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应用于生物芯片中的CMOS荧光检测系统的设计和研究

作 者: 刘楠
导 师: 洪志良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关键词: CMOS荧光检测芯片 “接触式”检测 光电二极管 CTIA 流水线结构模数转换器 T型复位开关 CFCS技术 2.5位级电路
分类号: TN40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332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基于荧光的检测方法是诸多生物实验中最重要的检测技术之一。而基于Si工艺的荧光检测芯片以其低成本,低功耗,高灵敏度等优点在很多荧光检测实验中获得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着重研究一种基于CMOS工艺的荧光检测系统芯片的设计和荧光检测实验方案的改进,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在荧光检测系统设计方面,本文首先根据现有的工艺参数,建立了CMOS工艺光电二极管的光电转换模型,推导出光电转换效率的数学表达式,并且通过仿真和实际流片验证了该模型。除此,还分析比较了三种CMOS工艺兼容的光电二极管在灵敏度,峰值响应和暗电流等方面的差异,为荧光检测实验中选择适当的光电二极管提供了有利的理论基础。其次,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电容跨阻放大器(CTIA)结构读出电路来实现微弱荧光产生的光电流到电压的转换。这种结构拥有更高的光电流-电压转换增益,同时能够帮助光电二极管获得更好的暗电流特性。所提出的T型复位开关有效避免了积分期间复位开关漏电流的影响。最后,本文设计了一个12-bit,10-MS/s的流水线模数转换器(ADC)来实现检测芯片的数字化输出,为了获得较低的功耗和较小芯片面积,本文中的ADC采用了如下一些技术:通过对ADC模拟通路噪声和功耗模型的建立,确定2.5位的级分辨率;消除传统结构中的采样/保持电路;采用交换反馈电容开关(CFCS)技术来减轻级电路中采样电容的匹配要求;带有采样电容和预放大器的动态比较器;增益自举共源共栅放大器等等。本文通过SMIC 0.18-μm混合信号CMOS工艺对所设计的荧光检测芯片进行流片验证。芯片面积3 mm~2(包括PAD部分面积),消耗功耗37 mW。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光电转换模型与测试结果基本相符合,用于荧光检测实验的Nwell/Psub光电二极管在580 nm波长处拥有最大的光电转换灵敏度0.176 A/W。所采用的改进CTIA结构读出电路功能正确,电荷-电压转换增益为1.6μV/e~-,这种结构令Nwell/Psub光电二极管在300 mV反向偏压条件下,暗电流仅为300fA(3 nA/cm~2)。所设计的ADC的最大微分非线性(DNL)和最大积分非线性(INL)分别为+0.8 LSB和-3LSB。并且,当采样时钟为10 MHz,输入频率为1 MHz时,ADC与杂散无关的动态范围(SFDR)为61.7 dB,信号与噪声及谐波失真比(SNDR)为56.2 dB。在荧光实验方面,本文采用了一种“接触式”检测方法,即将荧光产生池直接放到芯片表面,从而有效避免了额外的光学仪器和光学通路带来的荧光损失。实验证明,利用所设计的CMOS荧光检测芯片配合“接触式”检测方法能够在室温下成功检测到由荧光素溶液产生的荧光。当荧光素溶液体积为2 ml时,芯片在50 ms积分时间条件下,能够检测到的最小荧光强度为3.5 nW/cm~2,最小光电流7 fA,此时荧光素溶液浓度为20 ng/ml。当荧光素溶液体积为0.5μl时,芯片在10 ms积分时间内,能够检测到浓度为625 ng/ml的荧光素溶液产生的荧光,并在光电二极管内产生约为36 fA的光电流,此时照在芯片表面的荧光强度约为18 nW/cm~2。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0
第1章 引言  10-16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0-11
  1.2 国内外研究近况  11-12
  1.3 论文的动机和目标  12-13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  13-16
第2章 荧光检测技术的研究  16-20
  2.1 荧光检测技术  16-17
  2.2 荧光检测系统研究  17-19
  2.3 小结  19-20
第3章 光电探测器的设计  20-35
  3.1 适用于荧光检测系统的探测器  20-24
    3.1.1 光电倍增管(PMT)  20
    3.1.2 雪崩二极管(APD)  20-21
    3.1.3 电荷耦合器件(CCD)  21-22
    3.1.4 CMOS工艺兼容器件  22-24
  3.2 CMOS光电二极管光电转换模型分析  24-33
    3.2.1 半导体光吸收  24-26
    3.2.2 光电转换模型建立  26-31
    3.2.3 光电二极管暗电流分析  31-33
  3.3 仿真结果  33-34
  3.4 小结  34-35
第4章 光电传感器读出电路设计  35-49
  4.1 光电探测器主要噪声源  35-37
  4.2 传统3T型读出电路  37-42
    4.2.1 积分电容非线性  38-39
    4.2.2 复位噪声影响  39-41
    4.2.3 复位误差  41-42
    4.2.4 暗电流影响  42
  4.3 伪差分CTIA型读出电路  42-48
    4.3.1 工作原理  42-44
    4.3.2 性能比较  44-48
  4.4 小结  48-49
第5章 模数转换器的体系结构优化和电路设计  49-83
  5.1 ADC设计基础  49-55
    5.1.1 性能参数定义  49-51
    5.1.2 非理想因素及影响  51-55
  5.2 流水线ADC体系结构优化  55-61
  5.3 基于结构优化的12-bit,10-MS/s流水线型ADC的设计  61-82
    5.3.1 2.5位级电路设计  61-69
    5.3.2 OTA的设计  69-72
    5.3.3 比较器的设计  72-74
    5.3.4 其它模块  74-77
    5.3.5 版图设计  77-82
  5.4 小结  82-83
第6章 实验结果  83-102
  6.1 光电探测器及读出电路测试  83-86
  6.2 ADC测试  86-91
    6.2.1 ADC测试方案  86-87
    6.2.2 PCB设计  87-88
    6.2.3 测试结果及分析  88-91
  6.3 荧光检测实验  91-101
  6.4 小结  101-102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102-104
参考文献  104-11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12-113
致谢  113-114

