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GIS的我国小麦施肥指标体系的构建
作 者: 杜君
导 师: 白由路
学 校: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专 业: 植物营养学
关键词: 小麦 施肥指标体系 GIS 养分平衡模型 施肥决策系统
分类号: S12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7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总产量和种植面积约占我国粮食作物总产量和面积的1/5和1/4,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和战略性粮食储备品种。综合考虑不同气候特征、不同土壤类型和土壤养分状况等因素建立我国小麦施肥指标体系,对指导我国小麦的测土配方施肥及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多年多点小麦田间肥效试验数据,综合考虑气温、降水等气象因子及土壤类型、质地等土壤因子对小麦产量、土壤供肥能力和肥料当季利用率的影响,建立以养分平衡原理为依据、土壤养分测定为基础的我国小麦施肥指标体系,并利用ArcGIS提供的二次开发功能,开发出基于GIS的我国小麦施肥决策支持系统。主要结果如下:(1)养分平衡施肥模型基本参数的确定。目标产量在施肥模型中设为自变量,用气候生产潜力产量作为其上限。分析表明,小麦生物产量的养分吸收量与其籽粒产量之间呈极显著直线相关关系;小麦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趋向一个稳定的范围,因此本研究把小麦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定为常数。冬小麦每百千克小麦籽粒产量所需养分量分别为:氮(N)为3 kg、磷(P2O5)为1.2 kg、钾(K2O)为2.8 kg;春小麦每百千克小麦籽粒产量所需养分量分别为:氮(N)为3 kg、磷(P2O5)为1.1 kg、钾(K2O)为2.6 kg。基于试验点数据,分别计算出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和肥料当季利用率,在全国27个土类上分别研究两参数的变异性,就各土类两参数的平均值来看,不同土类之间差异较大。就同一土类两参数的标准差来看,其空间变异性也均较大,且在大多数土类中都表现出极高的离散程度。小麦生育期内平均温度和平均降水量、土壤养分含量、土壤粘粒含量、土壤pH、及灌溉等因素影响着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和肥料当季利用率。(2)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与肥料当季利用率子模型的构建。用土壤有效养分(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土壤粘粒和小麦生育期内平均温度因子分别构建了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模型。模型的拟合程度均较高,决定系数(R2)在0.55~0.85之间。其中,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校正系数模型的拟合精度为: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在不同产量水平下,土壤养分含量与肥料当季利用率呈显著负相关的对数函数关系,分别建立了以土壤养分含量为自变量的肥料当季利用率模型。其模型的拟合程度也较高,相关系数(r)在0.45~0.75之间,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并采用土壤pH值和灌溉因子对两子模型进行了修正。(3)养分平衡施肥模型的建立与验证。目标产量设为输入项,单位产量(每百千克)小麦的养分吸收量定为常数,结合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和肥料当季利用率两个模型,建立了以目标产量和土壤有效养分测试值为自变量,氮磷钾施肥量为因变量的养分平衡施肥综合模型。并将27个土类归并为15个土类组合,建立了全国范围的小麦推荐施肥指标体系。利用布置在各核心试验区的小麦肥料田间试验结果验证了养分平衡施肥模型推荐的施肥量。与用肥料效应函数法推荐的施肥量相比,养分平衡模型推荐的施肥量位于最高产量施肥量与最佳经济效益施肥量之间,该模型对小麦进行推荐施肥是可行的,模型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等优点。(4)小麦生态环境因子基础空间数据库的构建。基于GIS平台,利用气象资料及土壤类型、质地等土壤资料,建立了影响小麦施肥模型参数的生态环境因子空间数据库。并通过插值、矢栅转换及图层叠置等处理,建立了各种图层,包括小麦生育期内平均温度和平均降水量、土壤粘粒含量和土壤pH、小麦需水量、小麦潜力产量等栅格图层,以及中国县界图与土壤类型图叠置生成的最小施肥单元矢量图层。(5)基于GIS的小麦施肥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在GIS技术框架下,将GIS数据库与小麦施肥模型结合,利用ArcGIS提供的二次开发平台ArcGIS Engine和C#语言,开发出基于GIS的小麦施肥决策支持系统。施肥决策系统实现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管理,以数据库为信息源,施肥模型为决策支持进行施肥推荐。从微观和宏观尺度上,系统分别为农户和县级农业部门提供小麦施肥决策,并为构建其它作物的栽培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提供了开发框架和思路,为精确农作和数字化农作提供技术支持。
|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4 第一章 绪论 14-36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4-15 1.2 我国施肥现状 15-17 1.2.1 施肥与粮食安全 15-16 1.2.2 施肥与生态环境 16-17 1.2.3 人口-粮食-肥料-环境的关系 17 1.3 建立施肥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 17-24 1.3.1 作物施肥模型研究进展 17-20 1.3.2 测土配方施肥与施肥指标体系的建立 20-24 1.4 GIS 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4-28 1.4.1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24-25 1.4.2 GIS 空间分析功能 25-27 1.4.3 GIS 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27-28 1.5 施肥决策系统研究进展 28-32 1.5.1 施肥决策系统国外研究状况 28-29 1.5.2 施肥决策系统国内研究状况 29-31 1.5.3 推荐施肥系统的发展趋势 31-32 1.6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32-36 1.6.1 研究的切入点 32-33 1.6.2 研究目标 33 1.6.