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无衍射光的盾构位姿测量系统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作 者: 陈慧
导 师: 赵斌
学 校: 华中科技大学
专 业: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关键词: 盾构 位姿测量 无衍射光 图像处理
分类号: U455.3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盾构是用于地下隧道施工的大型设备,为保证盾构施工质量,使盾构按隧道设计轴线掘进,盾构位姿的精确测量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国外先进的导向系统普遍采用激光测量盾构的位姿,为实现盾构导向系统的国产化,需研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盾构位姿测量系统。本文在深入研究盾构位姿测量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无衍射光中心光斑小、定中精度高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无衍射光技术的盾构位姿测量方法。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如下:研制了基于无衍射光的盾构位姿测量系统,设计了盾构位姿测量系统中的关键设备——无衍射光电子标靶,该标靶在测角量程范围内均能产生高质量的无衍射光斑。针对无衍射光斑的环栅状特点,提出了理想环匹配算法,用于检测无衍射光斑的整体中心,解决了无衍射光斑定中心的难题。分别利用实际采集的无衍射光斑及在模拟光斑中添加各种噪声,验证了理想环匹配算法的精度。实验表明理想环匹配算法精度达到亚像素级,抗干扰能力强。针对无衍射光电子标靶的光学系统难以精确确定光学中心的问题,提出了直接映射标定方法对无衍射光电子标靶进行二维标定,直接将标靶中CCD上的光斑中心位置与全站仪激光的入射角度值联系起来,建立了一一对应的标定数据库;研究了由光斑中心位置反算入射光空间方位角的方法,采用基于Delaunay三角剖分的插值方法,分别在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下的标定数据库中计算了入射光对应的空间方位角,并将两种坐标系下的插值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表明极坐标系下插值得到的空间方位角精度更高。分析了测量过程中全站仪、标靶等各部件引起的误差,推导了盾构位姿测量系统测量姿态角及盾首中心坐标的误差。误差分析表明,盾构姿态角的精度高于1毫弧度,盾首中心坐标的偏差精度达到毫米级。开发了盾构位姿测量软件,实现了盾构姿态与位置的实时测量及计算。设计了两种模拟实验,实验数据分析表明,基于无衍射光的盾构位姿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较高,能满足现场导向的精度要求。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1 绪论  9-23
  1.1 课题来源介绍  9
  1.2 盾构法介绍  9-11
  1.3 盾构导向技术  11-20
  1.4 课题的研究意义  20-21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各章主要内容  21-23
2 无衍射光盾构位姿测量系统原理  23-35
  2.1 无衍射光  23-28
  2.2 盾构姿态角参数  28-29
  2.3 目前标靶法测量盾构水平方位角的方法  29-32
  2.4 基于无衍射光的盾构位姿测量系统  32-33
  2.5 本章小结  33-35
3 无衍射光盾构位姿测量系统研制  35-43
  3.1 无衍射光电子标靶的组成  35-36
  3.2 无衍射光电子标靶的测量原理  36-37
  3.3 无衍射光电子标靶的结构设计  37-40
  3.4 盾构位姿测量系统相关部件介绍  40-43
4 无衍射光光斑定中算法  43-62
  4.1 常见光斑定中算法  43-44
  4.2 无衍射光斑定中的现有方法  44-45
  4.3 无衍射光斑理想环匹配法原理  45-48
  4.4 仿真分析  48-55
  4.5 实验结果  55-57
  4.6 无衍射光斑理想环匹配法重复性实验  57-61
  4.7 本章小结  61-62
5 无衍射光电子标靶的标定方法  62-89
  5.1 传统标定方法存在的问题  62-64
  5.2 无衍射光电子标靶的直接映射标定  64-70
  5.3 直接映射标定法产生误差的因素分析  70-72
  5.4 标定数据的插值  72-81
  5.5 直角坐标系与极坐标系下插值的对比  81-88
  5.6 本章小结  88-89
6 无衍射光电子标靶的姿态角计算方法  89-100
  6.1 结合电子水平仪计算标靶的完整姿态角  89-93
  6.2 计算盾首、盾尾中心的坐标  93-95
  6.3 计算盾构掘进偏差量  95-96
  6.4 盾构位姿测量软件开发  96-99
  6.5 本章小结  99-100
7 实验与误差分析  100-115
  7.1 无衍射光电子标靶测量的误差分析  100-106
  7.2 相对实验验证标靶精度  106-111
  7.3 模拟实验验证标靶精度  111-114
  7.4 本章小结  114-115
8 全文总结与展望  115-117
  8.1 全文总结  115-116
  8.2 展望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116-117
致谢  117-118
参考文献  118-123
附录1 论文中用到的变量介绍  123-125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125

相似论文

  1. 基于CCD图像传感器的温度测量技术研究,TH811
  2. 基于FPGA的数字图像处理基本算法研究与实现,TP391.41
  3. 雾天或背光条件下图像清晰化算法研究及硬件实现,TP391.41
  4. 空间交会接近视觉测量方法研究,TP391.41
  5. 基于嵌入式图像处理单元的运动目标跟踪系统研究,TP391.41
  6. 机械臂视觉伺服系统的研究,TP242.6
  7. 数字图像处理在集装箱检测中的应用研究,TP274.4
  8. 半成型结构在休闲女装中的应用,TS941.2
  9. 基于视觉的番木瓜外观品质检测技术研究,S667.9
  10. 基于机器视觉的光纤几何参数检测研究,TN253
  11. 羊绒与羊毛纤维鉴别系统的研究,TS101.921
  12. 基于计算机视觉对“次郎”甜柿外部品质检测与分级的研究,S665.2
  13.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两相流动特性描述,TP391.41
  14. 车牌识别系统中车牌定位算法的研究,TP391.41
  15. 基于FPGA高清视频车辆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91.41
  16. 群控电梯客流密度实时识别技术研究,TP391.41
  17. 基于神经树的人脸识别方法研究,TP391.41
  18. 地铁盾构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研究,U455.43
  19. 数字型仪表自动识读系统研究,TP391.41
  20. 智能清分机的管理和应用软件设计,TP391.41
  21. 沉积物岩心灰度图像处理技术及其在东海内陆架高分辨沉积记录中的应用,P736.21

中图分类: > 交通运输 > 公路运输 > 隧道工程 > 隧道施工 > 施工机械 > 其他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