相似论文

  1. 相位法激光测距仪信号接收系统研究,TN249
  2. 一种新型边预击穿抑制雪崩光电二极管的研究,TN364.2
  3. 便携式分光测色仪电路设计,TH744
  4. 非接触式纱线卷绕张力动态检测方法的研究,TP274.4
  5. APD接收组件的特性研究,TN851
  6. 光电检测电路的噪声分析与处理,TN911.4
  7. 基于APD的光子计数成像系统研究与设计,TN29
  8. 基于系统比例测量的非接触式微弱电流检测系统及其应用,TP274
  9. 基于图像处理的型面联接件检测技术研究,TP391.41
  10. 光纤法布里—珀罗腔温度传感技术的研究,TP212.1
  11. 分布式拉曼光纤温度传感系统的研究,TP212.14
  12. 量子通信中单光子探测器的研制及相关问题的研究,TN918.1
  13. 基于高阶谐振的轻敲式原子力显微镜的设计,TH742
  14. 基于人机界面的伽玛刀剂量仪的实现,TH777
  15. 3G接收机用ADC中的MDAC模块研究,TN929.5
  16. 窄脉冲激光探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N247
  17. 菲并咪唑系列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在OLEDs中的应用研究,TN312.8
  18. 基于光平衡的单光子探测,O431.2
  19. 基于ZnO纳米线的有机小分子光电二极管性能研究,TB383.1
  20. 光电二极管在0.35μm CMOS工艺上的集成与优化,TN43
  21. 基于APD雪崩光电二极管的生物发光检测的研究与应用,TN36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 微电子学、集成电路(IC) > 一般性问题 > 测试和检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