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当代中国城市设计制度研究

作 者: 吴远翔
导 师: 徐苏宁
学 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 业: 城市规划与设计
关键词: 新制度经济学 城市设计 制度分析 制度建设
分类号: TU98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519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尽管制度因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无处不在,但人们始终缺少一套系统的理论范式去分析制度的绩效与功能。新制度经济学运用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方法来进行制度研究,提出了一套可以对“制度”进行规范分析的语言和理论工具,其理论成果尤其对转型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良好的解释力。本研究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我国城市设计的制度变迁、博弈格局、产权制度、交易制度的发展情况和整体特征进行解析,探讨了转型背景下制度建设对我国城市设计发展的重大意义,并提出相应的制度建设策略与原则。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经历了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转型,社会转型使得城市设计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当前我国城市设计的正式制度体系尚不完备,并保留了大量计划经济时代的特征,其制度的变迁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制度变迁的诱致因素在于主体期望获得存在于新制度中的“潜在利润”。改变地方政府的“成本-收益”预期函数是我国城市设计制度“卡尔多-希克斯改进”得以实现的关键。在我国城市设计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中,政府自身偏好和有限理性的克服是面临的主要问题。采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相互协作、强制性与诱致性共同促进的制度变迁模式更符合城市设计的工作特点。而由制度自我强化机制引起的“路径依赖”对城市设计制度变迁的影响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多元利益集团相互博弈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在城市设计领域,非合作博弈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制度建设将促成城市设计合作博弈的形成,并化解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我国城市设计的产权还没有得到明晰的界定,而界定不明确的产权是无法进行顺利地交易并得到有效地保护的。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环境资源的稀缺性日益提高;产权制度的建设不仅可以使城市环境资源可以得到更为有效、公平的配置,也是城市公共环境“外部性”内化的关键。在产权制度建设中,强化政府的干预可以有效地克服城市设计“产权失灵”现象。社会转型背景下,我国城市设计的交易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而当前存在于城市设计中的大量的限额的交易使得城市设计的运作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同时,制度的缺失导致了城市设计交易中高昂交易费用的存在。制度建设能有效地克服博弈集团的有限理性,并抑制其在交易中的机会主义倾向,从而大大地降低交易费用,保障城市设计交易顺利地进行。正式制度是城市设计运作、实施、管理的刚性支撑。城市设计专门性法规的缺失表明我国的城市设计正式制度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城市设计的工作特点和我国城市自身发展条件的巨大差异决定了城市设计的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应有不同的侧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贯彻强化城市设计立法的政策调控导向、弹性控制和促成合作博弈形成的原则。产权制度建设和交易机制的改进有利于规范城市设计的运作并降低其交易费用。从城市设计的工作特点和社会目标来看,城市设计师需要进行角色的重新定位;应在制度层面上促成设计师从技术参谋到合作博弈的促成者、从买卖的交易者到管理的交易者的转变。在当前我国正式制度缺失的状态下,非正式制度成为人们在城市设计工作中主要的行为约束。价值信念是非正式制度的核心性内容,新时期城市设计价值观的重塑包括:正确认识城市设计的自身价值,市场经济下公共利益的维护,社会公平与发展效率并重观念和克服城市建设中虚荣、炫耀的心态。而提倡新的审美价值取向可以消除“城市美化运动”和城市个性特色日渐消失等审美非正式制度带来的消极影响。本论文建构了我国城市设计制度建设的初步研究框架,揭示了社会转型在制度层面上对城市设计的深刻影响。论文在城市设计制度变迁的机制分析和模式选择、转型背景下城市设计产权制度和交易制度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制度建设的策略与原则方面取得了创造性成果,这些成果提供了一套城市设计的制度分析方法和制度讨论语句,并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城市设计的制度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9
第1章 绪论  19-33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9-21
    1.1.1 研究的背景  19-20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0-21
