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顿河哥萨克的群体精神真理探寻与历史悲剧

作 者: 曹海艳
导 师: 荣洁
学 校: 黑龙江大学
专 业: 俄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顿河哥萨克 《静静的顿河》 群体精神真理 历史性悲剧
分类号: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俄罗斯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文化—历史的方法、文化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与方法,深入探讨了顿河哥萨克群体在20世纪初期战争与革命的时代里的精神真理求索,及其在社会历史大潮的冲击下必将失败的悲剧性历史命运。本文分为绪论、3个章节和结论,共5个部分。在绪论中,我们系统梳理了中国和俄罗斯对《静静的顿河》的研究状况,并对本文选题的目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作了详细的论述。第一章深入探究了哥萨克的群体性格特征及其历史地位与作用,并分析了肖洛霍夫笔下顿河哥萨克对群体精神真理的探寻过程。第二章从社会政治生活和爱情生活角度探讨了葛利高里·麦列霍夫个人的命运历程。对人生价值与意义、对自由与正义等普遍人类价值的求索,对激情与圣洁完美结合的理想之爱的渴望是其精神探寻的主要内容,但二者都以失败告终,作家以此揭示出顿河哥萨克群体的悲剧性历史命运。第三章解析了“家园”和“孩子”对葛利高里精神探寻的重要意义。回归家园,过上和平的劳动生活是以他为代表的顿河哥萨克群体精神探寻的重要内容。在结论中,我们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并指出,葛利高里一生的悲剧不仅是其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顿河哥萨克群体历史命运的真实写照。这一群体对精神真理的求索与当时的历史环境发生了尖锐的冲突,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造成了一种历史性的悲剧。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7
Abstract  7-15
绪论  15-42
第一章 哥萨克群体与精神真理追寻  42-85
  第一节 特殊的社会群体——哥萨克  42-57
    一、哥萨克的起源与发展  42-48
      (一) 哥萨克的产生  43-45
      (二) 哥萨克的崛起  45-47
      (三) 哥萨克的没落与复兴  47-48
    二、俄罗斯历史激流中的特殊群体  48-57
      (一) 追求自由的精神渴求  49-51
      (二) 多神教信仰的激情与十字架下的虔诚  51-54
      (三) 俄罗斯的“战神”  54-57
  第二节 俄罗斯文学视阈下的哥萨克  57-83
    一、共享追寻精神的哥萨克  57-66
      (一) 追求自由与正义的哥萨克  58-61
      (二) 捍卫东正教信仰的哥萨克  61-64
      (三) 与自然和谐同一的哥萨克  64-66
    二、顿河哥萨克群体与肖洛霍夫  66-83
      (一) 顿河、草原与哥萨克  67-69
      (二) 封闭社会里的“自由人”  69-73
      (三) 历史大潮中求索的哥萨克  73-83
  本章小结  83-85
第二章 顿河哥萨克的苦难历程  85-137
  第一节 多样的“苦难”:战争阴霾下的众生  85-96
    一、普通哥萨克的“苦难”  87-90
    二、地主和商人的“苦难”  90-92
    三、战争参与者的“苦难”  92-96
  第二节 艰难的心路之旅  96-112
    一、“人的命运”:摇摆与彷徨中的求索  97-103
      (一) 良心的审判  98-99
      (二) “桃花园”的生活理想  99-101
      (三) “心灵的运动”  101-103
    二、“人的魅力”:求索中的人性流露  103-112
      (一) 麻木与冷漠中的显现  104-105
      (二) 美好而高尚的心灵  105-109
      (三) 仇恨与疯狂的对立面  109-112
  第三节 激情与圣洁的抉择  112-134
    一、野性的诱惑与崇高的魅力  112-122
      (一) 野性之爱  112-117
      (二) 崇高之美  117-122
    二、爱的两难之境  122-134
      (一) 相交的“平行线”  122-128
      (二) 理想之爱的乌托邦  128-134
  本章小结  134-137
第三章 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回归  137-182
  第一节 家园:生长的天与地  138-159
    一、“家”之内蕴  138-145
      (一) “家园”的一般意义  138-139
      (二) 俄罗斯人的“家园”观念  139-143
      (三) 肖洛霍夫的“家园”观念  143-145
    二、情所系、心所依之地  145-153
      (一) 思想转变的中转站  146-148
      (二) 疲惫心灵的休憩之地  148-151
      (三) 探索灵魂的最后归宿  151-153
    三、起始与回归  153-159
      (一) 个人的命运  153-155
      (二) 家园的命运  155-159
  第二节 孩子:永恒生命的象征  159-179
    一、孩童情结  159-166
      (一) “孩童情结”的由来  160-162
      (二) “孩童”的多重内涵  162-166
    二、爱的使者  166-171
      (一) 传递爱的使者  166-169
      (二) 呼唤爱的使者  169-171
    三、永恒的追寻  171-179
      (一) 以生命消解死亡  172-175
      (二) 以生命彰显求索  175-179
  本章小结  179-182
结论 理想与现实之间:历史悲剧一种  182-190
参考文献  190-205
致谢  205-206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206-207
详细摘要  207-220

相似论文

  1. 《静静的顿河》在当代中国的接受研究(1949-2008),I512
  2. 由现代意识解读《静静的顿河》的悲剧性,I512.0747.330
  3. 哥萨克与自然,I512
  4. 论列夫·托尔斯泰小说的生态女性主义观,I512.074
  5. 布尔加科夫作品中的讽刺艺术,I512.074
  6. 论马卡宁的小说创作,I512.074
  7. 娜·苔菲创作中的笑,I512.074
  8. 诗性启示:托尔斯泰小说诗学研究,I512.074
  9. 从索尔仁尼琴的宗教观分析《马特辽娜的家》和《癌病房》中的女性形象,I512.074
  10. 为了心爱的“丑女子”,I512.074
  11. 《卡拉马佐夫兄弟》的隐喻性,I512.074
  12. 契诃夫短篇小说叙事特征研究,I512.074
  13. 布尔加科夫《狗心》体裁诗学研究,I512.074
  14. 从《卡拉马佐夫兄弟》看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的戏剧化,I512.074
  15. 日瓦戈的矛盾与悲剧性,I512.074
  16. 《新垦地》女性形象研究,I512.074
  17. 论艾特玛托夫小说的假定性艺术特征,I512.074
  18. 顿河之花,I512.074
  19. 长篇小说《我们》创作中的“陌生化”艺术分析,I512.074
  20. 破译《夜猎》的反乌托邦密码,I512.074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