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秸秆腐解对土壤供锌能力的影响

作 者: 杨芳
导 师: 田霄鸿
学 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专 业: 植物营养学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量锌 锌形态 土壤供锌能力 秸秆腐解
分类号: S15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8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Zn作为动植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通过植物进入食物链后,直接或间接的通过动物进入人类的膳食中,从而影响人体的营养平衡及身体健康。陕西关中地区土壤属于潜在性缺Zn土壤,该土壤中Zn供给不足、土壤的供Zn能力低下,农作物和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都受到较大的影响。解决潜在性缺Zn土壤供Zn不足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即提高土壤有效Zn含量,提高土壤的供Zn能力,进而提高农作物籽粒Zn含量,保障人体健康。陕西关中地区以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轮作制度为主要的种植模式。该种植模式下每年产生大量的小麦和玉米秸秆,这些秸秆大部分没有被有效利用,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目前,有机肥的投入在逐渐减少,秸秆还田日益受到重视,秸秆可能代替有机肥成为进入土壤的主要有机物料。秸秆还田不仅解决资源浪费问题,同时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也具有重要意义。众所周知,秸秆中富含微量元素,Zn就是其中之一,Zn和其他微量元素可随秸秆还田而归还到土壤中,增加土壤中的Zn和其他微量元素含量。本研究采用两个室内模拟秸秆(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还田培养实验,通过测定土壤全Zn、有效Zn、微生物量Zn、各形态Zn含量等指标,研究了秸秆还田降解对本身所含Zn的释放、对土壤原有Zn和外源施入Zn形态转化以及对土壤微生物量Zn含量的影响,为大田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为探讨秸秆在土壤中腐解对其本身所含Zn的释放及其对土壤原有Zn、外源施入Zn形态转化以及对微生物量Zn(Mic-Zn)含量的影响,进行了为期42 d的小麦秸秆腐解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秸秆在土壤中腐解时CO2-C累积释放量和土壤微生物量碳(Mic-C)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秸秆自身Zn含量高低以及外源施Zn对其均无明显影响。土壤中无论是否添加秸秆,施入外源Zn均明显增加了土壤Mic-Zn和土壤有效Zn(DTPA-Zn)含量,土壤交换态Zn(Ex-Zn)和松结有机态Zn(Wbo-Zn)含量也明显增加;与低Zn秸秆相比,高Zn秸秆在土壤中腐解可明显增加土壤Mic-Zn和DTPA-Zn含量,提高土壤Ex-Zn和Wbo-Zn比例。而且,秸秆腐解本身释放的Zn主要转化为有效性较高的Ex-Zn。(2)通过室内模拟培养实验,探讨了玉米秸秆腐解对自身Zn释放、土壤原有Zn和外源施入Zn形态转化及其对土壤Mic-Z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为期42 d的室内培养,秸秆在土壤中腐解时,CO2-C累积释放量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平均增加了38.69%,而秸秆自身Zn含量高低以及外源施Zn对其无明显影响;土壤Mic-C含量随秸秆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与秸秆自身Zn含量高低以及外源施Zn与否无关。土壤中无论是否添加秸秆,施入外源Zn时,土壤Mic-Zn和土壤DTPA-Zn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228.42%和131.51%,土壤Ex-Zn和Wbo-Zn含量也明显增加;与低Zn秸秆相比,高Zn秸秆在土壤中腐解时,土壤DTPA-Zn含量增加了25.06%,土壤Ex-Zn和Wbo-Zn含量也有所增加。而且,秸秆在石英砂中腐解,即秸秆腐解本身释放的Zn主要转化为有效性较高的Ex-Zn。(3)为探讨秸秆腐解对土壤供Zn能力的影响,将小麦和玉米秸秆添加到土壤中,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进行了为期42 d天的室内培养。结果表明,小麦和玉米秸秆在土壤中腐解,其CO2-C累积释放量和土壤Mic-C、N均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秸秆自身Zn含量高低和外源施Zn对其无明显影响。相同培养条件下,土壤环境加速了小麦秸秆的腐解,培养介质对玉米秸秆腐解无明显影响。土壤施Zn时土壤Mic-Zn和DTPA-Zn含量均明显增加,高Zn含量的小麦和玉米秸秆在土壤中腐解也较为明显增加了二者的含量,土壤中添加秸秆并配施Zn肥较仅添加秸秆明显提高土壤Mic-Zn和DTPA-Zn的含量。小麦和玉米秸秆添加到土壤或石英砂中均明显增加了Ex-Zn的含量,两种秸秆在土壤中腐解,土壤全Zn和各形态Zn含量均不同程度增加,Wbo-Zn则明显增加。总之,秸秆腐解过程中,CO2-C累积释放量和土壤Mic-C、N含量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秸秆Zn含量和外源施Zn对其无明显影响;土壤施Zn和高Zn秸秆腐解明显增加土壤Mic-Zn、全Zn、DTPA-Zn以及各形态Zn的含量,秸秆腐解明显提高土壤有效Zn含量,提高对有效Zn贡献较大的有机态Zn的含量,因此提高了土壤的供Zn能力。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1
第一章 前言  11-19
  1.1 研究目的和立题意义  11-12
  1.2 文献综述  12-19
    1.2.1 土壤中的锌  12-15
    1.2.2 秸秆还田现状  15-16
    1.2.3 秸秆还田与土壤供锌能力  16-19
第二章 小麦秸秆腐解对自身锌释放及土壤供锌能力的影响  19-28
  2.1 材料与方法  20-21
    2.1.1 试验设计与试验材料  20
    2.1.2 试验过程  20
    2.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0-21
  2.2 结果与分析  21-25
    2.2.1 不同处理下秸秆腐解对CO_2 释放量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  21-22
    2.2.2 秸秆腐解对土壤微生物量Zn 和有效Zn 的影响  22-23
    2.2.3 秸秆腐解对土壤不同形态Zn 和全Zn 的影响  23-25
    2.2.4 土壤Mic-Zn、各形态Zn 与DTPA-Zn 的相关关系  25
  2.3 讨论  25-28
    2.3.1 秸秆腐解对CO_2-C 累积释放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  25-26
    2.3.2 秸秆腐解对土壤微生物量锌的影响  26-27
    2.3.3 秸秆腐解对土壤DTPA-Zn、锌形态以及全锌含量的影响  27
    2.3.4 土壤DTPA-Zn 和各形态锌的相关关系  27-28
第三章 玉米秸秆腐解对土壤锌形态和土壤供锌能力的影响  28-35
  3.1 材料与方法  29-30
    3.1.1 试验设计与试验材料  29
    3.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29-30
  3.2 结果与分析  30-33
    3.2.1 秸秆腐解对CO_2-C 累积释放量以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30-31
    3.2.2 秸秆腐解对土壤微生物量Zn 和DTPA-Zn 的影响  31
    3.2.3 秸秆腐解对土壤各形态Zn 和全Zn 的影响  31-33
  3.3 结论与讨论  33-35
    3.3.1 秸秆腐解过程中CO_2 释放和土壤微生物量C、N 含量的变化  33
    3.3.2 秸秆腐解对土壤微生物量Zn 和土壤DTPA-Zn 的影响  33-34
    3.3.3 秸秆腐解过程中土壤各形态 Zn 含量变化及秸秆腐解对土壤全Zn 含量的影响  34-35
第四章 秸秆腐解对土壤有效锌及土壤供锌能力的影响  35-43
  4.1 材料与方法  36
  4.2 结果与分析  36-40
    4.2.1 不同条件下秸秆腐解过程中 CO_2-C 累积释放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变化  36-37
    4.2.2 不同条件下秸秆腐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量Zn和土壤DTPA-Zn含量的变化  37-38
    4.2.3 不同条件下秸秆腐解过程中土壤各锌形态和全锌含量的变化  38-40
  4.3 结论与讨论  40-43
    4.3.1 秸秆腐解过程中CO_2-C 释放量和土壤微生物量C、N 含量的变化  40-41
    4.3.2 秸秆腐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量Zn 和DTPA-Zn 含量的变化  41
    4.3.3 秸秆腐解过程中土壤各形态Zn 和全Zn 含量的变化  41-43
第五章 结论  43-45
参考文献  45-52
致谢  52-53
作者简介  53

