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高斯和柱矢量光束光镊的微纳粒子光学捕获及操控

作 者: 李雪璁
导 师: 孙秀冬
学 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 业: 光学
关键词: 光镊 柱矢量光束 定向操控 角向操控 多粒子操控
分类号: TB383.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1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光镊是利用高度聚焦的激光微束形成的光学梯度力势阱来实现对微纳量级粒子的捕获与操控的技术,它所产生的皮牛量级的力正好适用于操控微纳量级的粒子。随着光镊技术的发展,它已经广泛应用在物理学、生物医学、化学以及精密加工等领域。随着这些领域的发展,人们对光学捕获和操控的效率、范围和精度等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本论文就是以满足这些新要求为目标,对粒子的精确定向操控、角向操控,以及多粒子的集体操控和分立操控等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引入新的捕获光模式,优化光镊系统性能。聚焦光斑形状和偏振状态是影响粒子定向操控的主要因素,本论文通过调整聚焦光斑形状和捕获光偏振态实现了三维方向上对粒子的定向操控,尤其是对生物粒子的定向操控。圆形光斑可以操控圆柱状粒子(生物粒子大肠杆菌和碳纳米管)使其完成竖直取向,而线形光斑可以操控圆柱状粒子使其水平取向。对于具有电学各向异性的粒子而言,如碳纳米管,其在光阱中的取向还受线偏振方向的影响。通过调节线偏振方向,能够按特定方式排列多根碳纳米管,使其沉积在衬底上并组装成固定结构。此外,利用激光携带能量这一特点,还成功地实现了对菲醌(PQ)的诱导定向生长。通过引入不同捕获光,改变捕获光强度分布等方法研究捕获光性质对光镊性能的影响。本论文利用液晶偏振转换器实现了两种具有特殊偏振和强度分布的柱矢量光束——方位角偏振光束和径向偏振光束,从理论和实验上分析了它们的聚焦特性。方位角偏振光束聚焦后整个聚焦场都是横向分布,轴上光强为零,形成中空环形光斑;而径向偏振光束则形成实心聚焦光斑,其尺寸小于一般高斯光束的聚焦光斑。将方位角偏振光束、径向偏振光束和高斯光束作为捕获光引入光镊系统,首次搭建了捕获模式间可互相切换的新型三模式光镊系统,分别测量了三种捕获模式下光镊系统的轴向和横向捕获效率。实验结果显示:径向偏振捕获光的轴向捕获效率依次大于方位角偏振光束和高斯光束,而横向捕获效率刚好相反,高斯捕获光带来的横向捕获效率依次大于方位角偏振光束和径向偏振光束。基于方位角偏振光束中空环形聚焦光斑的独特性,利用方位角偏振捕获光束分别实现了微米量级金属粒子的稳定捕获和对粒子位置的精细调控,扩大了光镊操控粒子的范围以及控制粒子的精度,并证明了方位角偏振捕获光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光镊对所操控粒子的热损伤。利用光束的角动量实现了对粒子的角向操控,并研究了引起光致旋转的机理及影响旋转速度的因素。自旋角动量引起的光致旋转可以使粒子获得较高的转速,通过调控激光功率可以控制粒子的旋转速度,溶液粘滞系数和粒子的几何尺寸也是影响旋转速度的重要因素。而轨道角动量引起的光致旋转则可以带动多粒子共同旋转。随后,我们提出了利用主动粒子带动从动粒子旋转和定向的新方法,并成功运用该方法实现了生物粒子大肠杆菌和碳纳米管的旋转。此外,根据其中一种主动粒子Rubrene微粒特有的荧光性质,提出了分选和操控其他荧光微粒的构想。采用传统单光阱光镊系统实现了微米量级和纳米量级多粒子的集体捕获和操控,其中纳米粒子的聚集数量的动态变化过程是由粒子极性和热扩散情况决定的。此外还实现了多个粒子的聚集翻转。提出利用棱镜对生成一维光束阵列(包括一维中空光束阵列和一维线形阵列)的简单、廉价的实验方法,并利用其作为光源构建了新型的多光阱光镊系统,初步实现了多粒子的分立捕获和操控。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4
第1章 绪论  14-29
  1.1 引言  14-15
  1.2 光镊的基本原理  15-17
    1.2.1 梯度力和散射力  15-16
    1.2.2 二维光学势阱和三维光学势阱  16-17
    1.2.3 捕获条件  17
  1.3 光镊技术的理论研究进展  17-22
    1.3.1 几何光学理论模型  18-20
    1.3.2 电磁理论模型  20
    1.3.3 广义洛仑兹-米氏理论模型  20-22
  1.4 光镊技术的实验研究进展  22-27
    1.4.1 纳米材料领域的应用  22-24
    1.4.2 生物领域的应用  24-27
    1.4.3 胶体科学领域的应用  27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7-29
第2章 微纳粒子的光镊定向操控研究  29-42
  2.1 引言  29
  2.2 光镊实验装置  29-30
  2.3 光斑形状对微纳粒子定向操控的影响  30-35
    2.3.1 圆形光镊对粒子的定向操控  30-33
    2.3.2 线形光镊对粒子的定向操控  33-35
  2.4 激光偏振态对微纳粒子定向操控的影响  35-40
  2.5 光镊诱导PQ 定向生长  40-41
  2.6 本章小结  41-42
第3章 柱矢量光束与微纳粒子操控  42-66
  3.1 引言  42
  3.2 柱矢量光束的产生  42-46
  3.3 柱矢量光束的聚焦特性  46-50
    3.3.1 径向偏振光束聚焦特性  47-49
    3.3.2 方位角偏振光束聚焦特性  49-50
  3.4 基于柱矢量光束的模式可调新型光镊系统  50-58
    3.4.1 三模式光镊系统  50-53
    3.4.2 捕获能力分析  53-58
  3.5 三模式光镊系统操控微纳粒子  58-65
    3.5.1 金属粒子的捕获和操控  58-61
    3.5.2 热损伤实验研究  61-63
    3.5.3 光学精细操控  63-65
  3.6 本章小结  65-66
第4章 微纳粒子的光镊角向操控  66-83
  4.1 引言  66
  4.2 利用光场自旋角动量实现角向操控  66-76
    4.2.1 光致旋转的机理  70-72
    4.2.2 影响光致旋转的因素  72-76
  4.3 利用主动粒子操控从动粒子  76-80
  4.4 利用光场轨道角动量实现角向操控  80-82
  4.5 本章小结  82-83
第5章 基于单光阱和多光阱的多粒子光学操控  83-100
  5.1 引言  83
  5.2 基于单光阱的多粒子操控  83-94
    5.2.1 多粒子的集体捕获和操控  83-86
    5.2.2 多粒子光致聚集-扩散动态过程  86-92
    5.2.3 多粒子的聚集翻转  92-94
  5.3 基于多光阱的多粒子操控  94-99
    5.3.1 多种一维光束阵列的实现  94-97
    5.3.2 多粒子的分立捕获和操控  97-99
  5.4 本章小结  99-100
结论  100-102
参考文献  102-116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116-118
致谢  118-119
个人简历  119

