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滇西南怒江断裂带第四纪以来的构造活动性

作 者: 李光涛
导 师: 陈国星
学 校: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专 业: 构造地质学
关键词: 断裂带 怒江 断陷盆地 控盆断裂 顺时针旋转 活动时代 第四纪地层 晚更新世以来 滇西南 构造变形特征
分类号: P54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6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活动断裂是现代构造活动的重要表现,它与地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映了现今或最新地质时期地壳变形和运动特点。对活动断裂的活动时代、运动特征、滑动速率、断裂的分段及其长度与同震位移等问题基本定量参数的的研究,是认识现代岩石圈板块运动和板内构造变形的重要窗口。滇西怒江断裂带作为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一条大型陆内走滑断裂带,其形成、演化与青藏高原的隆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对于怒江断裂带的构造活动性的研究,有助于了解青藏高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对揭示青藏高原东向挤出或逃逸过程的运动形式和机制,反演印度和欧亚大陆相互作用过程等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滇西怒江断裂带南段发育的断陷盆地为研究重点,以活动断裂的发现为线索,着重以控盆断裂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地貌现象,来研究怒江断裂第四纪以来的构造活动性问题。进而来揭示它们在青藏高原东向挤出和印支块体向东南逃逸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研究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1、滇西境内怒江断裂带在道街北分为东西两支:怒江东支断裂和怒江西支断裂。西支断裂在11~14Ma时由于受到印支块体的东南逃逸所引起的块体旋转作用,在断裂尾端发生弯曲并造成构造转换,走向由近南北向转为南西向,并延伸至缅甸,形成现今人们通常认为的龙陵-瑞丽断裂带,同时使得高黎贡山脉的山体两侧发育伸展构造,造成山体高度的下降。该区的伸展构造作用具有由南向北逐渐发展的趋势。东支基本保持原有延伸方向,向南延伸与畹町断裂交汇。2、研究区处于滇西南块体顺时针旋转的内部,根据对该区域地球动力学的研究,认为滇西南大部分地区的现代构造应力场以SN向挤压、EW向拉张为主要特征,应力结构以走滑型为主。应力场方向与前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3、通过对怒江东支断裂的活动性的研究,发现由东支断裂控制影响的道街盆地和镇安盆地在晚更新世以来具有活动的迹象。从怒江流域道街段河流阶地特征可以推断出该区自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抬升速率为2.43mm/a。而通过对东支断裂其它段的研究,认为它的主要活动时代在早-中更新世时期。块体的顺时针旋转对怒江断裂带局部部位具有影响。4、怒江西支断裂带北东走向段由于受到块体的旋转作用,断裂性质由右旋走滑转为左旋走滑,以协调块体的顺时针旋转。5、通过研究,认为怒江西支断裂北东走向段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以来。该段活动时代比怒江断裂带近南北走向段的活动时代新。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7
第一章 前言  7-12
  1.1 研究意义  7-8
  1.2 研究现状  8-9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9-12
第二章 区域构造及演化特征  12-30
  2.1 区域地质特征  12-21
  2.2 区域构造的发展及演化特征  21-24
  2.3 区域新构造运动的动力学背景  24-30
第三章 怒江断裂带东支第四纪构造变形特征  30-49
  3.1 道街盆地第四纪构造变形特征  30-41
  3.2 镇安盆地第四纪构造变形特征  41-46
  3.3 怒江东支其它段的断裂活动性  46-49
第四章 怒江断裂带西支第四纪构造变形特征  49-64
  4.1 龙陵盆地第四纪构造变形特征  51-55
  4.2 潞西盆地第四纪构造变形特征  55-60
  4.3 怒江西支其它段的断裂活动性  60-63
  4.4 怒江断裂东西支对比  63-64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64-66
  5.1 结论  64
  5.2 地震构造讨论  64-66
附录  66-68
参考文献  68-73
致谢  73-74
作者简介  74

相似论文

  1. 怒江流域泸水地区地质灾害评价的遥感技术应用,P694
  2. 怒江州水电产业发展研究,F426.61
  3. 怒江州生态旅游的外部性研究,F205
  4. 建设用地供求分析与实证研究,F301
  5. 怒江跃进桥地区温泉成因机制分析与跃进桥温泉恢复替代方案研究,P314.1
  6. 弥渡地区喜马拉雅期岩浆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岩浆演化,P588.1
  7. 祁东矿井瓦斯地质规律与瓦斯预测,TD713
  8. 福州盆地地震动模拟研究,P315
  9. 利用被动源地震剖面研究龙门山断裂带及邻区的深部结构,P631.4
  10. 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在攀西地区深部探测中的应用研究,P631.325
  11. 洋河盆地北缘断裂带的几何结构与构造变形,P618.13
  12. 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酸性侵入岩特征及成因,P588.125
  13. 巴楚隆起色力布亚断裂演化及其油气意义,P618.13
  14. 怒江州“阔时节”节事旅游研究,F592.7
  15. 龙门山前山断裂带地震工程地质特征研究,P642
  16. 金沙江寨子村滑坡及其堰塞湖沉积,P694
  17. 滇西南傣族传统服饰色彩研究,J523.5
  18. 怒江州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G633.55
  19. 二维同震形变场提取技术研究,TP391.41
  20. 山地限制开发区资源开发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F127
  21. 从小鱼洞地表破裂看汶川地震的动力学机制,P315.9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构造地质学 > 新构造运动(新构造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