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车下设备与车体间振动传递关系研究

作 者: 邱飞力
导 师: 马术文;张立民
学 校: 西南交通大学
专 业: 机械工程
关键词: 振动传递 隔振评估 谐响应 功率流
分类号: TB53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9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当前国内大力发展高速铁路,列车的运行速度不断提高,车体和设备振动也随之加剧。因此,研究车体与设备之间的振动的传递规律、降低车体和设备的振动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针对高速列车车体和车下设备的振动,结合仿真计算和实测振动加速度信号分析,研究了车体和设备之间的振动传递规律。首先阐述了国内外振动传递关系研究的现状和发展,介绍了能量法分析振动传递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尤其是功率流法的研究应用现状。然后介绍了振动传递的基础理论,并分析对比力传递率、插入损失、振级落差、功率流等常用隔振评估方法。将车体和车下设备简化成单支撑、单激励模型,推导功率流传递率、功率流落差的理论计算公式。接着建立了车体和车下设备的有限元ANSYS模型,针对设备加载激励和车体、设备同时加载激励两种工况,分析车体和车下设备的位移响应幅频特性,总结振动在车体和设备之间传递的一般规律。最后,针对高速列车线路试验,测取车体和车下设备的振动加速度信号。比较列车在不同的速度级别运行下、车下设备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下的振动加速度幅值变化规律。结合测试的加速度信号,编写MATLAB程序进行功率流传递率和落差的计算,并与有限元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车体和车下设备的振动传递关系。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0
第1章 绪论  10-15
  1.1 研究意义  10-11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  11-13
    1.2.1 国外振动传递研究现状  11-12
    1.2.2 国内振动传递研究现状  12-13
  1.3 研究主要内容  13-15
第2章 车体设备振动传递理论  15-29
  2.1 振动传递基本理论  15-17
  2.2 常用隔振表达式  17-23
    2.2.1 力传递率  17-20
    2.2.2 插入损失  20-21
    2.2.3 振级落差  21-22
    2.2.4 功率流  22-23
  2.3 功率流的隔振评估  23-28
    2.3.1 功率流传递率  23-25
    2.3.2 传递功率流落差  25-26
    2.3.3 隔振器的视在质量  26-28
  2.4 小结  28-29
第3章 车体设备振动传递仿真  29-42
  3.1 模型建立和说明  29-31
    3.1.1 车体方向的选择  29
    3.1.2 车体模型  29-31
  3.2 谐响应计算  31-33
    3.2.1 设备激励加载  31
    3.2.2 设备和车体激励加载  31-33
  3.3 设备激励的谐响应分析  33-36
    3.3.1 设备激励车体响应  33-34
    3.3.2 牵引变压器激励设备响应  34-35
    3.3.3 非激励设备的响应  35-36
  3.4 车体设备激励的谐响应分析  36-41
    3.4.1 车体边梁的谐响应  36-38
    3.4.2 车下激励设备的谐响应  38-39
    3.4.3 非激励设备的谐响应  39-40
    3.4.4 车体激励部位的响应  40-41
  3.5 小结  41-42
第4章 车体设备振动传递测试  42-64
  4.1 车体和设备振动测试  42-43
    4.1.1 测试系统  42
    4.1.2 测点布置  42-43
  4.2 测试信号的时域分析  43-51
    4.2.1 换气设备未工作状态  43-47
    4.2.2 换气装置工作状态  47-51
  4.3 功率流的估计  51-61
    4.3.1 换气装置未工作状态  53-57
    4.3.2 换气装置工作状态  57-61
  4.4 计算结果分析  61-63
  4.5 小结  63-64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64-66
致谢  66-67
参考文献  67-70
附录  70-73
  附录1 单支撑单激励系统功率和力传递率计算程序  70-71
  附录2 设备至车体的功率流计算程序  71-73
  附录3 某动车设备和车体参数表  73

相似论文

  1. 蒸汽管路系统结构振动研究,TK284.1
  2. 下肢肌肉力量对冲击振动在人体中传递的影响,G804.2
  3. 树脂混凝土机床床身的动静态特性研究,TG502.3
  4. 小型离心风机试验台振动性能及叶轮强度研究,TK83
  5. 裂纹叶片动态特性与疲劳试验监测系统研究,O346.1
  6. 基于多领域混合建模的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振动与噪声分析技术,TB535
  7. BHS40110型博后筛动力学性能及振动模态研究,TD452
  8. 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功率传输和控制研究,TM724
  9. 基于ANSYS的振动装药系统动力学分析,TJ410.34
  10. 考虑安装误差的角接触球轴承的可控性分析,TH133.3
  11. 浮筏隔振系统功率流传递特性及筏架有限元动力学分析,TB535.1
  12. 结构振动隔振模型的研究,TB535.1
  13. 基于CAE的某款摩托车振动及其控制研究,U483
  14. 基于三维轨道结构模型的轨道振动传递特性研究,U213.2
  15. 齿轮箱系统振动噪声特性的统计能量分析,TH132.41
  16. 基于能量有限元的柔性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研究,TB535.1
  17. 随钻压力测量装置关键部件的振动分析与研究,TE21
  18. 潜艇典型舱段结构声学优化设计研究,U674.76
  19. 机车荷载对多年冻土区桥梁桩基础稳定性影响研究,U443.15
  20. 应用于空间机械臂的行星减速器设计与研究,TH132.46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一般工业技术 > 声学工程 > 振动、噪声及其控制 > 振动和噪声的控制及其利用 > 隔振、减振材料与结构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