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特征及辨证治疗的疗效研究

作 者: 刘赓
导 师: 唐旭东
学 校: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专 业: 中医内科学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辨证治疗 中医文献 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研究
分类号: R25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930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rophic Gastritis,CAG)是临床常见难治性胃病,发病率高,病情缠绵反复,且具有一定癌变倾向。迄今尚缺乏公认有效的干预措施,中医治疗本病的优势和特色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但在认识证候特征、归纳总结中医证治特点和伴随焦虑抑郁状态的诊断治疗,以及评价辨证治疗的疗效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优势与特色的发挥,也阻碍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开展。目的:总结CAG中医证候特征及辨证用药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和科研提供参考;总结CAG流行病学发病特点,探讨CAG的中医证候特点与焦虑抑郁异常心理状态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科研提供参考依据;对中医辨证治疗CAG临床疗效进行客观分析,并探索活血化瘀治疗CAG的疗效特点。方法:通过对中医辨证治疗CAG文献的收集整理和计量分析,探讨CAG的中医证候特征及辨证用药规律;通过CAG的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研究,选取北京地区的239例CAG患者进行调查,描述CAG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中医证候、胃镜、病理诊断结果、伴随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表现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Depression Scale,HAD)的测量结果并进行统计,对CAG的中医证候特征与伴随焦虑抑郁异常心理状态的相关性进行探讨;通过辨证治疗CAG 120例临床观察,从临床症状、胃镜下病变表现、病理组织学、基于患者报告临床结局量表(Patient ReportedOutcome,PRO)的角度客观评价中医辨证治疗CAG的疗效,并探索活血化瘀治疗CAG的疗效优势和特点。结果:1CAG中医药研究文献分析共纳入相关文献149篇。证候分型描述共计30余种,其中有五种最为常见: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胃络瘀血证>胃阴不足证。本病病机特点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阴虚为主,多于阳虚;标实以气滞为主,其次为血瘀,多于湿热及郁热。辨证治疗使用药物主要包括益气健脾、疏肝理气、化湿、清热、养阴、活血及消导7类,常用并且使用率在10%以上的药物依次为白芍、白术、半夏、陈皮、茯苓、丹参、黄芪、香附等,体现了CAG的常用治法为健脾、理气、活血、养阴。脾胃虚弱证常用香砂六君子汤(脾胃虚寒型用黄芪建中汤)加减,随病情需要可适当配合理气药(枳壳、香附、佛手)、活血药(莪术、丹参、当归、元胡、三七)、消导药(鸡内金)和温里药(吴茱萸、生姜、高良姜);脾胃湿热证常用二陈汤、藿朴夏苓汤、香砂平胃散为基本方进行加减,配合白术、党参健脾,苏梗、枳壳、香附、柴胡疏肝理气,黄连、蒲公英、山栀清热,丹参活血,麦芽消食导滞;肝胃不和证常用四逆散、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为基本方,配伍活血药(川芎、丹参、当归、郁金、莪术)、健脾益气药(白术、茯苓)、清热药(山栀、黄芩、赤芍)及消导药(焦三仙);胃络瘀血证常用丹参饮或失笑散,配合其他活血药(当归、白芍、莪术、桃仁、川芎、三棱、赤芍、红花、三七)、健脾益气药(黄芪、白术、党参)及理气药(香附、枳壳、佛手、陈皮、木香);胃阴不足证常用一贯煎或沙参麦冬汤,配合理气药(佛手、川楝子、香附、陈皮、枳壳、半夏、砂仁),益气健脾药(白术、太子参、党参、山药)及消导药(山楂、麦芽、鸡内金)。2 CAG中医证候规律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2.1发病特征共调查CAG患者239人。伴有其他消化道疾病占21.3%(51人),疾病主要包括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肠易激综合征、胃下垂、胆囊炎;有一定家族聚集倾向;本病病程较长,发病以春季发病最多,春季>冬季>秋季>夏季;本病发病与饮食因素、精神及情绪因素和气候因素较为密切;发病与饮食特殊嗜好关系密切,其中,喜食腌制食品、辛辣饮食和甜食者较为密切;心理精神状况异常者占52.7%(126人):紧张>焦虑>抑郁>急躁易怒>精神压抑。