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区引射式连续波DF/HF化学激光器研究

作 者: 闫宝珠
导 师: 陆启生;袁圣付
学 校: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专 业: 光学工程
关键词: 连续波DF/HF化学激光器 紧凑化 基区引射 压力恢复 气动技术 启动特性
分类号: TN248.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34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紧凑化是燃烧驱动连续波DF/HF化学激光器实用化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重点研究了实现紧凑化的一种新的技术途径——基区引射式连续波DF/HF化学激光器,解决了低腔压和高恢复压力之间的矛盾等技术难题,为未来实现连续波DF/HF化学激光器直排大气奠定了基础。根据一维定常流理论和相关实验数据,本文设计并建立了模拟基区引射式连续波DF/HF激光器气流通道的单路和双路冷试装置。利用单路装置,研究了工作介质气动参数和基区对基区引射式连续波DF/HF化学激光器启动特性的影响,比较了两种类型基区的差异;利用双路装置,研究了基区引射式连续波DF/HF激光器中主气流的加入对装置启动状态的影响,分析了引射气流N2、光腔燃料和副稀释剂的相变问题,另外,对于双路装置这种特定结构,实验研究了扩压器喉道的最佳长度。这些实验为基区引射式连续波DF/HF激光器中引射气流的设计和喷管、扩压器等结构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为了获取基区引射式连续波DF/HF化学激光器中出光气流的流量参数和工作时序等参考数据,基于一台小型燃烧驱动连续波DF化学激光器,开展了无稀释剂运转实验,并研究了功率提取对激光器光腔出口气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功率DF/HF化学激光器中,可以采用无稀释剂的运转方式,对于大功率DF/HF激光器,适量的副稀释剂是非常必要的;随着激光器质量流比功率的增大,光腔出口气流的总压、速度和马赫数增大,静压、静温和总温减小。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本文研制了一台基区引射式燃烧驱动连续波HF化学激光器热试验台,并对其开展了有、无二次流条件下的启动实验和真空出光实验,通过这些实验,获得了整个装置的启动特性等参考数据,提高了激光器在真空条件下的输出性能,同时,也对激光器的各组成部分进行了逐个验证;然后将各部分联试,进行了引射出光实验,解决了实验中遇到的若干问题;最后进行了不同背压下的真空出光实验和引射出光实验,前者得到了该激光器在无引射条件下形成有效激射的背压上限为4kPa,后者在50kPa的背压条件下,获得了大于0.85W的激光输出,约为相同流量参数条件下真空出光输出功率的1/8,从而证明了“基区引射”的压力恢复能力。本文研究的基区引射式连续波DF/HF激光器是化学激光领域中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前沿课题,它有助于实现连续波DF/HF激光器系统的紧凑化。为此,本文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和开展系统的实验,深入阐述了“基区引射”的工作机理,验证了“基区引射”的压力恢复能力,并获得了基区引射式连续波DF/HF激光器设计的参考数据,为进一步优化引射气流,优化结构和流量配比,进而提高基区引射式连续波DF/HF激光器的整体性能,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全文目录


