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松辽盆地南部白垩系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研究

作 者: 于文斌
导 师: 冯本智;董清水;简晓飞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关键词: 松辽盆地南部 白垩系 构造剥蚀天窗 砂岩型铀矿 成矿模式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48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松辽盆地南部不仅是重要的油气成藏区,也是砂岩型铀矿富集成矿区。本文在综合研究钻井、地震及其它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砂岩型铀成矿理论及层序地层、沉积体系分析方法,结合实验分析测试数据成果,对砂岩型铀矿富集形成的构造环境、沉积相、砂体特征、后生改造条件及铀矿化特征、控矿因素进行了研究。根据白垩系层序地层研究,认为松辽盆地南部有利成矿砂体为上白垩统泉头组一段和姚家组低水位体系域形成的辫状河砂体。沉积体系、沉积相及其有利相带分析表明,松辽盆地南部泉头组有利于铀成矿的辫状河砂体主要分布于章古台—协尔苏、通辽—保康及杨大城子地区。铀成矿规律研究表明,辫状河相是砂岩型铀矿找矿的主要沉积相类型。松辽盆地南部铀矿化主要受盆内反转背斜带和盆缘掀斜两种构造环境控制,其中掀斜作用形成的斜坡带控制着区域层间氧化带;盆内反转隆升形成的构造剥蚀天窗控制着局部氧化带,铀成矿作用与局部氧化带关系密切,受局部氧化带发育规模及程度控制。松辽盆地南部砂岩型铀矿床矿体形态有别于经典层间氧化带型卷状铀矿体,其矿体形态呈板状产出。“局部氧化带控制板状铀矿体”的新发现,丰富了氧化带型砂岩铀成矿理论。并首次提出了构造剥蚀天窗控制局部氧化带、断裂制约蚀变带、天窗两翼辫状河砂体富集成矿的新认识,建立了“深部含油气细碎屑岩沉积建造-浅部辫状河粗碎屑岩沉积建造-断裂-构造剥蚀天窗”四位一体的局部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成矿模式。通过已发现铀矿床成矿条件深入剖析,确定了目的层选择依据、预测准则及评价机制,预测出钱家店—保康、双辽—协尔苏和杨大城子三个有利铀成矿远景区,并利用所建成矿模式在铀矿勘查中获得重要突破。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5-9
第1章 绪论  9-18
  1.1 论文选题及其依托项目  9-10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0-14
  1.3 技术路线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5
  1.4 完成工作量  15
  1.5 本次研究进展  15-18
第2章 基础地质特征研究  18-42
  2.1 地层发育特征  19-20
    2.1.1 基底岩性及分布特征  19-20
    2.1.2 盖层组成及分布特征  20
  2.2 岩浆岩特征  20-22
    2.2.1 侵入岩  20-22
    2.2.2 火山岩  22
  2.3 构造特征分析  22-38
    2.3.1 基底断裂  22-25
    2.3.2 盖层构造特征  25-38
    2.3.3 新构造运动  38
  2.4 沉积—构造演化史  38-42
    2.4.1 成盆先期褶皱阶段  38-40
    2.4.2 热隆张裂阶段  40
    2.4.3 伸展断陷阶段  40
    2.4.4 热降坳陷阶段  40-41
    2.4.5 构造反转阶段  41
    2.4.6 隆升剥蚀阶段  41
    2.4.7 差异升降阶段  41-42
第3章 白垩系层序地层分析  42-59
  3.1 层序地层单元划分  42-45
    3.1.1 巨层序  42-43
    3.1.2 超层序组和超层序  43
    3.1.3 层序  43
    3.1.4 沉积体系域  43-44
    3.1.5 准层序  44-45
  3.2 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  45-48
    3.2.1 岩性剖面上的识别标志  45-46
    3.2.2 沉积物颜色的变化  46-47
    3.2.3 测井曲线基值转折点  47
    3.2.4 地震剖面上的识别标志  47-48
    3.2.5 地球化学标志  48
  3.3 层序地层格架  48-56
    3.3.1 同裂谷沉降超层序组  49-50
    3.3.2 裂谷后热沉降超层序组  50-56
  3.4 层序地层格架中铀成矿砂体空间分布  56-59
    3.4.1 层序地层格架中的砂体类型  56-57
    3.4.2 铀成矿砂体空间分布及找矿目标层的确立  57-59
第4章 上白垩统沉积体系与铀成矿砂体  59-98
  4.1 沉积体系特征  59-61
  4.2 岩相特征  61-64
  4.3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64-75
    4.3.1 冲积扇相  66-67
    4.3.2 河流相  67-73
    4.3.3 三角洲相  73-74
    4.3.4 湖泊相  74-75
  4.4 沉积相带及砂体分布特征  75-98
    4.4.1 泉头组沉积相带及砂体分布特征  75-86
    4.4.2 姚家组沉积相带及砂体分布特征  86-98
第5章 松辽盆地南部砂岩型铀成矿规律分析  98-148
  5.1 BX 铀矿床特征  98-127
    5.1.1 构造环境特征  98-99
    5.1.2 地层及沉积相特征  99-102
    5.1.3 砂体特征  102-108
    5.1.4 后生改造特征  108-123
    5.1.5 铀矿化特征  123-127
  5.2 铀成矿主控因素分析  127-145
    5.2.1 构造对铀成矿的作用  127-134
    5.2.2 沉积体系对铀成矿的作用  134-136
    5.2.3 油气对铀成矿的作用  136-143
    5.2.4 层间氧化作用对铀成矿的控制  143-145
  5.3 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式  145-148
    5.3.1 成盆前期富铀基底建造形成阶段  145
    5.3.2 早白垩世断陷盆地富含还原流体烃源岩系发育阶段  145-147
    5.3.3 晚白垩世姚家组含矿主岩形成及铀预富集阶段  147
    5.3.4 晚白垩世末构造反转形成剥蚀天窗及层间渗入氧化主成矿阶段  147
    5.3.5 古近纪浅层氧化改造及热活动铀叠加成矿阶段  147
    5.3.6 新近纪油气扩散还原保矿阶段  147-148
第6章 铀成矿远景区预测  148-162
  6.1 铀成矿条件分析  148-150
    6.1.1 铀源条件  148
    6.1.2 构造条件  148
    6.1.3 岩性—岩相条件  148-149
    6.1.4 后生蚀变改造特征  149-150
    6.1.5 水文地质条件  150
    6.1.6 古气候条件  150
  6.2 铀成矿远景区预测  150-162
    6.2.1 铀成矿远景区预测准则  150-151
    6.2.2 铀成矿远景区预测  151-162
结论  162-163
参考文献  163-168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168-169
致谢  169-170
中文摘要  170-172
Abstract  172-173

