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技术企业技术标准联盟治理研究

作 者: 吴文华
导 师: 曾德明
学 校: 湖南大学
专 业: 企业管理
关键词: 治理结构 治理机制 技术标准 知识产权 技术标准联盟 高技术企业
分类号: F273.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652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及其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背景下,技术标准重要性的凸显以及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的日益结合推动了高技术企业基于标准化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协作研发、保护知识产权、积极参与技术标准合作,进而形成跨国技术标准联盟这一重大趋势。技术标准联盟是指多个企业通过订立合作协议而形成的企业战略联盟,旨在确立、推广和扩散技术标准。技术标准联盟以其显著的协同效应,帮助企业在动态竞争中获取和整合国际国内技术资源、建立技术标准优势、分担R&D风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然而,技术标准联盟的成功率并不高,即联盟并非天然具备这种独特竞争力内涵。联盟协同效应的发挥,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联盟的有效治理。技术标准联盟治理是在环境的不确定和任务复杂性条件下,具有资产专用性(核心是知识产权)的自治单元相互依赖合作解决适应、协调与保证交易进而获取竞争优势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依靠现有的公司治理体系已无法应对,从而导致联盟成长的不稳定;如果要协调技术标准联盟的成长和经济体系的稳定,必须重新塑造技术标准联盟独特的治理结构治理机制。本文抓住技术标准联盟治理主要是知识产权治理这一实质问题,运用交叉学科理论方法,结合实证(案例)研究,试图提出、论证一个系统的技术标准联盟治理理论体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首先提出并论证新产权(主要是指专利产权)契约关系是分析高技术企业技术标准联盟治理的起点。技术标准联盟成员合作的基本要素是以专利为主的知识和知识产权,技术标准联盟是一种新产权—知识产权契约联盟。运用交易成本理论,结合专利经济学和网络外部性理论分析了技术标准联盟合作契约的不完备性;从联盟中的信息不对称和“锁定”效应剖析了技术标准联盟中可能存在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搭便车”、“敲竹杠”)、强势和弱势锁定等事前和事后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揭示出技术标准联盟治理的动因。其次,提出了高技术企业技术标准联盟治理的基本框架。运用公司(网络)治理理论,结合技术标准特征,较为科学地界定了高技术企业技术标准联盟治理内涵,廓清了治理的主客体、治理边界等。将“高技术企业技术标准联盟治理”界定为:通过一套正式及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优化技术标准联盟组织租金配置,协调联盟各个利益相关者(主要以知识产权所有者为核心)之间的权责关系,以实现技术标准联盟价值最大化,从而最终维护联盟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联盟治理的终极目的和基本出发点是“组织租金优化配置”,成员之间通过协商谈判,共同治理实现“组织租金优化配置”。技术标准联盟治理的本质特征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源于创造与分享合作剩余,通过构建控制权博弈模型揭示了这一机理。运用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系统科学理论揭示出共同治理的实现路径是:既独立又互赖的不同成员之间相互连结,进行各种复杂的互动,互动的结果产生协同。关系、互动、协同是技术标准联盟治理的逻辑。技术标准联盟共同治理具体方式包括构建联盟的治理结构及治理机制,联盟治理结构为实现联盟内部治理提供了相互制衡的组织机构,联盟的治理机制则是对联盟内部各企业产权契约关系的安排和设计,是联盟治理结构正常运行的基础。第三,从交易成本理论、资源、能力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等角度系统分析和解释了技术标准联盟选择准市场式契约型治理结构的决定因素。通过对联盟运作模式的解析,揭示了联盟治理结构中各层次权责关系以及基于知识产权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而从管理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技术标准联盟契约型治理结构节约交易成本、最大化联盟租金并具有战略柔性,弥补法律保护知识产权不足等优越性。第四,在科学界定治理机制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了由宏观层面的行为规范和微观层面的运行规则所构成的内部治理机制体系。宏观机制包括信任、声誉、联合制裁与宏观文化;微观机制包括谈判协商、利益转移、知识共享与信息披露机制等。围绕“联盟租金合理分配”的治理目标,运用合作博弈理论构建相应博弈模型,重点分析揭示了各种微观治理机制的内涵、运作机理及联盟策略。论证了治理机制是技术标准联盟有序运作的基础,是合作绩效提高的基本保证的基本思想。最后,以发展相对成熟、运作相对规范、治理相对有效,并且是由我国电信企业主导的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国际标准TD-SCDMA产业联盟为例,对其中的治理问题、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等进行了探讨,挖掘其治理成功的独特经验,并验证了我们提出的联盟治理新观点、新方法。进一步,提出了完善技术标准联盟治理体系,发展技术标准联盟、促进高技术产业技术进步的政策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6
