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亨利·米勒的小说艺术

作 者: 王庆勇
导 师: 常耀信
学 校: 南开大学
专 业: 外国语言文学
关键词: 亨利·米勒 传记批评 现代主义的狂欢 支离破碎 阳具意识 污秽的语言 女性形象 自我重建
分类号: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3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亨利·米勒(1891-1980)是美国当代一位颇有影响的作家,但却因其独特的艺术手段而饱受争议,其众多的作品也因为过多的性描写而一度在英美国家遭禁三十年。他在世时一直受到一些人的诟病和另一些人的推崇,死后又很快被人遗忘。米勒的代表作《北回归线》问世以后,批评家的目光往往停留在它露骨的性描写上,或赞米勒为“自由和性解放的先驱”,或称其为“男性沙文主义者”。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米勒作品的解禁,越来越多的批评家开始关注他,并从文化、宗教、文学、语言、思想意识、叙事结构等诸多方面来解读他的作品。在英美学术界,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金斯利·韦德马的《亨利·米勒》、罗纳德·戈迪斯的《亨利·米勒评论集》、杰伊·马丁的《总是兴高采烈》、简·A·纳尔逊的《亨利·米勒小说的形式与形象》、盖伊·露易丝·巴莉特的《亨利·米勒和超现实主义隐喻》、约翰·帕金的《亨利·米勒:现代拉伯雷》、托马斯·奈斯比特的《亨利·米勒和宗教》以及詹姆斯·戴克的《亨利·米勒和他的叙事形式》等。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读者理解米勒和他的作品并为后来的米勒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其中有关米勒作品的小说艺术特征与自我重建主题之关系的零星论述对于本论文的立意和写作启发颇多。中国学术界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开始关注米勒的作品,所做的工作大多限于翻译和介绍。相关的硕博士论文现有两篇,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所查到的研究性文章不足十篇。其中学者杨恒达在亨利·米勒作品翻译序言中有关如何解读米勒作品的观点对本论文的写作启发不少。总体看来,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亨利·米勒研究还只是刚刚起步,人们对他的作品的关注还远远不够。对于米勒的小说艺术特征尤其是这些特征与米勒重建自我的努力之间的关系,中外学者或者蜻蜓点水,未能深究,或者是在对米勒作品其他主题的评论中偶有提及,更无研究者以自我重建主题为线索,深入探讨米勒的小说艺术特征。本文将亨利·米勒的小说置于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个人成长的大语境下来加以考察,同时兼作纵向的联系与比较。在具体分析时,本文以传记批评的方法贯穿始终,在女性人物形象分析的章节运用荣格的心理分析方法。本文以亨利·米勒重建自我的主题为经线,以其美学策略为纬线,将其主要作品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力求全面把握其美学特征。第一章主要探讨亨利·米勒的生平和时代语境及其对米勒创作的重要影响。米勒出生在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区一个没落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随和而懦弱,母亲严厉而专横,时时处处以清教传统思想来要求和约束米勒,结果却造就了他叛逆的性格。母亲主导米勒全部生活的做法,米勒的第二任妻子琼的同性恋行为以及他生活中所遭遇的无数挫折和失败,将他的自我打击得支离破碎。此外,米勒生活的时代正是礼崩乐坏信仰丧失的时期,尼采的“上帝死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以及弗洛伊德的人格分裂学说彻底瓦解了现存秩序,同时也破坏了现代人自我意识的完整性。这一切构成了米勒试图通过写作重建自我的动因和背景。第二章讨论存在于亨利·米勒作品中的各种现代主义,比如超现实主义、无政府主义、达达主义、表现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等,主要以超现实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为例详细论述它们对米勒个人的影响、在米勒作品中的体现以及其与米勒的自我重建主题之间的关系,并指出米勒运用这些现代主义手法实现了对个性主义的追求。第三章主要探讨亨利·米勒作品中的支离破碎式风格、阳具意识以及性爱的救赎作用。此章指出,米勒的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显示出碎片化叙事的特点,他的常常被人误读的阳具意识正是重建自我的思想武器,他的作品中无处不在的性爱其实也是一种救赎的力量和途径,推动着主人公在人格和艺术上走向成熟和完善。第四章讨论米勒的语言,主要是结合重建自我的主题,解释米勒的“污秽的语言”,认为,亨利·米勒所采用的污秽的语言其实属于一种文学潜流,它从古至今从未中断;米勒的语言风格与他的成长环境、人生经历以及重建自我的主题思想密不可分;这种语言被米勒从个人恩怨的空间延伸到个人对社会的批判。本章还探讨了米勒的污秽语言所具有的污秽与美学并置的特征以及漫画式描写的文体特征。此外,本章将米勒作品中的第一人称和一般现在时看作是米勒污秽语言的一部分并进行分析,认为这两种方法和污秽语言一起,表明作者意图塑造一个永恒的自我和无所不在的自我。第五章运用荣格的心理分析方法探讨米勒主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其与米勒重建自我的主题之间的关系,认为米勒笔下的女性形象尽管绝大部分都是一般人物,却代表着人的消极面或者积极面或这两方面的结合;主人公米勒(或者说作者米勒)正是在潜意识中挣扎在积极和消极两种力量的斗争中;独特的女性形象塑造将米勒的这种挣扎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当然,米勒对女性形象的这种刻画方式与他一生都反抗着的“母亲模式”以及他一直探究和试图摆脱女友琼身上体现出的女性神秘力量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本文结论部分指出:米勒的生平和创作密不可分,他的自传体小说创作的最终目的是自我重建和自我疗伤,为此,他采用了“现代主义的狂欢”、“支离破碎式叙事和阳具意识”、“污秽的语言”、“女性形象”塑造等几种独特的叙事策略和艺术形式。然后,本文作者勾勒出“重建”起来的“米勒”的最终面貌,认为米勒重建的不仅是作为个体的自我,更是作为每一个现代人的自我。最后,本文指出,亨利·米勒是一位承上启下、大器晚成的现代主义作家,以独特的自传体作品为美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作出了他自己独特的贡献,扩大了文学表现的内容疆界,革新了文学表现的形式,从题材到语言都有所突破,同时将文学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因此他必将作为一位重要的美国作家而留名青史。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9
Abstract  9-17
Introduction  17-32
  Ⅰ.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17
  Ⅱ.A Review of Scholarly Literature  17-27
    A.Henry Miller Studies Abroad  17-25
    B.Henry Miller Studies in China  25-27
  Ⅲ.Research Methodology  27-28
  Ⅳ.The Layout of the Paper  28-30
  Ⅴ.A Statement of Significance  30-32
Chapter One A Biographical Footnote  32-47
  Ⅰ. Early Life and Its Influence  32-39