2.2证候特征主要症状中胃脘疼痛占74.9%(179例)、胃脘胀满占79.0%(189例)、胃脘堵闷占66.9%(160例)、烧心占44.8%(107例)、反酸占50.2%(120例)、嗳气占70.3%(168例)、食欲减退占40.6%(97例)、食量减少占27.2%(65例);主要症状积分在各证候类型间分布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上消化道症状与下消化道症状在各证候类型中呈现一定的重叠和规律性,重叠症状中,重叠频次最高的症状依次为胃脘胀满&腹胀>胃脘疼痛&腹胀>胃脘堵闷&腹胀>嗳气&腹胀等;上消化道症状与下消化道症状重叠最多的证候类型依次为肝气犯胃证>脾虚气滞证>湿热中阻证>湿浊中阻证>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寒证等;中医诊断病名统计:胃脘痛占48.1%(115例),痞满占43.9%(105例),其他占7.9%(19例),包括吐酸、吞酸、胁痛、嘈杂、反胃;常见证候类型从多到少排列为肝气犯胃证>脾虚气滞证>湿热中阻证>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寒证>湿浊中阻证等,胃络瘀血证常合并于其他证候类型中。2.3 HAD量表测量CAG伴随焦虑抑郁心理状态结果随机选取的正常人群的HAD积分属于阴性,与焦虑抑郁可疑及有反应积分有差异;239例患者中,积分属于可疑及有反应者(大于7分)占56.5%(135例),积分属于阳性者(大于10分)占43.9%(105例);其中,这些患者的HAD积分与性别有关,女性更易于发生焦虑或抑郁(P<0.05);与学历有关,较高学历的患者更易发生焦虑或抑郁(P<0.05);HAD积分与工作强度有关,工作强度越大更易发生焦虑或抑郁(P<0.05);HAD积分与心理及精神状况有关,心理与精神状态异常易发生焦虑或抑郁(P<0.05);肝气犯胃证和脾虚气滞证较其他证候更易于出现焦虑情绪(P<0.05);HAD焦虑积分与病理检查结果呈相关性,尤其是异型增生,较其他病理改变更易于出现焦虑情绪(P=0.001<0.05);在相关因素中,病情与焦虑积分关系最为密切,尤其是病理积分相关程度最高。3辨证治疗CAG 120例临床观察3.1临床症状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临床症状总积分和其余各主症积分改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各辨证组主症积分及总积分自身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各组主要症状和症状总体情况均得到改善。3.2 PRO积分治疗前后PRO量表总积分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消化不良、反流、全身症状、排便异常、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六个维度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CAG患者PRO量表总积分作用最大的是全身症状维度,排列顺序为全身症状维度>反流>心理功能维度>消化不良>排便异常和社会功能维度。3.3胃镜病理结果治疗后胃镜主要病变和总积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3<0.05),胃镜主要病变和总积分均得到改善;治疗前后病理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0<0.05),治疗后病理积分得到改善。3.4血瘀组和非血瘀组血瘀组和非血瘀组部分病变积分(病理主要病变积分、病理总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9、0.021<0.05),血瘀组病理组织学病变较重;血瘀组和非血瘀组在萎缩、肠化、活动性的病理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23、0.013、0.036<0.05),血瘀组肠化、萎缩、活动性积分比非血瘀组高;治疗后血瘀组和非血瘀组的主要症状积分及症状总积分自身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3<0.05),症状均得到改善;治疗后非血瘀组胃镜下主要病变积分、次要病变积分及胃镜总积分改善无统计学差异(P=0.446>0.05),而血瘀组治疗后胃镜主要病变积分和胃镜总积分自身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2<0.05),血瘀组治疗后胃镜下主要病变和总积分得到改善;治疗后血瘀组和非血瘀组比较,病理主要病变积分及病理总积分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瘀组优于非血瘀组。结论:1 CAG中医证候特征及辨证用药规律CAG临床表现以胃脘胀满、疼痛、堵闷、嗳气、纳差、大便异常等消化不良症状为主,伴疲乏、消瘦等全身症状以及紧张、焦虑等异常心理状态。中医诊断以“痞满”、“胃痞”、“胃脘痛”为主。病机特点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阴虚为主,多于阳虚,标实以气滞、血瘀为主,多于湿热及郁热。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脾虚与CAG关系密切,是造成CAG的病理基础,因虚生邪而致气滞、湿阻、热蕴、血瘀、痰凝等病理变化,其中气滞、血瘀最为重要,二者是疾病发生和转归中的重要坏节。“久病入络”,“久病必有瘀”,本病病程长、迁延反复为血瘀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无论是气滞、湿阻、郁热还是气虚、阴虚,均可通过影响胃络血液运行,同久形成胃络瘀阻之证候。CAG五种常见证型为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胃络瘀血证及胃阴不足证。