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胡锦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研究

作 者: 崔艳华
导 师: 陈世润
学 校: 南昌大学
专 业: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关键词: 和谐社会思想 历史渊源 理论价值 现实意义
分类号: D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398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胡锦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继承了中华民族“和合”文化的精粹,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在对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执政兴国的思想理论和实践经验做出深刻总结的基础上,逐步提出、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论体系。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引言。第二部分:“胡锦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历史渊源”。该部分从中国古代的和谐社会思想写到当代的和谐世界理念,从马恩经典著作中挖掘关于和谐社会的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看法,从理论源头上进行梳理,为后文分析、研究做必要的铺垫。第三部分:“胡锦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征”。该部分着重介绍了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的主要观点:“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理念”,“和谐世界理念”,并从四个方面剖析了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的显著特征。第四部分:“胡锦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价值现实意义”。该部分以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为指导,对“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进行了详尽的说明,并联系当前时事对其重大现实意义予以深刻阐述。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卓越智慧和伟大创造力。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引言  7-10
第一章 胡锦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历史渊源  10-20
  1.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社会思想  10-12
    1.1.1 提倡人与自然、人与家庭、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  10-12
    1.1.2 提倡建立以"大同社会"为核心的和谐社会的理想  12
  1.2 西方文化中的和谐社会思想  12-13
  1.3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和谐社会思想  13-15
  1.4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和谐社会思想  15-20
    1.4.1 毛泽东探索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成果  15-17
    1.4.2 邓小平对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构想  17-18
    1.4.3 江泽民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新思考  18-20
第二章 胡锦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20-42
  2.1 胡锦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和现实依据  20-25
    2.1.1 当今世界的新变化是和谐社会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20-22
    2.1.2 当前中国的国情和党情是和谐社会思想提出的现实依据  22-25
  2.2 胡锦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创立过程  25
  2.3 胡锦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主要内容  25-38
    2.3.1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25-30
    2.3.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  30-35
    2.3.3 和谐世界观——和谐社会思想在外交领域的新发展  35-38
  2.4 胡锦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主要特征  38-42
    2.4.1 战略上: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8-39
    2.4.2 机制上:强调在效率的基础上,兼顾公平正义  39-40
    2.4.3 方式上:强调统筹兼顾,协调、可持续发展  40
    2.4.4 目标上:强调执政为民,以人为本  40-42
第三章 胡锦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价值现实意义  42-51
  3.1 理论价值  42-46
    3.1.1 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42-43
    3.1.2 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境界  43-46
  3.2 现实意义  46-51
    3.2.1 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46
    3.2.2 有利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  46-47
    3.2.3 有利于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7-48
    3.2.4 有利于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  48-49
    3.2.5 有利于发展睦邻友好的国际关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9-51
结语  51-52
致谢  52-53
参考文献  53-56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6

相似论文

  1.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创新精神与现实意义,A841
  2.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交往的缺失与张扬,G641
  3. 体操硕士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的调查研究,G643
  4.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G641
  5. 陶行知社会教育思想简论,G40-092
  6. 论我国报纸新闻时评的发展,G212
  7. 鲍德里亚媒介批判理论研究,B089.1
  8. 韵·探究广告设计的中国味,J524.3
  9. 论道家的生态环境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X2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文圣拳的传承及创新发展研究,G852
  11.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工立国”之争的现代意义的探讨,K258
  12. 论中国当代DV影像的多元化表达及其现实意义,J905
  13. 2000-2010年的花儿研究,J607
  14. 中外文学“边缘人”形象比较研究,I106
  15. 秦汉刑讯制度,D929
  16. 马克思法制思想研究,D909.1
  17. 马克思对黑格尔历史观的批判,A811
  18. 论邓小平人才思想的现实意义,C964.2
  19. 藏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B82-058
  20. 蒋志鑫西部山水画艺术特征及其现实意义,J205
  21. 保定老调的发展脉络探究,J825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