清Th1/Th2比值增高(IL-12/IL-10),但活动期、缓解期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IFN-γ/IL-10比值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塞病患者血清IL-17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5±8.9pg/ml∶15.5±7.7pg/ml,P〈0.05)。和缓解期相比,活动期血清IL-17水平亦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3±11.9pg/ml∶21.2±7.5pg/ml,P〈0.05)。结论:Th1及Th2免疫反应均参与了白塞病发病,活动期白塞病患者体内Th1/Th2不平衡状态以细胞免疫为主的Th1反应占优势。IL-17水平增高可能参与白塞病的发病机制。

全文目录


全文缩略词  4-5
中文摘要  5-8
英文摘要  8-11
前言  11-14
第一部分 白塞病临床特点分析  14-33
  对象与方法  14-15
  结果  15-18
  讨论  18-24
  小结  24-25
  附表  25-29
  附图  29-33
第二部分 HLA—B51与白塞病相关性研究  33-50
  材料和方法  35-39
  结果  39-40
  讨论  40-44
  小结  44-45
  附表  45-48
  附图  48-50
第三部分 Th1、Th2类细胞因子及IL-17在白塞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50-63
  对象与方法  50-54
  实验结果  54-55
  讨论  55-59
  小结  59-60
  附表  60-61
  附图  61-63
全文参考文献  63-70
附录一  70-77
附录二  77-85
附录三  85-86
致谢  86-88

相似论文

  1. 不同时间血液灌流对脓毒症兔促炎细胞因子及生存时间影响,R459.7
  2. 多个猪IgGⅡB类Fc受体剪接异构体的分子生物学特征,S828
  3. 苏钟猪TLR4基因多态性及编码区C1027A功能分析,S828
  4. 猪细小病毒感染对猪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因子转录时相影响的研究,S858.28
  5. 不同培养方法和细胞因子对小鼠生精细胞的增殖分化效应,R329
  6. p38MAPK抑制剂CBS3830对糖尿病大鼠自体静脉移植内膜增生的影响及机制探讨,R587.1
  7. 维生素A和孟鲁司特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细胞及Th1/Th2平衡的影响,R725.6
  8. 氟比洛芬酯对直肠癌病人术后血中IL-2、IL-6的影响,R614
  9. 首发老年抑郁症临床特点的研究,R749.4
  10. RNAi技术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实验研究,R725.6
  11. 腑安汤对小鼠术后肠麻痹的作用及肥大细胞相关机制,R285.5
  12. 栀子苷及其代谢产物京尼平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影响,R758.23
  13. 重组hIL-10抗家兔皮肤移植排斥反应及其对IL-2、IFN-γ、GCs、T细胞凋亡的影响,R392
  14. 193例带状疱疹临床分析,R752.12
  15. 冠心病患者血浆抵抗素水平及相关性研究,R541.4
  16. 心肌梗死后hRAMP1修饰MSCs移植对球囊损伤血管再狭窄及心功能影响的研究,R542.22
  17. 过敏性紫癜免疫发病机制的探讨,R554.6
  18. 体内特异性阻断白介素17在BALB/c小鼠已建立哮喘模型中作用的研究,R562.25
  19. 艾迪莎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MMP-2和TNF-α表达的影响,R574.62
  20. 加压钢板与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临床分析,R687.3
  21. 内质网应激预处理提高肾组织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耐受性的作用及机制,R692.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全身性疾病 > 原因未明的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