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金融危机对中日韩三国经济的影响及政府的对策效应研究

作 者: 牟晓云
导 师: 石柱鲜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数量经济学
关键词: 金融危机 MIMIC模型 危机传染性 金融危机预警 中日韩三国
分类号: F831.59;F114.4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1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日韩三国经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出口受阻、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日本甚至出现严重衰退等等。另外,日本和韩国还受到债务问题的困扰,而中国则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随着欧美债务问题的接连出现,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的影响还在不断深化。日本和韩国作为我国的重要的邻国以及开放经济的先行者其很多危机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学习和吸取。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金融危机最显著的特性就是传染性,随着我国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危机对我国的传染效应也越发明显。因此,对危机传染性的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这方面,韩国的经验尤其值得我们学习,与1997年韩国金融体系的不堪一击不同,2008年的金融危机韩国表现出了较好的抗危机能力,这主要得益于其在亚洲金融危机后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本文通过建立中日韩三国金融危机模型得到影响三国“危机强度”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引入传染变量对三国金融危机传染渠道进行检验。本文利用美国“危机强度”与中日韩三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因果关系检验具体分析了这次危机对三国经济的影响。最后,结合三国“危机强度”和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走势对中日韩三国的危机政策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具体来说,本文包含以下内容:第1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写作的背景和意义、文中相关概念的界定、论文的写作思路和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和不足。第2章为金融危机理论及预警方法,这一章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目前关于金融危机的四代模型、经典的危机预警方法以及预警方法的新发展。金融危机理论以及预警方法是建立金融危机模型时指标选择的理论基础,只有明确金融危机发生的内在原因才能选择出适当的指标来建立金融危机模型,而其他预警方法的经验对于指标的选择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第3章为基于MIMIC模型的金融危机模型,这一章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Rose和Spiegel(2009)提出利用结构方程模型中的MIMIC模型建立金融危机模型,他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这一模型对于截面数据效果并不理想,但对于单一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却是有效果的。本文第三章就利用这一方法分别建立了中日韩三国金融危机模型,根据模型对外生变量的选择可以发现导致三个国家金融市场波动的深层次原因。第4章为危机传染性对中日韩三国的影响,这一章是对第三章的有效补充。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危机的传染性越来越强,特别是这次的金融危机其传染性是十分明显的。本文根据传染理论中的“溢出效应”和“共同冲击”选择了传染指标,并将其引入第三章建立的模型中进行检验,从而找出中日韩三国在这次危机中受到传染的渠道。第5章为美国金融危机对中日韩三国经济的影响,这一章利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来具体判断美国金融危机对中日韩三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美国的金融危机以及金融危机发生后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对中日韩三国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美国采取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直接导致了新兴市场国家(中国、韩国)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的明显加大。因此,在比较中日韩三国在这次危机中的表现时美国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第6章为中日韩三国政府的危机对策效应分析,这一章根据各国政府在危机中所采取的各项政策以及这些政策的效果来进行比较研究,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未来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通过以上内容的研究,本文得到如下结论:1.根据Rose和Spiegel(2009)的研究并结合金融危机理论以及相关的实证研究,本文选择了9个外生变量和3个内生变量建立了如图3-2的MIMIC9-1-3的金融危机模型。2.通过对中日韩三国金融危机模型的估计我们发现,对于中国来说,人民币升值压力、外汇储备结构性问题以及过高的房价是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于日本和韩国来说除了由金融危机引起的国内信贷问题外,最严峻的是其债务问题。而在债务问题上两国又是有所不同的,日本的债务虽然结构上比较合理,但其政府债务规模过大。韩国虽然债务规模不大且财政状况良好,但在债务的期限结构上存在很大问题。3.传染渠道检验结果说明,2008年金融危机对中日韩三国的贸易传染渠道都是存在的;对中国和韩国的金融传染渠道是存在的;而对中国共同冲击传染渠道也是存在的。4.美国“危机强度”指标与中日韩三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说明,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的GDP增长率和失业率产生显著影响;对日本的实际GDP、失业率和贸易差额产生影响;对韩国的实际GDP和贸易差额产生影响。5.根据中日韩三国“危机强度”指标和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近期走势对三国危机对策的效应进行评价。如果不考虑传染因素韩国“危机强度”最高,其次是日本,最后是中国;如果考虑传染因素三国的“危机强度”相差无几。从“危机强度”和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近期的走势来看,韩国的危机对策效果比较理想。而中国目前面临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日本则又一次陷入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另外,日本和韩国的经验给我国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首先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要避免人民币过快升值;其次要加快从“藏汇于国”向“藏汇于民”的转换,不断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再次金融市场开放的同时要加强金融监管;第四,经济发展中科技创新的力量不容忽视;最后韩国的通货膨胀目标制给我国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2011年欧美债务问题的出现再次说明金融危机的影响还远没有结束,因此我们要充分总结2008年金融危机中的经验和教训,并参考日本和韩国的发展经验,来不断提高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