插图索引  16-17
附表索引  17-18
第1章 绪论  18-34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8-24
    1.1.1 选题背景  18-21
    1.1.2 研究意义  21-23
    1.1.3 选题来源与基金项目资助状况  23-24
  1.2 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24-30
    1.2.1 高技术企业技术标准联盟的内涵及其特征  24-28
    1.2.2 高技术企业技术标准联盟治理的概念  28-29
    1.2.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9-30
  1.3 研究思路与总体框架  30-33
    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  30-31
    1.3.2 本文的章节结构  31-33
  1.4 本章小结  33-34
第2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34-60
  2.1 理论基础  34-44
    2.1.1 技术标准经济学与网络外部性理论  34-37
    2.1.2 企业战略联盟形成与治理理论  37-40
    2.1.3 公司治理理论  40-44
  2.2 关于高技术企业技术标准联盟形成及优势的研究综述  44-54
    2.2.1 技术标准的经济学属性及其形成模式  44-46
    2.2.2 高技术企业的技术标准战略选择  46-49
    2.2.3 高技术企业技术标准联盟的结构及特征  49-52
    2.2.4 高技术企业技术标准联盟的竞争优势  52-54
  2.3 关于高技术企业技术标准联盟治理的研究综述  54-59
    2.3.1 从科层治理到网络组织治理  54-55
    2.3.2 技术标准联盟治理的动因分析  55-56
    2.3.3 技术标准联盟治理内涵及治理结构研究综述  56-57
    2.3.4 技术标准联盟治理机制的研究综评  57-59
  2.4 本章小结  59-60
第3章 高技术企业技术标准联盟的治理动因分析  60-72
  3.1 技术标准联盟与合作的基本要素:知识产权  60-63
    3.1.1 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的关系  60-62
    3.1.2 知识产权是技术标准化联盟与合作的基本要素  62-63
  3.2 技术标准联盟新产权契约的不完备性分析  63-66
    3.2.1 技术标准联盟成员作为交易主体的有限理性特征  64
    3.2.2 技术标准联盟交易存在着非对称信息  64-65
    3.2.3 技术标准联盟交易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  65
    3.2.4 技术标准联盟中交易契约的绩效考核费用高昂  65-66
  3.3 技术标准联盟中的机会主义分析  66-71
    3.3.1 信息不对称与机会主义  66-68
    3.3.2 技术标准联盟的“锁定”效应与机会主义  68-71
  3.4 本章小结  71-72
第4章 高技术企业技术标准联盟治理的基本框架  72-96
  4.1 技术标准联盟治理的内涵  72-74
  4.2 技术标准联盟治理的主体和客体  74-75
  4.3 技术标准战略联盟治理边界  75
  4.4 技术标准联盟共同治理特征  75-92
    4.4.1 技术标准联盟共同治理决策:联盟控制权配置  76-83
    4.4.2 技术标准联盟共同治理的实施路径分析  83-92
  4.5 技术标准联盟治理结构与机制设计  92-95
    4.5.1 技术标准联盟的利益相关者合作与共同治理  92-94
    4.5.2 创新技术标准联盟治理结构  94
    4.5.3 构建技术标准联盟治理机制体系  94-95
  4.6 本章小结  95-96
第5章 高技术企业技术标准联盟的治理结构  96-115
  5.1 技术标准联盟治理结构的选择  96-102
    5.1.1 企业战略联盟治理结构模式  96-97
    5.1.2 技术标准联盟治理结构的决定因素  97-102
  5.2 技术标准联盟准市场式契约型的治理结构分析  102-108
    5.2.1 技术标准联盟的运作模式  102-105
    5.2.2 技术标准联盟的治理结构分析  105-108
  5.3 准市场式契约型技术标准联盟的治理有效性分析  108-114
    5.3.1 契约型技术标准联盟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  108-110
    5.3.2 契约型技术标准联盟能最大化联盟租金  110-111
    5.3.3 契约型技术标准联盟更具有战略柔性  111
    5.3.4 契约型技术标准联盟效率的知识产权经济学分析  111-114
  5.4 本章小结  114-115
第6章 高技术企业技术标准联盟治理机制  115-149
  6.1 技术标准联盟治理机制的内涵及构成  115-120
    6.1.1 技术标准联盟治理机制的内涵界定  115-116
    6.1.2 技术标准联盟治理机制的构成  116-120
  6.2 技术标准联盟的谈判协商机制  120-134
    6.2.1 高技术企业技术标准联盟租金的来源  120-122
