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制研究

作 者: 刘友华
导 师: 冯晓青
学 校: 湘潭大学
专 业: 诉讼法学
关键词: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纠纷 调解机制 纠纷类型化
分类号: D91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640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关注的焦点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面对现行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的困境,如何构建能凸显知识产权纠纷特殊性的纠纷分流与调解机制,以妥善、高效解决知识产权纠纷。在全球化时代,知识产权激励创新的功能日益凸显;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源泉。相应地,知识产权人由注重权利保护转向更多关注权利的经营与管理战略。作为私权的知识产权,是权利人可以自由支配、处分的权利;作为无形财产权的知识产权,具有法定性、无形性与有期限性等特征。这些区别于传统民事权利的特性是研究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的起点。由于知识产权纠纷的专业性与技术性,民间调解与仲裁等非讼解决方式较少被采用,诉讼成为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的主要渠道。而在诉讼中,侵权人常常以请求宣告权利无效来对抗权利人,这就形成民事纠纷与行政纠纷的交叉,民事程序势必要中止,而需等待行政程序的结果,这使得知识产权诉讼程序冗长。在绝大多数纠纷依赖诉讼渠道解决的情况下,冗长的诉讼程序却难以高效化解日趋增长的知识产权纠纷。为缓解日益增长的审判压力,提高纠纷解决的效率;也为践行“和谐社会”理念与“司法为民”的司法政策,我国法院前所未有地重视知识产权纠纷的诉讼调解。“全程调解”和“全员调解”也成为诸多法院所总结的“经验”,调解率被纳入法官与法院考核指标体系则是其异化到极致的体现。实践中,法官难以把握“调解者”与“审判者”的角色定位;而且,由于存在自身利益追求,法官难免隐秘地“以劝压调、以拖压调、以判压调、以诱压调”。因此,诉讼调解悖离了调解的中立性本质。由上可见,诉讼与非讼方式的难以有效协调运行,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并未合理构建。这虽然有知识产权纠纷自身特殊性的原因,但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当下的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是从纠纷客体出发建构的,较少关注当事人因素对纠纷解决的影响。而纠纷解决是消除当事人之间利益冲突的过程,实际上是当事人利益博弈的过程。因此,如果不以当事人为出发点,就无法找到不同个体间纠纷的共同规律,也就无法合理分流纠纷并配置恰当的解决方式。这就有必要考量当事人因素对纠纷解决方式选择的影响。根据博弈论分析当事人基于利益诉求而选择的行为策略,较之基于纠纷本身的法律分析更能把握纠纷解决的关键,也能明确冲突的焦点。知识产权纠纷中,权利人利益目标具有多元性,有的追求基本利益(实现知识产权的价值),有的追求对抗性利益(禁止他人使用),有的追求双重利益结合;侵权人亦是如此。据此可将知识产权纠纷划分为三大类型:当事人利益相似性好的A类纠纷、当事人利益相似性较好的B类纠纷与当事人利益相似性差的C类纠纷。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运行中纠纷需经两次分流,第一次分流是由权利人选择或当事人约定进入调解、仲裁或诉讼程序;第二次分流则是纠纷经权利人选择进入诉讼程序后,以当事人预期利益目标为基础将纠纷类型化,进而配置相应的纠纷解决方式,将现行的诉讼调解从诉讼中剥离,纳入法院附设的仲裁—调解程序。通过纠纷的两次分流,促成当事人从“非零和博弈”视角解决纠纷,构建高效的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制。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制的构建,应紧扣时代背景,处理好非讼与诉讼的辩证关系,不妨碍当事人的选择权。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应坚持当事人自主、调解员中立、调解协议合法与合作双赢的原则。调解的成功运用离不开调解规则与规律的恰当把握。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第1章 绪论  11-19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5
    1.1.1 研究背景  11-12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2-14
    1.1.3 研究意义  14-15
  1.2 研究的目标、方法与创新  15-16
    1.2.1 研究目标与主要观点  15
    1.2.2 研究方法  15-16
    1.2.3 创新之处  16
  1.3 全文的基本框架  16-19
第2章 知识产权纠纷与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  19-51
  2.1 作为民事权利的知识产权:共性与个性  19-26
    2.1.1 作为私权的知识产权  19-21
    2.1.2 作为无形权利的知识产权  21-25
    2.1.3 知识经济背景下知识产权保护从权利维护到权利经营的转型  25-26
  2.2 纠纷与知识产权纠纷  26-30
    2.2.1 纠纷与民事纠纷  26-28
    2.2.2 知识产权纠纷的特殊性  28-30
