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产品内贸易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

作 者: 刘利民
导 师: 崔日明
学 校: 辽宁大学
专 业: 国际贸易学
关键词: 产品内贸易 垂直专业化 产业集聚 地区专业化
分类号: F752;F22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4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与科学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国际分工从产品层面延伸到产品内工序层面,产品内分工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产品内贸易开始日渐增长。这种贸易形式以产品生产过程的分散化为基础,根据不同国家与地区所存在的资源享赋、生产技术、交易成本、制度等因素的差异,将原来生产的过程拆分为不同的生产阶段并分散到不同的国家与地区进行生产。产品内贸易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改变了制造业集聚经济形成的外部环境,因此,其内在形成机制也必然发生变化。主流国际经济学认为成本因素仍然是国际产品内分工的主要动因,因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国际产品内分工带来的规模经济和服务联系成本权衡下一国内部产业集聚的形成机制并运用中国制造业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这将丰富和扩展我国集聚经济形成机制的研究,从而为政策研究提供建议和帮助。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就产品内贸易对一国国内制造业集聚的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理论方面,本文首先用一个新经济地理学模型论证了存在产品内分工的情况下跨国公司产业集聚区位的决定。其次,考察了产品内分工下国际生产网络中跨国公司不同生产模式即国际直接投资和离岸外包对一国产业集聚形态的影响。最后阐述了产品内分工下服务关联程度对集聚的影响。实证方面,本文对中国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现状进行了总体概括,进而运用VSS法测度了中国制造业产品内贸易发展水平和中国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主要形式一各省市加工贸易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最后运用GMM方法系统分析了中国对外产品内贸易对产业集聚的两种形态——产业地理集中和地区专业化的影响。本文主要得出的研究结论主要为:(1)国际产品内贸易的发展使原来一体化的生产过程被拆分为不同的生产工序,各工序按比较优势原则分散到各国生产。企业生产位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这就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即生产的跨界扩散和集聚并存,全球性生产活动的分散伴随着生产活动在少数国家的集聚。在东道国,产业集聚的类型由跨国企业的生产率和技术类型所决定。在总部服务不密集的部门,跨国企业多选择外包方式,容易形成市场主导型集聚。在技术密集度较高或东道国企业技术能力较弱的行业,国际生产体现为直接投资,容易形成跨国公司主导型集聚。国际垂直分工越细化,产品内贸易越发达,意味着各生产区位间的服务关联越重要。那些采用适当的政策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服务关联成本的区位将会吸引大量不同企业的生产区段进入,从而形成集聚。(2)中国在成为“世界加工厂”的同时,伴随着垂直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和加工贸易的飞速发展,中国中间产品贸易在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中间产品贸易内部结构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中国对外产品内贸易发展中行业发展不平衡、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同时在中国对外产品内贸易发展中起到主要作用的是跨国公司,中国企业往往处于被动和从属的地位,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3)目前中国的制造业行业集聚水平不断上升而地区专业化水平在趋于下降,说明中国的产业集聚形势表现为部分地区的产业开始转移,形成新的行业集聚。总的说来,中国现阶段仍处于“产业高集聚、地区低专业化”的状况。(4)中国对外产品内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中国产业集聚发展的不平衡性存在内在关联。造成中国现阶段仍处于“产业高集聚、地区低专业化”的状况的一个原因正是产品内贸易近年来的高速发展。由于垂直分工产生的完善中间品市场,吸引了区域外相同产业企业的转移,使得一些区域的产业集聚进一步加剧;另一些地区的原有集聚出现瓦解。从总体上说,贸易可以导致一国内部经济地理的重新组织,它既促使制造业活动变得更加分散,同时又促使某些产业发生集聚。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5
第1章 绪论  15-27
  1.1 研究背景  15-16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1.2.1 研究目的  16
    1.2.2 研究意义  16
  1.3 研究方法  16-17
  1.4 文献综述  17-24
    1.4.1 传统贸易理论  17-19
    1.4.2 新经济地理学  19-24
    1.4.3 小结  24
  1.5 结构安排  24-26
  1.6 创新点  26-27
第2章 理论基础  27-55
  2.1 产品内贸易的内涵与测度方法  27-39
    2.1.1 产品内贸易的内涵  27-31
    2.1.2 产品内贸易的测度  31-37
    2.1.3 产品内贸易发展的影响  37-39
  2.2 产业集聚的内涵和测度  39-48
    2.2.1 产业集聚的内涵  39-42
    2.2.2 产业集聚的测度  42-47
    2.2.3 产业集聚的分类  47-48
  2.3 贸易影响产业集聚的一般规律  48-55
    2.3.1 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  48-51