全文目录


摘要  4-7
Abstract  7-13
第1章 绪论  13-25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3-16
  1.2 基本概念界定  16-20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20-22
  1.4 研究方法  22-23
  1.5 主要的创新和不足  23-25
第2章 金融危机理论及预警方法  25-47
  2.1 金融危机综述  25-28
  2.2 金融危机理论  28-38
  2.3 经典的金融危机预警方法  38-42
  2.4 金融危机预警方法的新发展  42-45
  2.5 本章小结  45-47
第3章 基于MIMIC 模型的金融危机模型  47-74
  3.1 MIMIC 模型  47-51
  3.2 模型指标体系的构建  51-58
  3.3 中国金融危机模型  58-64
  3.4 日本金融危机模型  64-68
  3.5 韩国金融危机模型  68-72
  3.6 本章小结  72-74
第4章 危机传染性中日韩三国的影响  74-95
  4.1 金融危机传染理论  74-80
  4.2 贸易传染渠道检验  80-86
  4.3 金融传染渠道检验  86-90
  4.4 共同冲击的检验  90-93
  4.5 本章小结  93-95
第5章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日韩三国经济的影响  95-114
  5.1 美国“危机强度”指标  95-97
  5.2 相关计量方法  97-102
  5.3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02-106
  5.4 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106-109
  5.5 金融危机对韩国经济的影响  109-112
  5.6 本章小结  112-114
第6章 中日韩三国政府的危机对策效应分析  114-126
  6.1 中日韩三国“危机强度”比较  114-117
  6.2 中日韩三国政府的危机对策  117-121
  6.3 中日韩三国政府的危机对策效应  121-124
  6.4 本章小结  124-126
结论  126-130
参考文献  130-139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139-140
致谢  140

相似论文

  1. 国际金融危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A811
  2. 后金融危机时代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关系调适研究,F249.26
  3. G公司战略选择与研究,F426.6
  4. 名牌企业的抗金融危机能力研究,F272;F224
  5. 我国地方政府应对金融危机若干对策研究,F831.59
  6. 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研究,F275
  7.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F276.3
  8.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监督研究,F233
  9. 当前金融危机对中日经贸合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F752.7
  10. 当前金融危机对中俄经贸合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F125.5
  11.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问题研究,F719
  12. 金融危机背景下黑龙江省对俄贸易问题研究,F752.8
  13. 对后危机时代中国出口问题的研究,F752.62
  14. 金融危机前后中国股市与国际股市的联动比较,F831.51;F224
  15. 金融危机下银行救助法律制度适用研究,F832.2
  16.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法律建设的启示,D922.28
  17. 从金融危机论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D922.28
  18.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重读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及启示,A811
  19. 跨国股票市场的金融危机传染效应分析,F831.51;F831.59
  20. 东亚金融危机后韩国证券市场发展对产业结构演进的作用分析,F131.26
  21. 衍生金融工具准则比较研究,F233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世界经济、国际经济关系 > 国际经济关系 > 国际经济合作 > 区域间经济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