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意义研究

作 者: 金智妍
导 师: 戴耀晶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现代汉语语言学
关键词: 句末语气词 反预期 疑惑 询问 肯定
分类号: H14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7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语气词是表达现代汉语各种语气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句子中的位置可分为句末语气词和句中语气词。本文认为表达一定语气意义的是句末语气词,主要选择了实际使用中频率较高的五个句末语气词“啊”、“吧”、“呢”、“吗”、“嘛”,运用了语义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等理论,探讨了它们在不同句类和若干结构句式中表达的意义和功能。全文共分八章。第一章是引言,第二章是现代汉语语气系统和语气表达手段的研究述评,第三章至第七章分别是句末语气词“啊”、“吧”、“呢”、“吗”、“嘛”的意义分析,第八章是结语。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引言。主要说明问题的提出、研究的对象和范围、研究的目的和方法以及语料料的来源。第二章是现代汉语语气系统的研究评述。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语气和情态的概念。介绍西方语言学界和现代汉语语法学界对语气和情态的看法,指出它们的异同点和其产生原因,确定了现代汉语中语气的概念;(二)现代汉语语气系统。简要概括现代汉语语气系统的研究成果,并介绍现代汉语语气的表达手段;(三)现代汉语语气词。结合以往研究的成果,介绍语气词名称、性质、分类、功能以及它在汉语语气系统中的位置。第三章讨论句末语气词“啊”的意义。“啊”可以用于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的末尾,其核心意义是说话人的反预期意义。“啊”表达的反预期是指,它所依附的那句话所表达的命题出乎说话人意料。从这个核心意义衍生出8个意义子项,在大部分的句类末尾“啊”都表达说话人的反预期,并强烈要求对方的呼应。这就表明说话人有很强主观性。而用于具有宣告意义的说明性陈述句、言语行为性陈述句、部分正反问句末尾的“啊”已经脱去了反预期的性质,仅保留由反预期引发的强烈要求听话人呼应的意味。由于句末带“啊”的句子常常表达赞赏、震惊、嘲弄、感叹等强烈感情,但这都是“啊”的反预期意义跟语境结合而成的结果,“啊”并不是感叹标记。“啊”只能表示说话人对命题内容或听话人的态度,对句子本身表达的意义并没有产生影响。句末语气词“啊”表示说话人对听话人或命题内容的态度,是表态语气词,同时具有较强的表情功能。第四章讨论句末语气词“吧”的意义。句末语气词“吧”可以用于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的末尾,其核心意义是说话人的“疑”。“吧”表示说话人对句子命题内容不是很有把握,需要对方的证实,从这个核心意义衍生出5个意义子项。根据使用环境(?)说话人的目的,说话人的“疑”从对自己判断的“疑”演变为对自己行为或对自己要求的“疑”,随着这一变化,说话人要求的对方证实也变成对方的允许或对方的认同。但是同意性陈述句末尾的“吧”不要求对方的允许或认同,只表示说话人的勉强同意,是因为说话人的“疑”针对自己的行动,这不可能要求对方允许。“吧”一般不能用于特指问句、正反问句、选择问句的末尾,而有时出现在这三类疑问句的末尾表示特殊的祈使意义,要求对方回答,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句末语气词“吧”表示说话人的态度,是表态语气词,在祈使句中有一定表意作用。第五章讨论句末语气词“呢”的意义。句末语气词“呢”可以用于陈述句、疑问句的末尾,其核心意义是信息的提供。根据提供信息的对象的不同,“呢”可分成“呢1”和“呢2”。用于陈述句末尾的“呢1”表示说话人认为句子的命题内容为真,常常跟“还”、“才”等副词共现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用于特指问句、选择问句、正反问句末尾的“呢2”表达说话人要求听话人提供与句子内容有关的信息。“呢2”只是加强疑问的语气,对特指问句没有产生任何影响,不是疑问语气词。“呢2”表达的是说话人对有关问题有一定了解,就带有深究意味。“呢1”和“呢2”有异有同,两者的共同点是一方提供信息,不同点是提供信息的对象不同。但不管如何,句末语气词“呢”主要表示信息的提供,所以“呢”不能像“吧”那样用于祈使句。因为祈使句中一般没有信息提供关系.因此,“呢”是表意语气第六章讨论句末语气词“吗”的意义。句末语气词“吗”的核心意义是询问,是典型的疑问语气词,指它所依附的那句话所表达的命题做不出判断,需要对方证实。“吗”一般不表示说话人的倾向性,但与一些句式和词语配合使用可以表达说话人的倾向性。“不…吗”句式常常用于反诘问句表达说话人对命题内容的否定,“对吗”“是吗”、“不行吗”、焦点标记词“是”、“真(是)”等表示说话人对命题内容的肯定或否定倾向性。但是表示倾向性程度的是一些句式和词语,“吗”本身并不表示说话入的倾向性,只表达询问,都要求对方证实。由于“吗”要求信息,“吗”是表意语气词。第七章讨论句末语气词“嘛”的意义。句末语气词“嘛”可以用于陈述句、是非问句、特指问句、祈使句的末尾,它的核心意义是说话人的亲昵关系。根据使用环境和说话人的目的,从“嘛”的核心意义中衍生出多种不同语气,如要求正相回应、指责、说话人的感慨,但基本上都表示一种友好、亲切的气氛。句末带“嘛”的祈使句表示祈使扭曲,即一方面强调亲昵关系,另一方面加重祈使意味,于是,句末带“嘛”祈使句数量较少。“NP+嘛”句式具有会话含义,需要听话人一定的推理能力,该句式中“嘛”表达说话人表明NP是用于某种说明或评价的。总的来看,“嘛”表达说话人对听话人的态度,是表态语气词。第八章是结语。主要归纳、整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论点,并指出了本文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8-11