  2.3 我国知识产权纠纷的解决机制  30-51
    2.3.1 知识产权纠纷的解决方式  30-32
    2.3.2 知识产权诉讼机制的运行现状与问题  32-37
    2.3.3 知识产权纠纷非讼解决的现状与困境  37-51
第3章 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的可能性分析:博弈论视角  51-71
  3.1 博弈论与当事人的诉讼策略行为  51-56
    3.1.1 博弈论与纠纷解决  51-52
    3.1.2 影响当事人诉讼策略与行为选择的因素  52-56
  3.2 双赢视野下的知识产权纠纷解决:从“零和博弈”到“非零和博弈”  56-71
    3.2.1 合作双赢的纠纷解决策略何以可能:合作、信任与信息交流  56-66
    3.2.2 “非零和博弈”的纠纷解决方法  66-67
    3.2.3 “非零和博弈”方法在知识产权纠纷解决中的适用  67-71
第4章 知识产权纠纷的类型化与调解机制的适用  71-90
  4.1 对纠纷当事人个体行为的考察:纠纷类型化的基础  71-72
  4.2 知识产权纠纷的类型化:以当事人利益目标为基础  72-79
    4.2.1 充分理解知识产权的价值:当事人参与纠纷解决的前提  72-74
    4.2.2 知识产权纠纷中当事人的两种基本利益框架  74-78
    4.2.3 知识产权纠纷类型  78-79
  4.3 知识产权纠纷的解决模式与调解机制的适用  79-83
    4.3.1 不同类型知识产权纠纷的解决与调解机制的适用  79-80
    4.3.2 以“非讼解决意见书”为基础区分当事人类型:纠纷类型化的关键  80-82
    4.3.3 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制的运行分析  82-83
  4.4 双赢视角下的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一种实证视角  83-90
    4.4.1 国内知识产权纠纷的调解:以“奥拓”案为例  83-87
    4.4.2 国际层面的知识产权纠纷调解  87-90
第5章 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制的制度建构  90-112
  5.1 知识产权纠纷的分流与多元化解决机制:调解机制运行的前提  90-102
    5.1.1 依当事人自主选择的纠纷解决方式:诉讼与非讼分流的第一道闸门  91-94
    5.1.2 诉讼中纠纷分流与法院附设的调解:调解的专门化  94-100
    5.1.3 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制建构应注意的问题  100-102
  5.2 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的原则定位  102-107
    5.2.1 现行知识产权诉讼调解原则批判  102-104
    5.2.2 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的原则  104-107
  5.3 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中的调解规则与调解规律  107-112
    5.3.1 调解规则的合理运用  107-108
    5.3.2 调解规律的恰当把握  108-112
结语  112-113
主要参考文献(以拼音为序)  113-120
后记  120-12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122

相似论文

  1.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D923.4
  2. 人事争议仲裁工作问题研究,D922.5
  3. 知识产权领域反垄断法律问题研究,D922.294
  4. 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研究,D923.4
  5. 商品化权法律保护模式研究,D923
  6. 国际政治视域下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研究,F752.7
  7. 江西省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模式与对策研究,F204
  8. 知识产权视角下“山寨现象”研究,F204
  9. 多通道闪存控制器模块化设计与实现,TP333
  10. 知识产权质押法律问题研究,D923
  11. 知识产权损害赔偿评估研究,D923.4
  12. 湖北食用菌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探析,F204
  13. 知识产权滥用及其法律规制,D923.4
  14. 走向利益分享的知识产权,D923.4
  15. 我国知识产权领域请求确认不侵权之诉研究,D925.1
  16. 转基因技术视角下的粮食安全与知识产权保护,D923.4
  17. 电子商务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922.29
  1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研究,F626
  19. 知识产权贸易的刑法保护,D924.3
  20. 新形势下中美经贸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F752.7
  2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922.16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法学各部门 > 民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