    6.2.2 谈判力是技术标准联盟利益协商和谈判的基础和工具  122-129
    6.2.3 基于谈判博弈模型的技术标准联盟成员利益分配模式  129-134
  6.3 技术标准联盟中的利益转移机制  134-137
    6.3.1 基于Shapley 值法模型的技术标准联盟的利益分配模式  135-136
    6.3.2 技术标准联盟成员利益转移量的确定  136-137
  6.4 技术标准联盟的知识共享机制  137-146
    6.4.1 技术标准联盟成员间知识共享机理  137-139
    6.4.2 技术标准联盟中知识共享的道德风险分析  139-142
    6.4.3 技术标准联盟成员学习策略的选择  142-144
    6.4.4 技术标准联盟知识共享体系的构建  144-146
  6.5 技术标准联盟信息披露机制  146-147
    6.5.1 联盟信息披露要求  146-147
    6.5.2 联盟知识产权信息披露制度  147
  6.6 本章小结  147-149
第7章 案例研究  149-184
  7.1 案例研究设计  149-153
    7.1.1 案例研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149-151
    7.1.2 本文案例的研究目标与设计思路  151
    7.1.3 案例样本选择及其有效性  151-153
  7.2 TD-SCDMA 产业联盟的治理问题  153-161
    7.2.1 TD-SCDMA 产业联盟的形成与发展  154-159
    7.2.2 联盟成员基本技术的选择  159-160
    7.2.3 联盟成员间知识产权问题  160-161
  7.3 TD-SCDMA 产业联盟的主体构成及治理结构  161-166
    7.3.1 主体构成及互动关系  161-164
    7.3.2 TD-SCDMA 产业联盟治理结构分析  164-166
  7.4 TD-SCDMA 产业联盟的治理机制  166-172
    7.4.1 谈判协商机制  166-169
    7.4.2 利益转移机制  169-170
    7.4.3 知识共享机制  170-171
    7.4.4 信息披露与沟通机制  171-172
  7.5 案例启示  172-178
    7.5.1 技术标准联盟成为自主创新技术产业化最重要的组织模式  172-173
    7.5.2 有效的知识产权治理是技术标准联盟获得成功的关键条件  173
    7.5.3 联盟主导企业和政府是技术标准联盟治理的重要力量  173-174
    7.5.4 关于技术标准联盟治理评价的思考  174-178
  7.6 政策建议  178-182
    7.6.1 在标准化战略体系框架下制定实施“三大战略”  178-180
    7.6.2 构建促进我国技术标准合作发展政策体系  180-181
    7.6.3 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技术标准联盟治理体系  181-182
  7.7 本章小结  182-184
结论  184-187
参考文献  187-201
致谢  201-202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202-204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和参与的相关课题  204

相似论文

  1. 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建设研究,F275
  2.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大学外部治理结构研究,G647
  3. 基于先进制造技术的大规模定制家具开发和生产解决方案的研究,TS664
  4.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D923.4
  5. 基层治理中的民主机制研究,D422.6
  6. 知识产权领域反垄断法律问题研究,D922.294
  7. 一人公司法律制度研究,D922.291.91
  8. 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研究,D923.4
  9.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影响的实证研究,F276.5
  10.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研究,F830.42
  11. 商品化权法律保护模式研究,D923
  12. 国际政治视域下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研究,F752.7
  13.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相关性研究,F276.6;F224
  14. 论我国一人公司制度的完善,D922.291.91
  15. 江西省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模式与对策研究,F204
  16. 知识产权视角下“山寨现象”研究,F204
  17. 多通道闪存控制器模块化设计与实现,TP333
  18. 知识产权质押法律问题研究,D923
  19. 知识产权损害赔偿评估研究,D923.4
  20. 湖北食用菌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探析,F204
  21. 知识产权滥用及其法律规制,D923.4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企业经济 > 企业生产管理 > 企业技术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