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

作 者: 于文善
导 师: 胡逢祥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历史文献学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马克思主义史学 重庆 学术中国化
分类号: K09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总结和反思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过程中的成就和失误,对于继续坚持唯物史观的指导和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抗战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为主要考察对象,对这一史学进行了整体性的研究。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直接源头在于唯物史观指导下的20~30年代中国社会史研究、社会性质和社会史论战的开展,这一问题的影响一直延续到抗战时期乃至以后,加上“史学变革”的影响和“学术中国化”运动的推动,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终于在时代使命感的推动下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把握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这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条件,是我们考察这一史学现象的前提。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涉及到的一个主要领域是史学理论建设。当时的马克思主义史家在从事史学研究时,重视社会经济因素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对各种错误史学观点的批判,重视历史主义的人物评价观和“人民本位”的史评原则等。此外,史家还关注史学与现实的结合,将史学研究与与国家、民族的需要结合,这一切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的进步。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涉及到的又一个主要领域是古代社会史研究。从这一时期社会史的研究情况看,史家侯外庐的研究比较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此外,史家吕振羽和吴泽的原始社会史和殷周奴隶社会史研究成就也狠突出。他们的研究一方面使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脉络和真相被人所知,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规律,呼应了当时马克思所说的东方社会形态理论。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涉及到的第三个研究领域是中国思想史,这一研究涉及到的思想史研究领域很多,如中国政治思想、中国哲学思想、先秦诸子思想、明清哲学思想,涉及到的史家主要有侯外庐、吕振羽、郭沫若、杜国庠和嵇文甫等,他们的思想史研究颇具开创之功,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贡献极大,至今仍为学界所关注。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领域还包括中国通史的撰述,这一研究是抗战时期诸多史家极力主张、追求的目标之一,在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部分内容通过对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家中国通史研究的框架体系、主要观点、编写方法等的探讨,以及通过马克思主义史家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家的相关对比研究,论述了史家对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通史体系的贡献。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与发展是20世纪中国史学变迁史的重大事件,这一新的史学形态的出现和演变,既对中国的抗日救亡运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对抗战及其以后中国史学的走向与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也有其时代局限性,如过渡关注现实,“借古说今”等,应该实事求是地看待这一史学,以便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史学前进与发展。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8
Abstract  8-12
绪论  12-21
  一、关于本专题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12-17
  二、本文的基本研究思路  17-21
第一章 抗战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及其时代使命  21-48
  第一节 战前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  21-34
    一、历史认识论的转变:从进化论到唯物史观  21-27
    二、社会史论战与社会形态历史理论的构建  27-30
    三、社会史论战中唯物史观的运用评析  30-34
  第二节 “学术中国化”与抗战重庆的马克思主义史学  34-48
    一、抗战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群体的形成  34-36
    二、“学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史学建设的新阶段②  36-44
    三、重庆学界与延安学界的相互交流及其影响  44-48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的推进  48-88
  第一节 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历史理论建构  48-62
    一、关于历史发展的合法则性等问题论述  49-53
    二、对各种错误历史观的批判  53-59
    三、确立“人民本位”的史评原则  59-62
  第二节 史学理论与方法的探索  62-76
    一、对史学与现实关系的强烈关注  62-67
    二、史学方法论的总结  67-72
    三、重视史料和历史考证的运用  72-76
  第三节 社会形态史理论的研讨  76-88
    一、古代社会史分期及其争论  76-81
    二、“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解读  81-84
    三、关于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问题  84-88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史学社会史研究的深入  88-119
  第一节 古代社会史研究溯源  88-91
  第二节 侯外庐的“古典社会”研究  91-99
  第三节 吕振羽的原始社会史研究  99-106
  第四节 吴泽的古代社会史研究  106-119
    一、吴泽与《中国原始社会史》  106-113
    二、吴泽与《中国历史大系·古代史》  113-119
第四章 唯物史观视野下的中国思想史研究  119-157
  第一节 侯外庐的思想史研究  119-126
  第二节 吕振羽与《中国政治思想史》  126-133
  第三节 郭沫若、杜国库与先秦诸子思想研究  133-148
    一、郭沫若的先秦诸子思想研究  133-142
    二、杜国库的先秦诸子思想研究  142-148
  第四节 嵇文甫与晚明思想史研究  148-157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通史体系的构建  157-187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史家中国通史研究概述  157-166
    一、进化史观指导下中国通史撰述回顾  157-162
    二、马克思主义史家的通史著述  162-166
  第二节 通史研究中社会形态理论的构建  166-170
  第三节 通史研究中历史发展动因论分析  170-177
  第四节 通史研究中对民族问题的认识  177-181
  第五节 通史研究中的编撰方式问题  181-187
第六章 抗战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评述  187-208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187-198
    一、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社会影响和意义  187-191
    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学术价值  191-19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中的若干反思  198-208
    一、反思问题之一:史学要不要为现实社会服务?  199-201
    二、反思问题之二:如何对待传统史学和海外先进史学与文化的关系?  201-204
    三、反思问题之三::如何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便进一步推动中国史学的发展?  204-208
结语  208-212
附录一:抗战时期华岗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贡献  212-222
附录二: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家主要著述目录  222-235
主要参考文献  235-247
后记  247-248

相似论文

  1. 重庆建设低碳城市的问题与对策研究,X321
  2. 城郊型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探讨,S-2
  3.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G642.0
  4. 基于《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重庆市独立学院体育教学改革实效性研究,G804.49
  5. 重庆稻田生态养鳅模式的增收效应分析,F326.4
  6. 重庆市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研究,D412.6
  7. 论浦熙修重庆时期(1939-1946)通讯特征与思想基础,G219.29
  8. 重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演变与重庆经济发展研究,F127
  9. 重庆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F224
  10. 重庆制造业发展研究,F427
  11. 重庆工业发展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供给研究,F427;C964.2
  12. 抗战时期四川农业贷款探析,K265
  13. 抗战时期四川省学生救助探析,K265
  14. 抗战时期重庆银行业法制监管研究,D922.281
  15.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业贷款研究,K265
  16. 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的日本人反战运动,K265.9
  17. 日本战后人民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K093
  18. 浅析重庆市高校生态体育发展的现状及趋势,G807.4
  19. 重庆大学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的建设与实施,G641
  20. 重庆市马家堡小学体育创新教学实验研究,G623.8
  21. 5W模式下的重庆本土媒介研究,G219.29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史学理论 > 史学史 > 中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