Abstract  11-16
图表目录  16-19
第一章 引言  19-26
  1.1 问题的提出  19-21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1-22
  1.3 研究对象和范围  22-23
  1.4 研究方法  23-24
  1.5 语料的来源  24-25
  注释  25-26
第二章 现代汉语语气系统  26-66
  2.1 语气的概念  26-35
    2.1.1 语气和情态  27-34
      2.1.1.1 西方语言学界的认识  27-32
      2.1.1.2 中国语言学界的认识  32-34
    2.1.2 在现代汉语语法中"语气"的概念  34-35
  2.2 现代汉语的语气系统  35-55
    2.2.1 现代汉语的语气系统  35-41
    2.2.2 语气的表达手段  41-55
      2.2.2.1 语调  41-43
      2.2.2.2 语气词  43-45
      2.2.2.3 语气副词  45-50
      2.2.2.4 情态动词  50-53
      2.2.2.5 叹词  53-55
  2.3 现代汉语语气词  55-62
    2.3.1 语气词的名称和性质  55-57
    2.3.2 语气词的分类  57-59
    2.3.3 语气词的功能  59-62
  2.4 小结  62-64
  注释  64-66
第三章 句末语气词"啊"的意义  66-113
  3.1 以往的研究回顾  66-67
  3.2 语气词"啊"的分布情况  67-69
  3.3 陈述句末尾的句末语气词"啊"  69-87
    3.3.1 评价性陈述句末尾的句末语气词"啊"  71-77
      3.3.1.1 一般评价性陈述句和句末语气词"啊"  71-75
      3.3.1.2 感叹性陈述句和句末语气词"啊"  75-77
    3.3.2 说明性陈述句末尾的句末语气词"啊"  77-80
    3.3.3 应答语末尾的句末语气词"啊"  80-87
      3.3.3.1 肯定性应答语和句末语气词"啊"  81-84
      3.3.3.2 否定性应答语和句末语气词"啊"  84-86
      3.3.3.3 言语行为性应答语和句末语气词"啊"  86-87
  3.4 疑问句末尾的句末语气词"啊"  87-103
    3.4.1 是非问句末尾的句末语气词"啊"  88-91
    3.4.2 特指问句末尾的句末语气词"啊"  91-99
      3.4.2.1 询问性特指问句和句末语气词"啊"  93-96
      3.4.2.2 反问性特指问句和句末语气词"啊"  96-99
    3.4.3 正反问句末尾的句末语气词"啊"  99-102
    3.4.4 选择问句末尾的句末语气词"啊"  102-103
  3.5 祈使句末尾的句末语气词"啊"  103-106
  3.6 句末语气词"啊"与礼貌原则  106-107
  3.7 小结  107-112
  注释  112-113
第四章 句末语气词"吧"的意义  113-152
  4.1 以往的研究回顾  113-114
  4.2 语气词"吧"的分布情况  114-116
  4.3 陈述句末尾的句末语气词"吧"  116-128
    4.3.1 揣测意义的陈述句和句末语气词"吧"  118-121
    4.3.2 宣告意义的陈述句和句末语气词"吧"  121-124
    4.3.3 表示同意的陈述句和句末语气词"吧"  124-128
      4.3.3.1 应答语和句末语气词"吧"  124-126
      4.3.3.2 "A就A吧"句式和句末语气词"吧"  126-128
  4.4 疑问句末尾的句末语气词"吧"  128-141
    4.4.1 是非问句末尾的句末语气词"吧"  129-137
      4.4.4.1 典型是非问句和句末语气词"吧"  130-133
      4.4.4.2 附加问句和句末语气词"吧"  133-136
      4.4.4.3 "呢吧"是非问句和句末语气词"吧"  136-137
    4.4.2 特指问句、正反问句和选择问句末尾的句末语气词"吧"  137-141
  4.5 祈使句末尾的句末语气词"吧"  141-146
    4.5.1 典型祈使句和句末语气词"吧"  142-144
    4.5.2 非典型祈使句和句末语气词"吧"  144-146
  4.6 句末语气词"吧"与礼貌原则  146-147
  4.7 小结  147-151
  注释  151-152
第五章 句末语气词"呢"的意义  152-191
  5.1 以往的研究综述  152-154
  5.2 语气词"呢"的分布情况  154-155
  5.3 用于陈述句末尾的句末语气词"呢"  155-171
