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无线Mesh网络路由协议关键技术的研究

作 者: 王嵚琦
导 师: 何新贵;徐明
学 校: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关键词: 无线Mesh网络 路由协议 路径容量 路由度量 信道分配 高吞吐 流量感知 负载均衡
分类号: TN929.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44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WMN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无线Mesh网络(Wireless Mesh Networks,WMN)是一种新型的无线多跳网络结构,它继承了WLAN和MANET两者的优点,具备网状的拓扑结构和自组织、自适应的组网方式,可提供高速稳定的端到端无线传输。WMN的出现,为商业化的“最后一公里”无线宽带接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路由协议是WMN研究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然而,现有已提出的若干协议尚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因此,有必要针对WMN的特征,研究和设计新的路由协议,提高WMN的网络性能。首先,本文介绍了WMN的背景、基本概念和应用需求,总结WMN中的主要研究领域、相关的研究项目、标准及商业产品,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标和思路,并在第二章对当前在路由协议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详细、全面的综述。随后,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本文针对骨干型WMN和混合型WMN两种不同的无线网络应用场景,分别设计了相应的路由协议,以期能更好的发挥WMN的性能优势。这也是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骨干型WMN路径容量的理论分析模型和多项式时间算法:由于已有研究证明,在多信道多无线接口的无线网络中,路径容量的计算是NP-Hard问题。因此,为测量骨干型WMN中给定路径的最大容量,我们在第三章给出了路径容量的理论分析模型,将之转换成为带约束最优化问题,并通过引入贪心策略,实现了基于本地虚拟报文探测的多项式时间的启发式算法PCEAGS。模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较为准确的评估路径容量,且不会引入额外的网络负载。满足端到端高吞吐的路由协议:为实现端到端高吞吐的路由协议,我们在第四章深入总结了现有路由度量的不足,并在第三章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以路径剩余容量作为新的路由度量,针对不同类型的信道占用状况进行总结,给出了路径剩余容量的计算公式。接着,以端到端吞吐量为优化目标,设计了端到端高吞吐路由协议EHTR,并详细讨论了路由发现机制,解决了路由失效的维护问题。模拟实验结果证实,EHTR能显著提高WMN中的端到端吞吐量。混合型WMN基于局部拓扑的动态信道分配策略:对于混合型WMN而言,WMN的多信道多无线接口的资源优势,使其能提供端到端的高带宽传输,然而也带来了信道分配的复杂问题。研究证明,多信道多无线接口的网络中,信道分配亦是NP-Hard问题。因此,我们在第四章提出基于局部信息的自适应信道分配算法LICA,仅使用局部网络拓扑和邻居节点的信道使用状况,结合启发式信息,自适应的进行信道分配,并避免了信道分配震荡问题。仿真实验表明,LICA算法的计算复杂度低,扩展性良好,且具备负载均衡的特性。基于流量感知的负载均衡路由协议:由于无线信道广播传输的物理特性,导致WMN中更容易出现拥塞,从而引起频繁的信道冲突,严重降低网络整体性能。为解决此问题,我们在第六章提出基于流量感知的负载均衡路由协议TLR,以第五章中的信道分配研究为基础,同时兼顾端到端的公平性传输,结合拥塞控制、流量感知等进行跨层协议设计。仿真模拟的结果显示,TLR能平衡全网的流量负载,保障了端到端的公平性传输,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本文对WMN路由协议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针对骨干型WMN和混合型WMN两种WMN应用场景,提出了相应的路由解决方案。然而,在WMN的路由协议领域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挑战性问题,包括安全路由、多径路由和QoS路由等等。

