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油脂期货市场效率研究

作 者: 李敬
导 师: 易法海
学 校: 华中农业大学
专 业: 农业贸易与农村金融管理
关键词: 油脂期货市场 效率评价体系 效率不对称 变结构协整 SVAR模型
分类号: F724.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6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油脂油料生产和消费国,油脂生产消费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极大,植物油(含进口油籽折油)市场对外依存度超过60%。目前中国食用油自给率约为40%。一般认为达到60%的自给率才是安全的。中国已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把食油自给率恢复到50%左右。自2003/04年度以来,就单一国家进口而言,中国成为世界植物油进口第一大国,到2007年,中国国内豆油、棕榈油、菜籽油三大食用油脂的进口量均位列世界第一位,进口总量占全球贸易量的18%。2007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也引起了国内主要油脂油料产品价格的大幅涨跌。如果没有一个成熟完善的期货市场,没有在国际油脂市场上的话语权,价格波动风险将无法回避。一国期货市场的效率高低是判断一国期货市场发展成熟和完善程度的主要标准。提高期货市场效率,让期货市场有效运行,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充分发挥,最终形成具有国际定价权的期货市场,是发展和完善中国油脂期货市场的根本目的。期货市场效率的评价涉及到多个方面,本文基于有效性市场理论、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行为金融学理论构建了油脂期货市场效率评价体系,主要从信息效率、运行效率、功能效率与国际定价效率四个方面来评价中国油脂期货市场效率中国油脂期货市场从产生以来价格波动出现了典型的牛市、熊市和调整市特征,本文在研究中国油脂期货市场效率问题时将期货市场分为市场价格上升阶段(牛市),市场价格下降阶段(熊市)和市场价格调整阶段(调整市)三个阶段来研究中国油脂期货市场的效率不对称特征。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对中国油脂期货市场信息效率评价。信息效率是市场效率的基础,本文在对期货市场的信息效率进行分析时,采用带虚拟变量的TARCH模型对期货市场的周日历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中国油脂期货市场存在周日历效应,不同价格波动阶段分别存在正的“周一效应”或负的“周二效应”或二者兼备,市场不符合弱式有效条件。中国油脂期货市场信息效率较低。2、对中国油脂期货市场运行效率的评价。本文选择从交易成本和市场流动性的角度对中国油脂期货市场的运行效率进行了研究和评价,在对中国油脂期货市场存在的各项显性交易成本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价格冲击模型构建了基于交易成本的市场流动性分析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油脂期货市场的流动性现状可以总结为:熊市的交易频率最高,其次是调整市,牛市最低;而在牛市阶段和熊市阶段单位交易量和单位交易频率变动均引发了较大的价格波动,此时市场的交易成本较高,波动风险增大,市场流动性较差。综合比较来看,调整市阶段的市场流动性最好,其流动性效率最高。3、对中国油脂期货市场功能效率评价。本文对中国油脂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和套期保值功能实现的程度及效率进行了验证。选择近交割月合约、第二期合约和第四期合约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回归和移动平均(ARMA)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ECM)对中国油脂期货市场牛市、熊市和调整市下的价格发现效率分别进行了评估。实证结果表明,中国油脂期货市场在不同时期价格发现效率不同,不同品种期货市场价格发现效率也不同。其中,棕榈油期货在牛市和熊市中价格发现不足,在调整市中近交割月合约具有价格发现效率;豆油期货在牛市中价格发现过度,在熊市中近交割月合约和第二期合约具有价格发现效率,在调整市中价格发现不足;菜籽油期货在牛市中价格发现过度,在熊市和调整市中价格发现不足。本研究使用带常数项、趋势项和参数项漂移的变结构协整对传统的套期保值模型进行了误差修正,选择主力合约为研究对象,对中国油脂期货市场豆油、棕榈油、菜籽油的动态最优套期保值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中国油脂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效率较低。中国油脂期货市场可以降低现货市场的风险,但不能完全消除风险,无法实现完美的套期保值。三种油脂期货市场最优套期保值率比较而言,棕榈油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效率相对较高,豆油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效率居中,菜籽油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效率最低。4、对中国油脂期货市场国际定价效率的评价。一个具有国际定价权的成熟完善的期货市场是中国发展油脂期货市场的最高目的。本文采用SVAR模型对国内外油脂期货市场价格传导机制进行了研究,同时考虑了价格传导中不同市场价格间即期和滞后效应。在模型构建中将汇率视为外生变量考虑在内。实证结果表明中国油脂期货市场不具备大豆油、菜籽油和棕榈油期货的国际定价权,国际定价效率低。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和加拿大温尼伯期货交易所(ICE)分别是世界豆油和菜籽油的定价中心,马来西亚大马商品交易所(BMD)不具备棕榈油期货的国际定价权。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国内油脂期货价格有较大的影响但对国外油脂期货市场价格影响不显著。5、提高中国油脂期货市场效率的对策建议。中国油脂期货市场总体效率低下,市场发展不成熟。通过和国际成熟期货市场比较,本文从培育中国油脂期货市场交易主体、增加油脂期货市场上市品种、创新油脂期货市场交易制度和交易规则、加强油脂期货市场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在增加油脂新品种方面探讨了中国花生油期货品种上市的可行性。