  1.2 国内外有关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21-27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2
    1.2.2 相关理论及文献  22-27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与结构  27-33
    1.3.1 研究的内容  27-30
    1.3.2 研究的方法  30-31
    1.3.3 论文研究框架  31-33
第2章 城市设计的制度环境  33-61
  2.1 制度的内涵与构成  33-37
    2.1.1 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定义  33-35
    2.1.2 制度的构成: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及其实施机制  35-37
  2.2 社会转型:宏观制度环境的改变  37-43
    2.2.1 我国社会转型的总体特征与路径选择  37-39
    2.2.2 从“经济建设时代”到“制度建设时代”  39-42
    2.2.3 转型条件下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判断  42-43
  2.3 经济转轨:城市设计运行机制的转变  43-48
    2.3.1 从“计划”到“市场”:城市发展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43-45
    2.3.2 “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  45-48
  2.4 政治体制改革:城市设计管理模式的转变  48-53
    2.4.1 政府职能转变之一:从管制走向服务  48-50
    2.4.2 政府职能转变之二:从集权走向分权  50-52
    2.4.3 政府职能转变之三:从人治走向法治  52-53
  2.5 我国城市设计的制度供求分析  53-60
    2.5.1 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  53-55
    2.5.2 制度需求与供给的影响因素  55-57
    2.5.3 我国城市设计制度的供求现状与特征  57-60
  2.6 本章小结  60-61
第3章 城市设计的制度变迁  61-94
  3.1 当代中国城市设计制度概述  61-65
    3.1.1 新中国城市设计制度的发展历程  61-63
    3.1.2 我国城市设计制度的总体特征  63-65
  3.2 我国城市设计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  65-72
    3.2.1 制度变迁的主体  66-68
    3.2.2 制度变迁的源泉  68-70
    3.2.3 组织的适应效率  70-72
  3.3 制度变迁的成本-收益分析  72-79
    3.3.1 诺思的制度变迁“外部利润”分析  72-75
    3.3.2 科斯的制度变迁边际替代分析  75-77
    3.3.3 我国城市设计制度“卡尔多-希克斯改进”的实现  77-79
  3.4 制度变迁的模式选择  79-87
    3.4.1 制度变迁的理论模型  79-82
    3.4.2 转轨国家制度变迁的两种典型模式  82-84
    3.4.3 我国城市设计制度变迁的模式选择  84-87
  3.5 制度变迁的轨迹:路径依赖现象  87-92
    3.5.1 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现象  87-88
    3.5.2 制度的自我强化机制和初始制度的选择  88-89
    3.5.3 路径依赖形成与改变:利益因素  89-90
    3.5.4 路径依赖影响下的我国城市设计公众参与机制  90-92
  3.6 本章小结  92-94
第4章 城市设计的博弈特征解析  94-112
  4.1 制度分析的理论工具之一:博弈论  94-96
    4.1.1 博弈论概述  94-95
    4.1.2 非合作博弈中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  95-96
  4.2 我国城市设计的博弈特征分析  96-103
    4.2.1 市场经济下城市设计多元利益集团博弈格局的形成  96-98
    4.2.2 城市设计中的利益博弈集团及其特征  98-101
    4.2.3 城市设计中非合作博弈带来的负面影响  101-103
  4.3 制度约束下我国城市设计博弈格局的转变  103-107
    4.3.1 制度起源的博弈论分析:重复博弈中的合作框架  103-105
    4.3.2 整体理性的保证:城市设计制度的刚性约束  105-107
  4.4 制度均衡的博弈论分析  107-111
    4.4.1 制度均衡与制度非均衡  107-108
    4.4.2 博弈集团的力量对比:影响制度均衡的关键  108-110
    4.4.3 我国城市设计的制度均衡分析  110-111
  4.5 本章小结  111-112
第5章 城市设计中的产权制度解析  112-128
  5.1 制度分析的理论工具之二:产权理论  112-116
    5.1.1 产权的定义与类型  112-113
    5.1.2 产权制度  113-115
    5.1.3 产权制度提供的激励机制  115-116
  5.2 我国城市设计中的产权制度及其特征  116-120
    5.2.1 城市设计产权制度的演化  116-117
    5.2.2 城市设计产权的核心:空间发展权与公共环境用益物权  117-119
    5.2.3 城市设计产权的公共物品特征  119-120
  5.3 产权制度建设:市场经济下城市设计运行的保障  120-126
    5.3.1 产权改进:城市环境资源稀缺性提高的响应  121-122
    5.3.2 市场经济下的产权界定与产权保护  122-123
    5.3.3 产权制度:城市公共环境“外部性”内化的关键  123-124
    5.3.4 政府规制:城市设计“产权失灵”的解决之道  124-126
  5.4 本章小结  126-128
第6章 城市设计中的交易制度解析  128-149
  6.1 制度分析的理论工具之三:产权交易与交易费用理论  128-134