依据CAG病机理论,脾虚是病理基础,气滞、血瘀是疾病发生和转归中的重要环节,确定健脾、理气、活血为治疗CAG的重要方法,应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各证型用药有一定规律,多在主方、主药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本证型病机特点、药物间相互作用及胃腑喜润恶燥、喜通降恶郁滞的生理特性,适当佐用其他类药物,或使其兼顾病机更加全面,提高主药治疗效果,或防止主药作用太过,佐制其潜在的副作用,充分体现中医治病从整体出发,重视辨证论治的思想。脾胃虚弱证治疗以香砂六君子汤(脾胃虚寒型用黄芪建中汤)为基本方,配伍理气药、活血药及消导药;脾胃湿热证以二陈汤、藿朴夏苓汤、香砂平胃散为基本方,配合健脾、理气及清热类药;肝胃不和证以四逆散、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为基本方,配伍活血药、健脾益气药及清热药;胃络瘀血证以丹参饮或失笑散为主方,配合健脾益气药及理气药;胃阴不足证以一贯煎或沙参麦冬汤为基础,配合理气药、益气健脾药及消导药。2 CAG证候特征与伴随焦虑抑郁心理状态的相关性CAG症状多样且不典型,而且症状与病变程度并不一致,因此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本研究发现,CAG主要症状与次要症状无明显规律性,而且上消化道症状与下消化道症状在各证候类型中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交叉与重叠。这些症状的交叉重叠导致本病易于与消化系统其他疾病混淆,如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等。部分患者可以无明确症状,而是通过内镜和病理组织学证实CAG的诊断。因此,鉴别和诊断CAG必须做到谨慎明确,防止误诊。对于诊断明确的CAG进行监测与临床随诊,定期胃镜复查,是筛查胃癌、达到早期诊断、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的基础。重叠最多的证候类型是肝气犯胃证、脾虚气滞证、湿热中阻证、湿浊中阻证、肝胃郁热证等。中焦气滞而导致下焦气机雍塞,气机不畅而腑气不通,不通则痛。出现上腹疼痛、腹胀、大便不畅等症状,与肝脾关系密切。肝脏调节气机,肝气郁滞则气机逆乱,横逆犯胃导致胃气上逆,气郁日久导致血络瘀阻,出现嗳气、胃脘胀满、疼痛等症状;脾脏转输水谷精微,调节水液代谢,若脾脏运化水湿无权,则湿邪困于中焦,或郁久化热,导致湿阻气机,邪犯中焦,而出现胃脘胀满、腹胀、胃脘疼痛、胃脘堵闷、嗳气等一系列消化道症状。在做好鉴别诊断的同时,治疗应结合消化道的生理与病理特点。被调查的人群中,43.9%的CAG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的异常心理状态,合并出现焦虑抑郁异常心理状态必须得到足够重视,因为CAG患者在症状基础上出现焦虑抑郁的表现和危险因素,是判断患者不良预后的重要依据,而且焦虑抑郁等异常心理状态不仅可以诱发疾病,同时又是疾病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发现,焦虑抑郁异常心理状态与中医证候和病理检查结果有明显相关性。肝气犯胃证与脾虚气滞证的焦虑积分相对偏高,HAD量表焦虑抑郁积分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严重程度呈明显的相关性,尤其是焦虑亚量表与异型增生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HAD焦虑积分有反应的患者比可疑的患者相关度更高,这些都说明疾病对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中医理论阐释了情志因素发病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本研究应用的HAD量表是医院筛查焦虑抑郁心理疾病的自评量表,具有简单、便捷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相对于其他精神科医师使用的他评量表和问卷条目较多的自评量表,更符合消化科的临床实际需要,为消化科医师快速鉴别诊断CAG患者是否合并焦虑抑郁心理异常状态提供帮助。3中医辨证治疗CAG临床疗效研究本研究在应用PRO量表评价中医药辨证CAG疗效过程中发现,针对CAG症状复杂、缺乏特异性的特点,PRO量表设计的36个条目基本涵盖了CAG临床症状的全部内容,从6个功能维度、不同侧重点全面地体现了CAG的证候要素所在。该量表条目语言精炼且通俗易懂,具有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可以为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客观依据。中医辨证治疗CAG各辨证组在临床症状积分、PRO量表的各个维度及总积分、胃镜及病理组织学积分均有所改善,PRO量表的全身症状维度改善最为明显。以上疗效的改善均证明中医在治疗CAG及其癌前病变疗效是肯定的,并且具有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血瘀组患者病理组织学病变尤其萎缩、肠化、活动性较非血瘀组重,而非血瘀组临床症状相对复杂。中医药辨证治疗后,血瘀组的胃镜下黏膜病变及病理组织学积分的疗效优于非血瘀组,尤其在改善病理组织学主要病变如萎缩、肠化等指标时具有明显改善,这一结果说明活血化瘀药治疗CAG的疗效优势和特点。说明活血化瘀对于改善萎缩,防止病变进展具有重要作用。导师唐旭东教授师特别强调治疗CAG重视调理气血,以理气通降、活血化瘀通络为根本原则,在运用中医理论辨证治疗的同时,注重对于部分焦虑抑郁患者的心理疏导和生活调摄的指导,给予CAG患者更为全面的治疗,以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