全文目录


摘要  10-12
Abstract  12-15
1 导言  15-35
  1.1 研究对象释义  15-16
  1.2 研究的背景及目的意义  16-19
    1.2.1 研究背景  16-18
    1.2.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8-19
  1.3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9-31
    1.3.1 关于期货市场有效性的研究  19-21
    1.3.2 关于期货市场流动性的研究  21-22
    1.3.3 关于期货市场功能的研究  22-25
    1.3.4 关于期货市场国际定价权的研究  25-27
    1.3.5 关于期货市场效率评价体系的研究  27-29
    1.3.6 关于期货市场效率不对称研究  29-31
  1.4 本文的分析框架  31-34
    1.4.1 研究对象选择  31
    1.4.2 研究内容  31-32
    1.4.3 研究方法  32-33
    1.4.4 技术路线  33-34
  1.5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34-35
    1.5.1 能的创新点  34
    1.5.2 研究的不足之处  34-35
2 中国油脂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及效率评价体系构建  35-61
  2.1 中国油脂期货市场发展现状  35-46
    2.1.1 交易品种  35-36
    2.1.2 市场规模与结构  36-42
    2.1.3 中国油脂期货市场交割量  42-43
    2.1.4 中国油脂期货市场交易价格走势  43-44
    2.1.5 中国油脂期货市场交易主体  44-46
  2.2 中国油脂期货市场效率评价的理论基础  46-53
    2.2.1 有效市场理论  46-47
    2.2.2 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  47-50
    2.2.3 行为金融学理论  50-53
  2.3 中国油脂期货市场效率评价体系的构建  53-57
    2.3.1 期货市场信息效率  53-54
    2.3.2 期货市场运行效率  54-55
    2.3.3 期货市场功能效率  55-56
    2.3.4 期货市场国际定价效率  56
    2.3.5 油脂期货市场四类效率的关系  56-57
  2.4 评价的数据资料来源及处理方法  57-61
    2.4.1 有关数据来源  57-58
    2.4.2 合约选择及相关数据处理方法  58-61
3 中国油脂期货市场的信息效率分析  61-72
  3.1 中国油脂期货市场价格变动特征  61-65
  3.2 中国油脂期货市场收益率的统计特征  65-66
  3.3 中国油脂期货市场有效性检验  66-71
  3.4 本章小结  71-72
4 中国油脂期货市场的运行效率分析  72-92
  4.1 中国油脂期货市场的交易成本分析  72-81
    4.1.1 期货市场交易成本与运行效率的关系  72-73
    4.1.2 中国油脂期货市场交易成本计算范围  73-74
    4.1.3 中国油脂期货市场主要交易成本  74-78
    4.1.4 降低中国油脂期货市场交易成本的制度分析  78-81
  4.2 中国油脂期货市场流动性分析  81-90
    4.2.1 期货市场流动性的一般理论分析  81-83
    4.2.2 中国油脂期货市场流动性的实证研究  83-88
    4.2.3 影响中国油脂期货市场流动性的因素分析  88-90
  4.3 本章小结  90-92
5 中国油脂期货市场功能效率分析  92-116
  5.1 中国油脂期货市场价格发现效率分析  92-109
    5.1.1 期货市场价格发现效率的一般理论  92-96
    5.1.2 中国油脂期货市场价格发现效率的实证  96-109
  5.2 中国油脂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效率分析  109-114
    5.2.1 套期保值的一般理论  109-110
    5.2.2 最小风险套期保值率估计与模型推导  110-111
    5.2.3 实证分析  111-114
    5.2.4 基本结论  114
  5.3 本章小结  114-116
6 中国油脂期货市场国际定价效率分析  116-129
  6.1 大宗商品国际价格传导与国际定价效率的一般理论  116-118
    6.1.1 期货市场的国际关联性  116-117
    6.1.2 期货市场的国际定价权  117-118
  6.2 中国油脂期货市场的国际价格传导与国际定价效率实证研究  118-128
    6.2.1 理论模型推导  118-120
    6.2.2 数据选取与处理  120-123
    6.2.3 价格传导机制检验  123-126
    6.2.4 基本结论  126-127
    6.2.5 中国油脂期货市场不具备国际定价权的原因探讨  127-128
  6.3 本章小结  128-129
7 结论与建议  129-143
  7.1 主要研究结论  129-131
  7.2 提高中国油脂期货市场效率的对策建议  131-143
    7.2.1 通过各种方式,培育油脂期货市场交易主体  132-135
    7.2.2 增加油脂期货交易品种,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和功能效率  135-137
    7.2.3 完善中国油脂期货市场交易制度和交易规则  137-140
    7.2.4 加强对油脂期货市场的监管  140-143
参考文献  143-154
附录一 中国1997—2007年油脂油料进口数量  154
附录二 2006—2009我国豆油、菜籽油、棕榈油现货市场价格走势图  154-155
附录三 郑州商品交易所菜籽油指定交割仓库一览表  155-160
附录四 中国油脂期货交割量  160-161
附录五 油脂主力合约期货价格的统计特征  161-162
附录六 郑州商品交易所菜籽油交割各种费用收费标准  162-166
附录七 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  166-167
致谢  167-169

