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多尺度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作 者: 李璐
导 师: 蔡崇法;史志华
学 校: 华中农业大学
专 业: 资源环境信息工程
关键词: 南水北调 水源区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多尺度
分类号: X82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9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丹江口库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在水质安全和净化上具有重要作用,对整个南水北调工程及汉江盆地的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境的特征及生态环境主要问题,借鉴集成研究思路,基于丹江口水库水源区土地利用、森林植被现状及时空变化特征,结合地形、地质、地貌、土壤、降雨等自然环境因子,从“水源区—库区—小流域”多尺度、多方位、多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研究生态环境状况、林地变化、土壤侵蚀、非点源污染的时空特征、土地利用的水文响应,全面了解研究区生态环境状况,并提出相关综合整治对策和措施,加强水源区生态环境建设,确保水源区水质安全,为中线水源区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取得以下主要结论和成果:(1)本文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水源区环境信息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模糊层次分析法和GIS相结合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方法。根据水源区生态环境状况及人为影响,生态环境脆弱性分为潜在脆弱性、轻度脆弱性、中度脆弱性、强度脆弱性、极强度脆弱性5个等级。结果显示:水源区整体生态环境处于中度脆弱性;轻度脆弱性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秦岭山区、南部大巴山区及东部环丹江水库周边区域,极强度脆弱性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内丹江口水库北部以及山西省西部。(2)以水源区遥感影像为主信息源,辅以DEM、植被分布图、土地利用图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对该区域20年来森林覆盖的动态变化和区域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了林地分布及其变化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水源区1980年、1990年、2000年林地面积分别为67631km2、61635km2、65051km2,斑块数依次为41790个、71276个、69632个,平均斑块面积为1.62 km2、0.86 km2、0.93 km2,呈破碎化趋势;林地分布主要由海拔、降雨和坡度等因素决定,而林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海拔、坡度和人口。(3)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借助TM数据为信息源,在建立土壤侵蚀解译标志的基础上,对丹江口库区土壤侵蚀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7年间,丹江口库区水土流失状况逐步好转,表现在微度、轻度土壤侵蚀面积呈持续增加,中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呈减小的趋势。土壤侵蚀等级年变化率的排序为:剧烈侵蚀>极强度侵蚀>中度侵蚀>轻度侵蚀>微度侵蚀>强度侵蚀。总体而言,各个等级土壤侵蚀平均重心在经度上的变化大于在纬度上的变化。土壤侵蚀等级之间转化十分复杂,源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库区土壤侵蚀仍处于边治理、边破坏的状态。(4)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1990、2000、2007三期TM影像为基础,解译出土地利用图,辅以DEM、气象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在GIS支持下使用输出系数模型对库区三期非点源污染进行空间模拟和负荷估算。研究结果表明库区非点源污染TN、TP负荷1990~2007年间总量呈增长趋势,2000年以后增长速度加快,整体非点源污染形势恶化。旱地是库区最大TN负荷来源,人是主要TP负荷来源,人口增长、畜禽养殖业对库区TN、TP负荷贡献已经超过了土地利用。河南省淅川县非点源污染最为严重,应成为重点治理区域。(5)以丹江口库区的胡家山小流域为研究区,提取15个集水区对其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胡家山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旱地和林地为主,在各个集水区内,从上游到下游,旱地、居民地面积所占比例逐渐增大,林地所占比例逐渐减少。林地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坡度15°-25°区域,旱地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区域,居民地主要分布在海拔350m以下较为平缓的区域。整体看来,整个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距离河岸两边距离:林地>草地>居民地>农田。对整个胡家山小流域而言,呈现从上游到下游土地利用相对合理指数减少的趋势。(6)结合降雨气候资料和水质监测点的氮素输出数据,引入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对氮素输出的影响。结果表明:胡家山小流域地表水非点源污染比较严重,各支流从上游到下游TN、NO3--N输出浓度呈逐渐增大趋势。林地、荒草地、水域与氮素输出浓度呈负相关;居民地、旱地等与氮素输出浓度显著正相关。在0.01显著水平上,相对高度、坡度和距离三者及其综合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与TN、NO3--N输出浓度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其相关程度高于加权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百分比之和Lw,高于任何单一土地利用类型。说明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对于发生非点源污染的空间风险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可以作为非点源污染空间风险评价的有用方法。(7)提出以整个中线水源区为治理范围,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以生态环境改善、水质保障为中心,采取整体规划,划整为零,再以零凑整,实现整个中线水源区的综合治理。水源区尺度侧重跨区域机构建立、开展水功能区划、建立特色生态保护区,并加强林地管理;库区尺度要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加强水土流失和非点源污染综合防治;小流域综合治理包括水土保持工程、生态农业、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农村污染资源化及植被缓冲带重建等。