  Ⅱ.Henry Miller's Social and Cultural Milieu and Its Influence  39-44
  Ⅲ. Henry Miller's Literary Passions  44-47
Chapter Two The Carnival of Isms  47-86
  Ⅰ.The Ghost of Anarchism  47-66
    A.The Concept of"Anarchism"  48-55
    B.The City and the Government:Miller's Political Anarchism  55-59
    C.The Economic System:Miller's Economic Anarchism  59-61
    D.The Church:Miller's Religious Anarchism  61-66
  Ⅱ.The Ghost of Surrealism  66-79
    A.Henry Miller and the Surrealist Aesthetic  66-68
    B.The Seven Surrealist Characteristics  68-70
    C.The Reasons Why Miller Favors the Surreal Image and Incongruity  70-74
    D.Surreal Images and Incongruity in Miller's Major Works  74-79
  Ⅲ. Other Isms in Miller's Major Works  79-84
    A. Expressionism in Miller's Writing  79-81
    B. Dada and Miller's Writing  81-82
    C. Freud's Theory, etc. in Miller's Writing  82-84
  Ⅳ. The Significance and Limitation of Miller's Use of Isms  84-86
Chapter Three Fragmentation, Phallic Consciousness, and Sex as a Redemptive Force  86-114
  Ⅰ. Miller's Sense of Fragmentation  86-98
    A. The External Factors and Personal Factors  86-88
    B. Fragmentation as Represented in Miller's Fiction  88-98
  Ⅱ. Miller's Phallic Consciousness  98-112
    A. Sex and Sexual Symbolism in Relation to Literature and Miller's Works  99-103
    B. Sex as a Road to Regaining Confidence, Ability to Write and Freedom  103-109
    C. Sex as a Redemptive Force  109-112
  Ⅲ. The Significance and Limitation of Miller's Phallic Consciousness  112-114
Chapter Four The Female Images  114-145
  Ⅰ."The Archetypal Feminine"  116-117
  Ⅱ. Paris and New York as the Symbols of the Archetypal Feminine  117-125
    A. Paris as a Negative Female Image  118-123
    B. New York as a Negative Female Image  123-125
    C. The Significance of Paris and New York as Female Images  125
  Ⅲ. Female Figures as Symbols of the Archetypal Feminine  125-143
    A. Female Figures as a Negative Force  126-131
    B. Females as a Positive and Transformative Force  131-143
      1. Minor Female Figures as a Positive and Transformative Force  131-134
      2. Major Female Figure as a Positive and Transformative Force  134-141
      3. Women in Miller's Life and Miller's Portrayal of Female Characters  141-143
  Ⅳ.A Summary  143-145
Chapter Five Filthy Language  145-167
  Ⅰ.Miller's Filthy Language and Its Context  145-155
    A.Miller's Filthy language as Part of a Literary Undercurrent  145-150
    B.Miller's Life and His Filthy Language  150-155
  Ⅱ.Miller's Filthy Language and His World  155-158
  Ⅲ.Miller's Juxtaposition of Filthy Language with Poetic Language  158-162
  Ⅳ.The Stylistic Features of Miller's Filthy Language  162-164
  Ⅴ.First-Person Point of View and Present Tense in Miller's Use of Filthy Language  164-165
  Ⅵ.The Significance and Limitation of Miller's Filthy Language  165-167
Conclusion  167-172
Works Cited  172-184
Acknowledgments  184-185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85

相似论文

  1. 唐仕女画与洛可可绘画女性艺术形象之比较,J20-03
  2. 女性美的不同诠释,J209.1
  3. 张恨水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I207.42
  4. 雷蒙德·卡佛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解读,I712.074
  5. 90年代以来中国家庭伦理剧女性形象变迁,J905
  6. 关于川端康成女性观的研究,I313
  7. 解析海明威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I712
  8. “十七年”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女性批评,J905
  9. 新世纪以来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I207.42
  10. 《隋唐演义》女性形象及其文化内涵,I207.41
  11. 大爱“无字”,I207.42
  12. 古英语史诗《贝奥武甫》中积极主动的女性形象,I5
  13. 厄特里奇作品中女性地位的提高,I712.074
  14. 广告中女性形象的设计伦理缺陷辨析,F713.8
  15. 当代流行爱情歌词中女性形象的评价研究,J614.9
  16. 论阎连科小说中的女性形象,I207.42
  17. 论严歌苓小说的女性意识,I207.42
  18. 解放区文学女性形象书写,I207.42
  19. 风雨彩虹 铿锵玫瑰,I207.42
  20. 关于太宰治精神上的栖息处的考察,I313
  21. 中西文化互观下的姚木兰与斯佳丽,I106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