相似论文

  1. 中国市场利率期限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F822.0
  2. 外生供给冲击、内生货币政策选择和经济增长的稳定性,F820
  3. 中国政府支出冲击的动态效应分析,F812.45;F124
  4. 基于SVAR模型的西安市房地产金融影响因素分析,F293.3
  5. 基于LDMOS的Doherty功率放大器的设计,TN722.75
  6. 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经济影响的SVAR模型分析,F416.22
  7. 我国房地产业相关货币政策及税收政策研究,F822.0;F812.42
  8. 转轨时期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研究,F820;F293.3
  9. 青岛市义务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研究,G522.3
  10. 价格传导机制分析及实证研究,F714
  11. 我国证券市场稳定性与影响因素研究,F832.51
  12. 我国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研究,F822.0
  13. 基于省际数据的央行统一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研究,F224
  14. 中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关系的实证研究,F822.0;F832.51
  15. 电力系统中长期负荷预测方法研究,F407.61
  16. 长期中性假说在中国的实证研究,F249.21;F822.5
  17. FDI与我国通货膨胀:理论与实证分析,F832.6;F822.5
  18. 中国银行业信用风险控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F832.4
  19. 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机制研究,F293.3;F224
  20. 我国董事会效率测评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F2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贸易经济 > 中国国内贸易经济 > 商品流通 > 期货贸易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