摘要  13-15
Abstract  15-17
第一章 绪论  17-26
  1.1 连续波DF/HF 化学激光器研究现状  17-19
  1.2 基区引射式连续波DF/HF 化学激光器的提出及可行性分析  19-23
    1.2.1 基区引射式连续波DF/HF 化学激光器的提出  19-20
    1.2.2 技术方案  20-22
    1.2.3 可行性分析  22-23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23-26
第二章 化学激光器中的气体动力学计算方法  26-55
  2.1 研究气体动力学的意义  26
  2.2 热容与焓  26-28
    2.2.1 单种组分的热容与焓  26-27
    2.2.2 混合气体的热容与焓  27-28
  2.3 本文研究用气动基本概念  28-33
    2.3.1 声速和马赫数  28-29
    2.3.2 静参数与滞止参数  29-30
    2.3.3 压缩波与膨胀波  30
    2.3.4 本文研究用气动基本函数  30-32
    2.3.5 变截面管流、换热管流和摩擦管流  32-33
  2.4 化学激光器中涉及到的气动基本器件及相关问题  33-42
    2.4.1 Laval 喷管及其工况分析  33-38
    2.4.2 临界流文氏咀的流量控制原理  38-39
    2.4.3 滞止条件、极限速度和亚声速质量流量公式  39-41
    2.4.4 扩压器  41-42
  2.5 化学激光器气流通道单路简化模型一维理论  42-53
    2.5.1 化学激光器气流通道单路简化模型  42-43
    2.5.2 单路模型的工况分析  43-47
    2.5.3 第二喉道的最小面积  47-50
    2.5.4 单路模型的滞后效应  50-51
    2.5.5 工作介质气动参数对单路模型特性参数的影响  51-53
  2.6 本章小结  53-55
第三章 BECL 气流通道单路装置实验研究  55-69
  3.1 单路装置实验系统  55-57
    3.1.1 单路装置  55-56
    3.1.2 单路装置实验系统和实验方法  56-57
  3.2 单路装置实验  57-67
    3.2.1 滞后效应和各种工作状况  58-63
    3.2.2 不同工作介质的实验结果比较  63-64
    3.2.3 介质比热比对扩压器喉道最小面积的影响  64-65
    3.2.4 基区对装置启动特性的影响  65-66
    3.2.5 双路装置验证实验  66-67
  3.3 关于装置设计的一点思考  67
  3.4 本章小结  67-69
第四章 BECL 气流通道双路装置理论与实验  69-88
  4.1 超声速引射器一般理论  69-73
    4.1.1 超声速引射器  69-70
    4.1.2 超声速引射器一维理论  70-73
  4.2 双路装置实验系统  73-77
    4.2.1 双路装置  73-76
    4.2.2 双路装置实验系统和实验方法  76-77
  4.3 双路装置实验  77-81
    4.3.1 压强-时间曲线和滞后效应  77-79
    4.3.2 二次流总压对启动特性的影响  79-80
    4.3.3 扩压器喉道最佳长度实验研究  80-81
  4.4 管路中气流的相变问题  81-85
    4.4.1 实验结果与问题的提出  81-82
    4.4.2 N_2 作引射气流的相变分析  82-84
    4.4.3 DF/HF 激光器光腔燃料和副稀释剂的相变可能性  84-85
  4.5 三种引射介质的比较  85
  4.6 关于加工工艺的一点思考  85-86
  4.7 本章小结  86-88
第五章 STL 激光器实验及Driscoll 压力恢复模型  88-109
  5.1 STL 激光器与实验系统简介  88-89
  5.2 STL 激光器无稀释剂实验  89-93
    5.2.1 实验方法及实验结果  90-91
    5.2.2 数据分析  91-93
    5.2.3 结论  93
  5.3 功率提取对连续波DF 激光器光腔出口静压的影响  93-94
  5.4 Driscoll 压力恢复模型  94-105
    5.4.1 各位置气流摩尔流量  95-96
    5.4.2 等效证明  96-97
    5.4.3 混合过程  97-98
    5.4.4 光腔模型  98-100
    5.4.5 扩压器模型  100
    5.4.6 对Driscoll 压力恢复模型的修改与补充  100-105
    5.4.7 计算流程  105
  5.5 Driscoll 压力恢复模型对STL 激光器实验的解释  105-107
    5.5.1 Driscoll 模型移植到STL 激光器  105
    5.5.2 模型计算结果  105-107
    5.5.3 结论  107
  5.6 本章小结  107-109
第六章 BECL 系统设计与实验  109-136
  6.1 BECL 系统设计  109-116
    6.1.1 总体设计  110-111
    6.1.2 气流流量设计  111-112
    6.1.3 喷注器和燃烧室设计  112
    6.1.4 喷管设计  112-114
    6.1.5 光腔设计  114
    6.1.6 扩压器设计  114-115
    6.1.7 供给管路设计  115-116
  6.2 BECL 启动实验  116-120
    6.2.1 无二次流启动实验  117-118
    6.2.2 有二次流启动实验  118-120
  6.3 文氏咀流量标定  120-124
    6.3.1 质量流量标定装置及其原理  120-121
    6.3.2 不同气体的换算  121-122
    6.3.3 标定结果  122-124
    6.3.4 结论  124
  6.4 BECL 工作时序的设置  124-125
  6.5 BECL 出光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125-132
    6.5.1 真空出光实验  125-127
    6.5.2 改进实验  127-128
    6.5.3 背压50kPa 的初次引射出光联合实验  128-129
    6.5.4 减小光腔静压的措施及验证实验  129-132
  6.6 BECL 在不同背压下的出光实验  132-135
    6.6.1 不同背压下的真空出光实验  132-133
    6.6.2 不同背压下的引射出光联合实验  133-135
  6.7 本章小结  135-136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136-139
致谢  139-141
参考文献  141-149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149-150
附录 DF/HF 化学激光器中常用气体热容与焓的计算系数  150-151

相似论文

  1. 油藏平均地层压力计算方法研究,TE353
  2. 物料自动分拣实验系统设计与研究,TH237.5
  3. 基于PLC控制的气动机械手研制,TP241
  4. 机组启动时间的不确定性对系统后续恢复影响的研究,TM732
  5. 基于PLC的气动自动生产线的研究,TP278
  6. 渤西原油管流启动特性研究,TE832
  7. 座椅骨架疲劳强度试验的开发与研究,U463.836
  8. 基于PLC的全气动压药机系统设计,TP273
  9. 脉动热管启动及运行特性的可视化实验研究,TK172.4
  10. 超声电机启动特性研究,TM359.9
  11. 基于瓦斯流动理论对瓦斯排放半径确定方法的改进研究,TD712
  12. 基于径向流动理论评价煤层可抽性能,TD712
  13. 装配式凸轮轴凸轮上料系统设计及动力学仿真,TH132.47
  14. 600MW超超临界机组启动特性研究,TK227.7
  15. 旋转喷射泵的启动特性及内部流场研究,TH311
  16. 薄膜电容载带式芯—线自动装配技术研究,TM53
  17. 高超声速进气道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V211.48
  18. 二维超声速空气引射器理论与实验研究,V430
  19. 深冷环路热管的设计与实验,V423.4
  20. 插装式顺序阀及背压单向阀动态特性的研究,TH134
  21. 计算机控制智能高速气动缓冲系统的研究,TH138.9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 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 > 激光技术、微波激射技术 > 激光器 > 化学激光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