    6.1.1 广义的交易概念  128-130
    6.1.2 新制度经济学对人类行为模型的修订  130-131
    6.1.3 交易费用理论  131-133
    6.1.4 诺斯的制度起源理论:从简单的交换形式到非个人交换形式  133-134
  6.2 我国城市设计中的交易制度及其特征  134-139
    6.2.1 从“计划”到“市场”:我国城市设计交易机制的转变  134-135
    6.2.2 我国城市设计的交易类型及特征  135-139
  6.3 我国城市设计中的交易费用  139-148
    6.3.1 城市设计交易费用的产生因素  139-144
    6.3.2 城市设计交易费用的存在领域与表现形式  144-146
    6.3.3 制度建设:市场经济下降低城市设计交易费用的必然选择  146-148
  6.4 本章小结  148-149
第7章 城市设计的正式制度  149-180
  7.1 国外城市设计的法规体系及其实施机制  149-154
    7.1.1 美国城市设计  149-151
    7.1.2 英国城市设计  151-153
    7.1.3 日本城市设计  153-154
  7.2 我国城市设计的正式制度  154-161
    7.2.1 当前我国城市设计正式制度的主要内容  154-157
    7.2.2 城市设计法规体系框架的建立  157-159
    7.2.3 实施机制: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的一体化模式  159-161
  7.3 我国城市设计正式制度建设的原则  161-168
    7.3.1 立法原则之一:政策调控导向的强化  161-163
    7.3.2 立法原则之二:弹性控制原则  163-166
    7.3.3 立法原则之三:促成合作博弈的形成  166-168
  7.4 产权制度与交易机制的改进  168-176
    7.4.1 城市设计的产权界定与保护  168-169
    7.4.2 城市空间开发权提供的激励机制  169-172
    7.4.3 决策机制:城市公共环境用益物权的保障  172-173
    7.4.4 政府-公众交易从“限额的交易”到“管理的交易”的转变  173-176
  7.5 正式制度建设中城市设计师的角色重新定位  176-178
    7.5.1 从技术参谋到合作博弈的促成者  176-177
    7.5.2 从买卖的交易者到管理的交易者  177-178
  7.6 本章小结  178-180
第8章 城市设计的非正式制度  180-204
  8.1 新制度经济学的非正式制度理论  180-183
    8.1.1 非正式制度的实施机制与效用  180-181
    8.1.2 非正式制度与制度变迁  181-182
    8.1.3 非正式制度与文化  182-183
  8.2 我国城市设计的非正式制度  183-191
    8.2.1 我国非正式制度演变的文化背景分析  184-185
    8.2.2 城市设计的价值观  185-188
    8.2.3 城市设计审美领域中的非正式制度  188-191
  8.3 新时期城市设计价值观的重塑  191-198
    8.3.1 对城市设计自身价值的判断  191-192
    8.3.2 市场经济下的公共利益的维护  192-194
    8.3.3 公平与发展并重的价值理念  194-196
    8.3.4 虚荣、炫耀的心态和城市的品味  196-198
  8.4 城市设计审美价值取向的重新定位  198-203
    8.4.1 对“城市美化运动”的反思  198-200
    8.4.2 城市设计审美:“真、善、美”的追求  200-201
    8.4.3 审美价值取向的重新定位  201-203
  8.5 本章小结  203-204
结论  204-206
参考文献  206-215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成果  215-217
致谢  217-218
个人简历  218

相似论文

  1. 我国当代总体城市设计实证研究,TU984
  2. VRGIS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TP311.52
  3. 基于IAD框架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公共物品的供给影响因素分析,X33
  4. 当前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研究,D61
  5. 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研究,D630.9
  6.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研究,G641
  7. 滨海地区总体城市设计研究,TU984
  8. 现阶段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机制研究,F323.89
  9. 论企业国有资产转让法律制度的完善,F123.7
  10.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研究,G647.2
  11. 我国职务犯罪初查制度中的人权保障,D925.2
  12. 基于地形学视角的思南新城城市空间设计研究,TU984.113
  13. 地铁站点周边地区城市设计研究,TU984
  14. 抑制房地产投资的制度建设研究,F293.31
  15. 传统村落的生态经验对城市设计的启示,TU984
  16. 高层建筑第五立面城市设计,TU972
  17. 《银行周报》研究(1925-1937),F832.9
  18. 明代海防卫所型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模式研究,K248
  19. 城市开放空间中的景观雕塑设计研究,J313.2
  20. 我国风景名胜区保护的法律研究,F592
  21. 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问题研究,D922.17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规划理论与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