    2.3.2 贸易影响产业集聚过程  51-55
第3章 产品内贸易影响产业集聚的机制  55-77
  3.1 国际垂直分工  55-64
    3.1.1 基本模型  56-61
    3.1.2 制造业垂直专业化的决定因素  61-64
  3.2 全球生产网络  64-72
    3.2.1 垂直分工与网络组织的出现  64-65
    3.2.2 全球生产网络的内涵及构成  65-67
    3.2.3 外资企业生产方式选择与产业集聚分类  67-72
  3.3 服务关联  72-77
    3.3.1 服务关联与产业集聚  72-76
    3.3.2 服务关联的载体——生产性服务业  76-77
第4章 中国对外产品内贸易发展的现状  77-108
  4.1 中国对外产品内贸易发展的总体情况  77-87
    4.1.1 规模  77-81
    4.1.2 结构  81-87
  4.2 中国各行业对外产品内贸易发展  87-99
    4.2.1 行业垂直专业化指数(VSS)测算的方法  87-90
    4.2.2 数据来源  90-93
    4.2.3 中国各行业VSS水平的测算结果  93-99
  4.3 中国产品内贸易典型形式——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  99-108
    4.3.1 中国加工贸易发展概况  100-104
    4.3.2 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性  104-108
第5章 产品内贸易发展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  108-130
  5.1 中国制造业集聚现状分析  108-117
    5.1.1 产业集聚程度的测量方法  108-109
    5.1.2 中国制造业集聚总体情况  109-113
    5.1.3 不同技术密集度制造业集聚水平变动  113-117
  5.2 产品内贸易发展对中国制造业集聚影响的实证检验  117-130
    5.2.1 模型设定  117-120
    5.2.2 数据来源与平稳性检验  120-123
    5.2.3 产品内贸易对制造业集聚影响的GMM估计结果  123-127
    5.2.4 产品内贸易对不同类型制造业集聚影响的GMM估计结果  127-130
第6章 产品内贸易对中国地区专业化的影响  130-153
  6.1 中国制造业地区专业化现状分析  130-134
    6.1.1 中国制造业地区专业化总体情况  130-131
    6.1.2 中国制造业地区专业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131-134
  6.2 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区位变迁  134-142
    6.2.1 产业区位变迁出现的背景  134-135
    6.2.2 产业区位变迁的基本情况  135-139
    6.2.3 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区位变迁  139-142
  6.3 产品内贸易对中国制造业地区专业化影响的实证检验  142-153
    6.3.1 基本模型  142-144
    6.3.2 数据来源与平稳性检验  144-145
    6.3.3 产品内贸易对省区专业化影响的GMM估计结果  145-148
    6.3.4 产品内贸易与东中西部省区专业化影响的GMM估计结果  148-153
第7章 结论和研究展望  153-158
  7.1 基本结论  153-155
  7.2 政策涵义  155-157
  7.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57-158
附录  158-167
参考文献  167-176
致谢  176-17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178-179

相似论文

  1. 织里童装产业集聚发展研究,F426.86
  2. 广西金融产业集聚实证研究,F832.7
  3. 基于产业集聚的常熟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F224
  4. 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交互作用研究,F299.2;F224
  5. 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结构效应和空间效应,F424
  6. 区域金融集聚机制研究,F832.7
  7.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F424
  8. 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F127;F224
  9. 垂直专业化对我国制造业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研究,F424
  10. 集聚、外部性与经济增长,F224
  11. 中国沿边开放中的跨境经济合作区研究,F127
  12. 与城镇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小城镇规划方法研究,TU984
  13. 基于产业集聚的湖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G124
  14. 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集聚的互动关系研究,F279.2
  15. 产业集聚对FDI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F832.6
  16. 环渤海经济圈金融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耦合关系研究,F832.7;F224
  17. 垂直专业化对中国加工贸易影响研究,F752.68
  18. 城市复兴中的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研究,F719
  19. 秦皇岛旅游产业集聚分析与集群化产业治理研究,F592.7
  20. 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聚效应研究,F224
  21. 附加价值来源转化:基于技术进步与分工深化的研究,F279.2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 经济数学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