相似论文

  1. 单县凸起铜成矿地质背景分析,P618.41
  2.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研究,P618.2
  3. 松辽盆地白垩系岩相古地理研究,P531
  4. 赫章福来厂铅锌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分析,P618.51
  5. 新疆沙瓦布齐地区构造与砂岩型铀矿成矿关系研究,P619.14
  6. 四川盆地地质构造与砂岩型铀矿化的关系研究,P619.14
  7. 库车坳陷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优质储集体展布,P535
  8. 油页岩资源评价方法研究,P618.12
  9. 松辽盆地南部情南—黑帝庙地区青山口组储层沉积学研究,P618.13
  10. 松辽盆地南部泉头组—嫩江组气藏圈闭特征及成藏机制研究,P618.13
  11. 航测遥感技术在内蒙古滕格尔坳陷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研究,P627
  12. 沉积盆地铀成矿规律研究,P619.14
  13. 松辽盆地南部姚家组沉积体系分析,P544.4
  14. 勘查隐伏砂岩型铀矿物化探方法的研究与应用,P632
  15.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阿尔哈达铅—锌—银矿床地质特征、成因探讨及找矿方向,P618.4
  16. 大厂矿田长坡区地质体几何建模及控矿条件定量分析,P618.44
  17. 中国西北地区中新生代盆地砂岩型铀矿地质与成矿作用,P619.14
  18. 青海锡铁山铅锌矿床成矿盆地特征及构造变形研究,P618.42
  19. 新疆哈密图拉尔根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模式研究,P618.41
  20. 辽宁省八家子铅锌矿典型矿床研究及深部预测,P618.4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