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沉积体系研究

作 者: 郭德运
导 师: 李文厚
学 校: 西北大学
专 业: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 上古生界 层序地层 沉积体系 物源分析 砂体展布 富集规律 远景区块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501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多年来的勘探及开发证明了鄂尔多斯盆地是中盆地国天然气勘探最有潜力的盆地之一,针对上古生界气藏在盆地东部(研究区)认识程度非常低的现状,本论文采用地质与野外剖面观测、岩心观察描述与室内分析鉴定相结合,资料统计、单因素分析与综合作图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深入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的沉积相类型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恢复了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的沉积演化历史,从宏观角度揭示了沉积相及砂体的平面分布、纵向演化特征,进而探讨了研究区气藏形成及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最终对远景勘探区域进行预测。为研究区气藏的进一步勘探与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首先,在地层划分和对比基础上,把研究区石炭-二叠系上古生界划分为2个Ⅰ级层序(超长期基准面旋回)、8个Ⅱ级层序(相当于长期基准面旋回)、22个Ⅲ级层序(中期基准面旋回),建立了研究区上古生界的层序地层格架。与此同时,在此格架内在对大量岩心宏观和微观特征描述的基础上,从岩石学特征、粒度分布特征、沉积构造特征、遗迹化石特征以及测井相特征等五方面,总结出研究区的各类沉积相的相标志,为沉积相的识别和划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其次,通过对相标志的识别和对反映沉积相纵向演化的基干剖面的分析,将研究区上古生界石炭系本溪组-二叠系石千峰组划分为4个沉积体系、8个亚相和若干个微相。其中以稳定的内陆湖泊-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为主。盆地的克拉通特征,决定了盆地内油气藏的富集主要受控于沉积体系内砂体展布的分布规律,‘因此,在前人对盆地各地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盆内石炭-二叠系的物源,对研究区内沉积相及砂体展布规律及特征有了更为客观及真实的认识。最后将这种理论上升为实践,探讨了研究区的天然气富集规律,并预测了研究区内上古生界气藏的远景勘探区域。本次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多年来在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中取得的实践经验,结合近几年来(特别是最近3年来)研究区内尤其是延长矿区的气井资料,对多年来受种种因素制约而没有开展详细研究的研究区的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沉积相及砂体展布规律研究。2.建立了研究区上古生界的层序地层格架,并首次尝试探讨了该区层序地层对区内油气富集的影响。3.以生、储、盖、圈、运、保成藏要素为出发点,并对比邻区(盆地北部及东北部)的天然气成藏规律探讨了区内天然气成藏的规律,最后结合区内气井试气资料,预测了区内纵向上分布的有利勘探层位以及平面上远景勘探区的位置。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一章 前言  8-17
  1.1 选题来源、依据、目的和意义  8-1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13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13-15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5-16
  1.5 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16-17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17-30
  2.1 区域构造特征及演化  18
  2.2 地层特征  18-26
  2.3 古气候特征  26-30
第三章 沉积相标志  30-44
  3.1 沉积学标志  30-37
  3.2 古生物标志  37
  3.3 测井相分析  37-39
  3.4 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解释  39-42
  3.5 粒度概率曲线  42-44
第四章 沉积体系及其主要特征  44-56
  4.1 陆相沉积体系划分及其特点  44-49
  4.2 湖泊沉积体系  49-50
  4.3 海相及海陆交互相沉积体系  50-56
第五章 物源分析  56-74
  5.1 物源研究方法  56-60
  5.2 盆地周缘古陆特征  60-62
  5.3 轻矿物特征与物源分析  62-69
  5.4 重矿物特征  69-72
  5.5 古水流分析  72-74
第六章 沉积相带展布特征  74-94
  6.1 区域沉积发育史  74
  6.2 沉积相带平面展布  74-86
  6.3 沉积相垂向展布  86-94
第七章 沉积层序的识别与划分  94-106
  7.1 层序地层的识别  94-96
  7.2 准层序组的识别  96-97
  7.3 最大海(湖)泛面的识别  97
  7.4 体系域的识别  97-98
  7.5 层序的划分  98-100
  7.6 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100-101
  7.7 层序格架内的油气聚集  101-106
第八章 气藏富集规律与有利区块预测  106-130
  8.1 气层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  106-110
  8.2 气藏形成的控制因素  110-120
  8.3 勘探远景预测  120-129
  8.4 勘探方向综述  129-130
结论与认识  130-132
参考文献  132-142
致谢  142-143

相似论文

  1. 渤海湾盆地北部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分布规律,P618.13
  2. 南华北盆地周口坳陷油气储层沉积学研究,P618.13
  3.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晚奥陶世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P618.13
  4.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3油层组沉积相与沉积环境分析,P618.13
  5. 华北地区下古生界礁滩型储层形成机制与分布规律,P618.13
  6. 宁东地区延安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P618.13
  7. 元宝山凹陷烃源岩系沉积体系与层序地层分析,P539.2
  8. 波浪作用下海滩沉积物的动力学行为,P736.21
  9. 南黄海西部陆架区底质沉积物沉积特征与物源分析,P736.21
  10. 祥云地区三叠系层序地层学研究,P539.2
  11. 塔里木盆地古城低凸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沉积储层特征研究,P618.13
  12. 东北地区下古生界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P534
  13. 濮城油田沙二上1油藏层序、沉积相及三维地质建模研究,P618.13
  14. 吉林油田海坨子地区泉四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沉积微相研究,P618.13
  15. 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测定研究,X831
  16. 华北东部晚古生代层序古地理研究,P531
  17.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镇北地区延长组长8油组沉积微相研究,P618.13
  18. 南华北地区中晚二叠世层序地层学及古地理研究,P539.2
  19.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露头奥陶系层序地层学研究,P539.2
  20. 西乌旗地区古生代地层格架及油气远景,P618.13
  21. 韦2断块精细油藏描述,P618.1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