全文目录


缩略词表  6-7
摘要  7-13
ABSTRACT  13-23
综述一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随焦虑抑郁状态的诊断与治疗综述  23-38
  1 概述  23
  2 病因与发病机制  23-25
  3 诊断  25-28
  4 治疗  28-33
  5 研究的焦点问题  33-34
  6 展望  34-35
  参考文献  35-38
综述二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综述  38-46
  1 概述  38
  2 中医病因病机  38-43
  3 小结  43-44
  参考文献  44-46
前言  46-48
第一部分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研究文献分析  48-56
  1 研究目的  48
  2 材料与方法  48-49
  3 结果  49-52
  4 讨论  52-55
  参考文献  55-56
第二部分 23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特征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56-97
  1 研究目的  56
  2 资料与方法  56-59
  3 结果  59-89
  4 讨论  89-96
  参考文献  96-97
第三部分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20例临床观察疗效研究  97-121
  1 研究目的  97
  2 资料与方法  97-99
  3 结果  99-114
  4 讨论  114-120
  参考文献  120-121
论文小结  121-123
致谢  123-124
个人简历  124-127
附件1 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调查表  127-138
附件2 临床病例观察表  138-166

相似论文

  1. “便秘Ⅰ号”治疗血液透析并发脾肾两亏、湿浊内蕴型便秘的临床研究,R259
  2. 止痛促愈膏治疗新鲜肛裂的临床研究,R657.1
  3. 陈淑长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利湿活血通脉法治疗PTS的临床研究,R249
  4. 极低频脉冲电磁场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研究,R683
  5. 周耀庭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总结及三子四仙汤治疗小儿外感挟滞型咳嗽的临床研究,R249.2
  6. 河南省樱桃谷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FNC抗DHBV体内试验研究,S858.32
  7. 江苏地区白斑综合征分子流行病学调查,S945.1
  8. 王焕禄老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宣痹通络汤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R259
  9. 芜湖地区猪“高热病”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S858.28
  10. IHHN、TS的流行病学调查和TSV结构蛋白VP1、VP3相互作用的研究,S945
  11. 消瘤丸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R737.33
  12. 丁香胃灵合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泌素(GAS)水平及Bc1-2蛋白表达的影响,R285.5
  13. 安徽省部分地区乙型肝炎分子流行病学初步研究,R512.62
  14. 保留股骨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早期临床研究,R687.4
  15. 解氏肺癌2号方对肺癌伴恶性胸水治疗的临床对照研究,R734.2
  16. 丁香胃灵合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SS、Bax含量的影响,R259
  17. 上海地区人群夜尿症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R691
  18. 中医药在咽喉反流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R259
  19. 江苏省规模化猪场PCV-2流行病学调查与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的防制,S858.28
  20.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R743.3
  21. 长沙市2-4岁儿童婴幼儿龋流行情况调查及相关因素的研究,R788.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内科 >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