全文目录


摘要  12-15
ABSTRACT  15-19
1 引言  19-36
  1.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19-21
  1.2 选题依据  21-22
  1.3 水源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研究现状  22-27
    1.3.1 水源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2-24
    1.3.2 水源区生态环境研究现状  24-27
  1.4 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路线  27-33
    1.4.1 指导思想  27-31
    1.4.2 研究目标  31-32
    1.4.3 研究内容  32-33
    1.4.4 拟采取的技术路线  33
  1.5 特色与创新  33-36
2 水源区生态环境状况研究  36-78
  2.1 水源区概况  36-41
    2.1.1 水源区范围  36-38
    2.1.2 自然地理概况  38-40
    2.1.3 社会经济现状  40-41
    2.1.4 土地利用现状  41
  2.2 水源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41-63
    2.2.1 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进展  42-46
    2.2.2 数据与方法  46-55
    2.2.3 评价结果与分析  55-62
    2.2.4 小结  62-63
  2.3 水源区森林覆盖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63-78
    2.3.1 林地变化研究进展  63-67
    2.3.2 数据与方法  67-70
    2.3.3 结果与讨论  70-76
    2.3.4 小结  76-78
3 丹江口库区生态环境状况研究  78-116
  3.1 丹江口库区概况  78-84
    3.1.1 自然条件概况  78-81
    3.1.2 社会经济条件概况  81-84
  3.2 丹江口库区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研究  84-104
    3.2.1 土壤侵蚀研究进展  84-87
    3.2.2 研究方法  87-90
    3.2.3 丹江口库区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分析  90-103
    3.2.4 小结  103-104
  3.3 丹江口库区面源污染评价分析  104-116
    3.3.1 非点源污染研究方法  104-107
    3.3.2 数据与方法  107-111
    3.3.3 丹江口库区非点源污染分析  111-115
    3.3.4 小结  115-116
4 典型小流域生态环境状况研究  116-144
  4.1 小流域概况  116-118
    4.1.1 自然环境概况  116-117
    4.1.2 社会经济特征  117-118
    4.1.3 非点源污染现状  118
  4.2 基于格局-过程理论的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  118-121
  4.3 小流域土地利用结构研究  121-131
    4.3.1 研究方法  121-124
    4.3.2 小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124-131
    4.3.3 小结  131
  4.4 小流域将景观格局对氮素输出的影响  131-144
    4.4.1 研究方法  131-134
    4.4.2 景观结构对氮素输出的影响  134-142
    4.4.3 小结  142-144
5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对策与措施  144-150
  5.1 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144-146
    5.1.1 建立跨区域机构,完善管理机制  144-145
    5.1.2 开展水功能区划,制定分级管理细则  145
    5.1.3 建立特色生态保护区,建立保护区补偿机制  145
    5.1.4 加强林地管理,保护森林资源  145-146
  5.2 库区生态环境保护重点  146-148
    5.2.1 做好移民安置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  146-147
    5.2.2 加强水土流失和非点源污染综合防治  147-148
  5.3 小流域综合治理  148-150
    5.3.1 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148
    5.3.2 发展生态农业  148-149
    5.3.3 土地利用合理配置  149
    5.3.4 农村污染资源化及治理  149
    5.3.5 植被缓冲带重建  149-150
6 结论与建议  150-153
  6.1 结论  150-152
  6.2 建议  152-153
参考文献  153-169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其他成果  169-172
致谢  172

相似论文

  1. 空中目标抗干扰识别跟踪系统,TN215
  2. 基于多尺度分析的图像融合算法研究,TP391.41
  3. 基于小波变换的信号稀疏表示及其在图像去噪中的应用,TP391.41
  4. 水下目标的视觉检测与识别,TP391.41
  5. 动作表面肌电信号的非线性特性研究,TH772
  6. 基于HVS的图像质量评价研究,TP391.41
  7. 基于ML_pLSA模型和特征包算法的目标识别方法,TP391.41
  8. 多尺度信息融合算法研究,TP202
  9. 面向复杂产品的质量满意控制技术研究,F273.2;F224
  10. 一类订单型产品的混合配置实例求解与非标方案评价技术及应用,F224
  11. 多尺度分割技术在高分辨率影像信息提取中的应用研究,TP751
  12. 股骨多尺度有限元分析,R318.01
  13. 基于小波变换和EMD的图像边缘检测算法研究,TP391.41
  14. 一种基于surfacelet变换的边缘检测算法,TP391.41
  15. 高配准率快速图像配准算法研究,TP391.41
  16. 区域地质环境遥感调查数据分析及应用研究,P627
  17. 国界电子地图自适应显示的研究与实践,P283
  18. 嵌入式GIS中多尺度道路网路径规划方法的研究,P208
  19. 等高线回放算法及DEM精度评估研究,P208
  20. 周期复合材料弹性问题的多尺度分析及混合元方法,O411.1
  21. 轴向运动矩形板的非线性谐波共振研究,O322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 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 生物评价、生态评价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