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3-34 1.6.4 技术路线 34-36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36-40 2.1 田间试验数据 36-37 2.1.1 试验数据来源 36 2.1.2 试验方法 36-37 2.1.3 试验点分布 37 2.2 间接资料 37-38 2.2.1 气象资料与土壤资料 37 2.2.2 其它数据资料 37-38 2.4 研究和计算方法 38-40 2.4.1 试验数据分析与计算 38 2.4.2 气象数据分析与计算 38-39 2.4.3 空间数据库建立方法 39-40 第三章 小麦施肥指标体系的构建 40-67 3.1 小麦施肥模型设计 40-41 3.2 小麦施肥模型参数分析 41-46 3.2.1 小麦养分需求量的确定 41-43 3.2.2 土壤养分校正系数的确定 43-45 3.2.3 肥料当季利用率的确定 45-46 3.3 模型参数影响因子分析 46-48 3.4 土壤养分校正系数模型的构建 48-51 3.4.1 冬小麦土壤养分校正系数模型 48-50 3.4.2 春小麦土壤养分校正系数模型 50-51 3.5 肥料当季利用率模型的构建 51-54 3.6 小麦施肥模型的整合 54-58 3.6.1 冬小麦施肥模型 54-57 3.6.2 春小麦施肥模型 57-58 3.7 小麦施肥模型的修正 58-60 3.7.1 土壤pH 值订正函数 58-60 3.7.2 水分订正函数 60 3.8 小麦施肥模型的验证 60-63 3.9 讨论 63-66 3.10 本章小结 66-67 第四章 系统所需GIS 数据库的构建 67-78 4.1 系统所需数据库 67-68 4.1.1 数据分类 67 4.1.2 系统所需图层 67-68 4.2 数据库概念设计与数据模型 68-71 4.2.1 实体-联系模型 68 4.2.2 气象和土壤因子数据库E-R 模型构建 68-69 4.2.3 GIS 数据库解决方案 69-70 4.2.4 基于GIS 的小麦施肥数据模型 70-71 4.3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71-74 4.3.1 基础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71-73 4.3.2 施肥单元数据库 73-74 4.4 小麦生产潜力分布图 74-76 4.4.1 作物需水量ETc 74 4.4.2 小麦生产潜力 74-76 4.5 讨论 76-77 4.6 本章小结 77-78 第五章 小麦施肥决策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78-89 5.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78-80 5.1.1 系统目标 78 5.1.2 系统设计原则 78 5.1.3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设计 78-80 5.2 施肥决策系统的开发 80-83 5.2.1 系统开发运行环境 80-81 5.2.2 系统程序及界面设计 81 5.2.3 模型库与GIS 数据库的耦合 81-82 5.2.4 系统功能的实现 82-83 5.3 小麦施肥决策系统的应用 83-87 5.3.1 系统界面 83-84 5.3.2 点对点推荐施肥决策 84-85 5.3.3 县域推荐施肥决策 85-87 5.3.4 推荐结果报表打印 87 5.3.5 施肥模型库的更新 87 5.4 讨论 87-88 5.5 本章小结 88-89 第六章 全文研究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89-92 6.1 研究结论 89-90 6.2 创新点 90 6.3 研究展望 90-92 参考文献 92-109 附录 109-111 致谢 111-112 作者简介 112
|
相似论文
- 基于GIS的高校学生社区管理研究,G647
- 基于RS与GIS的漓江上游土壤侵蚀研究,S157
- 基于GIS的植烟土壤养分分区及推荐施肥研究,S158
- 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RNA2编码基因的功能研究,S435.121
-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S435.121
- 河南省小麦根腐线虫病原鉴定和RAPD分析,S435.121
- 高产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素的调控与管理,S512.1
-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硝态氮变化及产量的影响,S512.11
- 10t/hm~2冬小麦氮素营养特性及诊断和氮肥运筹研究,S512.1
- 基于GIS和模型的区域生态农业评价研究,S-0
- 重组脂肪氧合酶的培养条件优化及其在小麦粉中的应用,TS201.25
- 麦胚多糖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TS210.1
- 南通市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研究与综合评价,X592
- 江淮地区近30年农业气候资源与稻麦生产潜力的演变特征,S162
- 基于GIS的温州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S126
- 基于元数据的农田信息存储、管理和共享研究,S126
- GIS和地统计学应用于泸州植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分区管理技术研究,S158
- 解磷菌K3的溶磷特性及其在不同土壤中定殖研究,S144.9
- 浙江省金衢盆地典型土系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S159.2
- 小麦群体生长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S512.1
- 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调查及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S435.12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基础科学 > 农业物理学 > 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