相似论文

  1. 不同作物秸秆覆盖和腐解菌剂应用对土壤养分及烤烟产质影响的研究,S572
  2. 水稻秸秆腐解复合菌系的筛选构建,S141.4
  3. 大蒜(Allium sativum L.)秸秆化感作用研究,S633.4
  4. 链霉菌接种对小麦秸秆腐解过程影响的研究,S141.4
  5. 不结球白菜耐高锌胁迫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S634.3
  6. 玉米秸秆腐解复合菌系CSS-1的构建、菌群组成及腐解特性研究,S513
  7. 湖南省洞庭湖区茶园土壤锌形态特征,S571.1
  8. 成都市蔬菜种植土壤中锌的形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X53
  9. 微生物处理玉米秸秆的腐解特征研究,S141.4
  10. 溶解性有机质对紫色土中锌化学行为的影响,S153
  11. 川中丘陵稻田两熟制区秸秆覆盖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S158
  12. 不同复合材料对锌在土壤中形态转化的影响,S153
  13. 玉米千秆还田对小麦根部病害的化感作用研究,S435.121
  14. 铵硝比对蔬菜生长、土壤镉锌形态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S153
  15. 土壤中锌的迁移转化与蔬菜富锌特性研究,S153.6
  16. 还田秸秆腐解特征及其对稻田土壤碳库的影响研究,S141.4
  17. 秸秆还田养分释放规律及稻草化感作用研究,S141.4
  18. 石灰性土壤上供锌对不同基因型小麦生长及锌吸收的影响,S512.1
  19. 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锌对玉米生长、养分吸收、生理特性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S513.06
  20. 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漂洗土壤铁元素转化迁移的影响,S153
  21. 新疆艾比湖湿地土壤CO2释放规律研究,S15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基础科学 > 土壤学 > 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