    5.3.1 无标记陈述句末尾的句末语气词"呢"  157-160
    5.3.2 "还…呢"句式中的句末语气词"呢"  160-164
    5.3.3 "才……呢"句式总的句末语气词"呢"  164-166
    5.3.4 持续态标记和句末语气词"呢"  166-171
  5.4 疑问句末尾的句末语气词"呢"  171-186
    5.4.1 句末语气词"呢"的疑问语气词之争  171-173
    5.4.2 句末语气词"呢"在疑问句中的分布情况  173-174
    5.4.3 是非问句末尾的句末语气词"呢"  174-176
    5.4.4 特指问句末尾的句末语气词"呢"  176-179
    5.4.5 选择问句末尾的句末语气词"呢"  179-181
    5.4.6 正反问句末尾的句末语气词"呢"  181-182
    5.4.7 非疑问形式疑问句末尾的句末语气词"呢"  182-186
  5.5 祈使句末尾的句末语气词"呢"  186
  5.6 特殊句式末尾的句末语气词"呢"  186-187
  5.7 句末语气词"呢"与礼貌原则  187-188
  5.8 小结  188-190
  注释  190-191
第六章 句末语气词"吗"的意义  191-216
  6.1 以往的研究回顾  191-192
  6.2 语气词"吗"的分布情况  192-193
  6.3 是非问句末尾的句末语气词"吗"  193-200
    6.3.1 是非问句的分布情况  193
    6.3.2 "吗"字是非问句和语调是非问句  193-198
      6.3.2.1 语调是非问句  194-196
      6.3.2.2 "吗"字是非问句  196-198
    6.3.3 "吗"字是非问句和"么"字是非问句  198-200
  6.4 "吗"字是非问句的倾向性  200-204
    6.4.1 反诘性"吗"字是非问句  200-202
    6.4.2 询问性"吗"字是非问句  202-204
  6.5 "吗"字是非问句的确信度  204-213
    6.5.1 黄国营、郭锐的看法  204-205
    6.5.2 对确信度产生影响的因素  205-209
      6.5.2.1 焦点  206-207
      6.5.2.2 否定式  207-208
      6.5.2.4 推测标记词  208-209
    6.5.3 "吗"字是非问句所表达的确信度  209-213
      6.5.3.1 确信度的判断依据和区分标准  209-211
      6.5.3.2 语境对确信度产生的影响  211-213
  6.6 句末语气词"吗"和礼貌原则  213
  6.7 小结  213-215
  注释  215-216
第七章 句末语气词"嘛"的语气意义  216-240
  7.1 以往的研究回顾  216-217
  7.2 语气词"嘛"的分布情况  217-218
  7.3 陈述句末尾的句末语气词"嘛"  218-228
    7.3.1 评价性陈述句末尾的句末语气词"嘛"  220-223
    7.3.2 说明性陈述句末尾的句末语气词"嘛"  223-225
    7.3.3 应答语末尾的句末语气词"嘛"  225-228
  7.4 疑问句末尾的句末语气词"嘛"  228-231
    7.4.1 是非问句末尾的句末语气词"嘛"  228-230
    7.4.2 特指问句末尾的句末语气词"嘛"  230-231
  7.5 祈使句末尾的句末语气词"嘛"  231-233
  7.6 "NP+嘛"句式末尾的句末语气词"嘛"  233-236
  7.7 句末语气词"嘛"与礼貌原则  236
  7.8 小结  236-239
  注释  239-240
第八章 结语  240-250
参考文献  250-269
后记  269-271

相似论文

  1. 中国真实城镇失业率的估算及奥肯定律的再检验,F224
  2. 现代汉语中肯定应答的表达方式,H146
  3. 地方性法规的立法界限探析,D920.0
  4. 论传闻证据规则的构建,D925.2
  5. 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陈述,D925.1
  6. 云南省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研究,F249.27
  7. 施韦泽敬畏生命伦理思想研究,B82-058
  8. 抗争或毁灭,I712
  9. 论交叉询问制度之构建,D925.2
  10. 我国农产品出口中的绿色壁垒问题研究,F762
  11. 设计的否定循环之现象,J524
  12. 尼采悲剧观视角下的《夜色温柔》,I712
  13. 莫邻诺问题及其在十八世纪的哲学探讨,B142
  14. 民事诉讼部分请求研究,D925.1
  15. 交叉询问制度在我国民事诉讼质证中的价值探析,D925.1
  16. 否定之否定规律新探,B024
  17. 美国肯定性行动的宪法争议,D971.2
  18. 交叉询问中的美国联邦刑事品格证据规则,DD915.3
  19. 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F124;F249.2
  20. 儿科病情询问的会话分析研究,R72
  21. 乔伊斯的那面“明亮的镜子”:对《都柏林人》的人物性格分析,I562.074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法 > 近代、现代语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