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配合城市轨道交通的接运公交线网优化研究

作 者: 牛水琴
导 师: 蒋阳升
学 校: 西南交通大学
专 业: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关键词: 公共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 接运公交 线网优化 遗传算法
分类号: U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47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发展高效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和建设,其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任何一种交通方式都需要其他交通方式的配合和协调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与轨道交通相协调的交通方式中,常规公交是最主要的一种。将城市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结合起来,积极发展接运公交对于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的主导地位,构建一体化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有着重要意义。因此论文从线网协调角度对配合城市轨道交通的接运公交线网优化问题进行研究。论文对城市轨道交通—接运公交系统特性分析、轨道交通站点对常规公交客流吸引范围研究、接运公交线网优化研究三方面作了研究。在城市轨道交通—接运公交系统特性分析中,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接运公交系统的网络构成,对城市轨道交通和接运公交两种交通方式在接运系统范围内进行了技术特性及经济效益的比较,明确了二者在系统中的功能定位,分析了影响乘客出行方式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将其量化转换为综合出行成本;在轨道交通站点对常规公交客流吸引范围研究中,借鉴聚集效应理论,在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分类基础上,分析轨道交通站点对常规公交的客流吸引范围,用以确定接运公交的布设区域,并通过对比回归分析中的拟合优度,验证聚集效益函数在确定轨道交通客流吸引范围问题上的可行性;在接运公交线网优化研究方面,确定接运公交线网布设优化思路,在分析系统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以系统中乘客的总出行时间最小和布设的接运公交线路数最小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设计遗传算法对模型求解,最后,对轨道交通客流吸引范围内的常规公交的调整原则及调整方法进行论述。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0
第1章 绪论  10-16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0-1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4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1-12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14
  1.3 研究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6
    1.3.1 本文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14-15
    1.3.2 技术路线  15-16
第2章 城市轨道交通接运公交系统特性分析  16-25
  2.1 城市轨道交通与接运公交比较及功能定位分析  16-19
    2.1.1 城市轨道交通与接运公交的技术经济特性比较  16-18
    2.1.2 功能定位分析  18-19
  2.2 接运公交系统的乘客出行成本分析  19-24
    2.2.1 乘客选择接运方式影响因素分析  19-22
    2.2.2 乘客采用"轨道交通—接运公交"方式出行成本分析  22-24
  2.3 本章小结  24-25
第3章 轨道交通站点对常规公交客流吸引范围研究  25-34
  3.1 轨道交通站点对常规公交的客流吸引范围分析  25-27
    3.1.1 基本概念  25-26
    3.1.2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分类  26-27
  3.2 轨道交通站点的集聚效应  27-29
    3.2.1 聚集效应基本理论介绍  27-28
    3.2.2 基于聚集效应的轨道交通站点的客流吸引范围模型  28-29
  3.3 到站时间与距离之间的转换  29-33
    3.3.1 轨道交通站点吸引范围计算模型  29
    3.3.2 轨道交通站点吸引范围确定  29-33
  3.4 本章小结  33-34
第4章 接运公交线网优化研究  34-50
  4.1 接运公交线网优化思路  34-37
    4.1.1 问题描述  34-35
    4.1.2 接运公交线网优化流程  35-36
    4.1.3 接运公交线网优化目标  36-37
    4.1.4 接运公交线网优化原则  37
  4.2 接运公交系统线网模型的建立  37-40
    4.2.1 模型假设  37-38
    4.2.2 优化模型的建立  38-40
  4.3 接运公交线网优化模型求解算法  40-47
    4.3.1 遗传算法理论介绍  40-42
    4.3.2 基于遗传算法的接运公交线网优化模型求解  42-44
    4.3.3 算例  44-47
  4.4 轨道交通影响影响区域的常规公交线路调整方法  47-49
    4.4.1 调整原则  47-48
    4.4.2 调整方法  48-49
  4.5 本章小结  49-50
结论与展望  50-52
  5.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50
  5.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50-52
致谢  52-53
参考文献  53-5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57-58
附录  58-67

相似论文

  1. 天然气脱酸性气体过程中物性研究及数据处理,TE644
  2. 压气机优化平台建立与跨音速压气机气动优化设计,TH45
  3. 基于遗传算法的矿山资源优化调度模型的研究,O224
  4.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924.3
  5. 苏州公交优先发展中的政府履职研究,U491.17
  6. 基于无线传输的公交车载媒体节目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TP311.52
  7. 基于有限元法和遗传算法的电磁层析成像方法的研究,TM15
  8. 多维多自由度动力减振技术研究,O328
  9. 北票风电场发电机组的齿轮箱故障诊断研究,TH165.3
  10. 杭州轨道交通对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研究,F293.3
  11. 基于KPI的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F572
  12. 多目标柔性作业车间调度优化问题研究,O224
  13. 女性手表造型及配色设计的感性工学研究,TH714.52
  14. 长春市公共交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631.5
  15. 供应链环境下单机制造与运输交付协同调度问题研究,TH186
  16. 开放教育在线考试练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17. 新建轨道交通项目对周边居民出行方式的影响分析,U239.5
  18.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广东省阳江市公交线网优化,U491.17
  19. 实验轧机液压APC控制算法的研究,TP273
  20. 基于投影寻踪回归的网络异常检测机制研究,TP393.08
  21. 基于关键链的多项目鲁棒调度研究,TH186

中图分类: > 交通运输 > 综合运输 > 城市交通运输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