全文目录


摘要  11-13
ABSTRACT  13-15
第一章 绪论  15-37
  1.1 研究背景  15-16
  1.2 WMN的基本概念  16-19
    1.2.1 WMN的组成  16
    1.2.2 WMN的体系结构  16-18
    1.2.3 WMN的特征  18-19
  1.3 WMN的实际应用需求  19-22
  1.4 WMN的相关研究项目、标准及市场产品  22-26
    1.4.1 国内外主要研究项目  22-25
    1.4.2 WMN相关标准的进展  25-26
    1.4.3 相关产品及解决方案  26
  1.5 WMN的主要研究问题  26-34
    1.5.1 WMN的设计目标及影响性能的主要因素  27-28
    1.5.2 物理层传输技术  28-29
    1.5.3 数据链路层研究  29-31
    1.5.4 网络层协议研究  31-32
    1.5.5 传输层协议研究  32-33
    1.5.6 应用层协议研究  33
    1.5.7 跨层协议设计  33
    1.5.8 安全协议研究  33-34
  1.6 本文研究目标、内容与思路  34-35
  1.7 本文的结构安排  35-36
  1.8 本章小结  36-37
第二章 WMN路由协议的相关研究分析  37-49
  2.1 概述  37
  2.2 路由度量(Routing Metric)  37-40
    2.2.1 基于广播的主动探测式路由度量  38-39
    2.2.2 自适应(Adaptive)路由度量  39-40
  2.3 信道分配(Channel Assignment)  40-41
    2.3.1 静态信道分配  40
    2.3.2 动态信道分配  40-41
    2.3.3 混合信道分配  41
  2.4 路由算法(Routing Algorithm)  41-44
    2.4.1 单路径路由  42-44
    2.4.2 多路径路由  44
    2.4.3 非路径路由  44
  2.5 跨层协议设计(Cross-Layer Protocol Design)  44-46
    2.5.1 共享状态参数  45-46
    2.5.2 协议层简化  46
  2.6 本章小结  46-49
第三章 路径容量的分析模型及虚拟探测算法  49-61
  3.1 概述  49
  3.2 相关工作  49-51
    3.2.1 解析建模方式  49-50
    3.2.2 报文探测方式  50-51
  3.3 网络模型及相关假设和约束条件  51-52
    3.3.1 假设条件  51
    3.3.2 网络模型  51
    3.3.3 相关约束条件  51-52
  3.4 问题描述  52-54
  3.5 算法设计与分析  54-57
    3.5.1 启发式条件  54-56
    3.5.2 算法的正确性及时间复杂度分析  56-57
  3.6 模拟实验与分析  57-59
  3.7 本章小结  59-61
第四章 满足端到端高吞吐的路由协议  61-83
  4.1 概述  61-62
  4.2 相关工作  62-64
    4.2.1 对现有路由度量的反思  62
    4.2.2 路由协议的再分析  62-64
    4.2.3 高吞吐路由协议的研究进展  64
  4.3 问题描述  64-65
    4.3.1 前提假设  64-65
    4.3.2 网络模型  65
    4.3.3 形式化描述  65
  4.4 新的路由度量:路径剩余容量  65-68
    4.4.1 路径剩余容量的定义  65-66
    4.4.2 路径剩余容量的计算  66-68
  4.5 端到端高吞吐路由协议的分析与设计  68-76
    4.5.1 全局拓扑的存储  68-69
    4.5.2 路由发现和选择机制  69-72
    4.5.3 路由表的更新和维护  72-74
    4.5.4 路由失效的修复  74
    4.5.5 收敛性分析  74-75
    4.5.6 EHTR的完整流程图  75-76
  4.6 模拟实验与结果分析  76-81
    4.6.1 模拟环境及参数设置  76-77
    4.6.2 结果分析  77-80
    4.6.3 平滑因子α的影响  80-81
  4.7 本章小结  81-83
第五章 基于局部信息的自适应信道分配策略  83-97
  5.1 概述  83-84
  5.2 相关工作  84
  5.3 网络模型与问题描述  84-86
    5.3.1 网络模型及相关定义  85-86
    5.3.2 问题描述  86
  5.4 启发式信息和限定条件  86-89
    5.4.1 拓扑不变  86-87
    5.4.2 同步互斥  87-88
    5.4.3 负载自适应  88-89
  5.5 算法设计与分析  89-93
    5.5.1 保持网络拓扑结构  89-90
    5.5.2 避免同步更新  90-91
    5.5.3 优化信道分配方案  91-93
  5.6 模拟实验与结果分析  93-95
  5.7 本章小结  95-97
第六章 基于流量感知负载均衡路由协议  97-111
  6.1 概述  97-98
  6.2 相关工作  98-99
  6.3 问题描述  99-100
    6.3.1 网络中业务负载的均衡  99-100
    6.3.2 端到端传输的公平性  100
  6.4 TLR的设计与实现  100-106
    6.4.1 TLR的体系结构  101-102
    6.4.2 节点负载的感知  102-103
    6.4.3 路由发现及路由表更新  103-105
    6.4.4 信道的自适应分配  105-106
    6.4.5 公平性传输的调度  106
  6.5 模拟实验与结果分析  106-109
    6.5.1 模拟环境与参数设置  106
    6.5.2 结果分析  106-109
  6.6 本章小结  109-111
第七章 结束语  111-115
  7.1 本文工作总结  111-112
  7.2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点  112-113
  7.3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113-115
参考文献  115-126
致谢  126-127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127

相似论文

  1. 随机路由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研究与应用,TN929.5
  2. 基于Linux集群系统的负载均衡算法研究及在Webgis中的应用,TP393.05
  3. 基于QoS的无线Mesh网络路由协议及相关技术的研究,TN929.5
  4. RFID数据清洗处理策略与算法,TP391.44
  5. 分布式内存数据库存储研究,TP311.13
  6. 并行与分布入侵检测技术研究,TP393.08
  7. 基于负载均衡的3G视频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N919.8
  8. 基于GIS技术的北京移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二期设计与实现,P208
  9. 多下一跳路由机制下的QoS研究,TP393.02
  10. 面向数据中心网络的新型交换机制研究,TP393.08
  11. 负载均衡技术在防伪税控系统中的应用,F812.42
  12. 异构分布式网络环境的资源管理策略研究,TN929.5
  13. 面向广域网的分布式搜索引擎中任务调度技术的研究,TP391.3
  14. 智能优化任务调度算法的研究与应用,TP301.6
  15. 面向查询操作的元数据服务器集群负载均衡方法研究,TP393.05
  16. 银行计算机网络高可用模型研究,TP399-C2
  17. 数据分区架构下负载均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TP393.02
  18. 服务器集群系统请求调度与高可用性研究,TP393.05
  19. 基于多核的任务调度研究与实现,TP332
  20. 分布式指挥系统分层多任务调度研究,TP301.6
  21. 基于应用协议解析的分布式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研究,TP393.08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 无线通信 > 移动通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