相似论文

  1. 激光束作用在负折射率小球上的光力理论研究,TN241
  2. 微流控芯片与激光拉曼光镊系统联用技术的研究,Q6-33
  3. 光镊技术及应用研究,O434.14
  4. 涡旋光场中粒子的轴向力特性研究,O439
  5. 金属光栅-探针复合微结构的表面等离激元场分布特性,O436.1
  6. 光驱动微机械马达实现方式的研究,O436
  7. 单轴晶体微粒光致旋转的理论和实验研究,O439
  8. 碳纳米线圈的直径控制及其光操纵研究,TB383.1
  9. 光镊的光压力测量及光镊与膜片钳结合的研究,Q-3
  10.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及其(纳米纤维)在激光加工上的应用,TB383.1
  11. 光学微操纵技术及应用研究,O439
  12. 粒子在多种特殊光场中的受力分析,O439
  13. 光场中瑞利粒子的横向受力特性研究,O439
  14. 低强度氦氖(He-Ne)激光对α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红细胞影响的光镊拉曼光谱研究,R556
  15. 新型单光纤光镊捕获特性研究,TN253
  16. 基于FDTD的聚焦倏逝场的模拟及近场捕获实验设计,O439
  17. 光镊光阱力仿真实验界面及单模光纤光镊技术研究,O439
  18. 光纤光镊与激光多普勒技术应用于流体力学量测量,TN249
  19. 光束轨道角动量的理论研究和光镊分选细胞的实验研究,O439
  20. 光镊法测量细胞表面电荷的实验设计及光阱力的研究,O439
  21. 自旋角动量使晶体微粒光致旋转的最优设计,O439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一般工业技术 > 工程材料学 > 特种结构材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