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民居文化生态解析

作 者: 曹婷婷
导 师: 董波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人文地理
关键词: 传统民居 地理环境 社会环境 思想观念 文化生态
分类号: H0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352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住宅自古以来都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是人类休息、娱乐等活动的主要场所,是人类生产活动进行的基本保障,可以说,人们居住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生活质量的高低,从这层意义上讲,居住现象是人地关系的最基本的联结点。对传统民居的研究多着眼于空间布局、形象和构成等方面的记录,尽管也有探讨自然地理条件、文化因素、以及使用人的生活、习俗、信仰等对民居建筑的影响,但缺乏一个全面的论述,缺少从居住现象出发来剖析人类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苏州古民居与苏州的自然地理环境紧密相联,以当时的经济技术为基础,并受其文化环境的影响,记录了地方思想文化的发展。现有保存完好的古民居200多处,大多建筑年代在明、清期间,在当时看来,民居是与地方环境相协调的,即使是在现在看来,这些民居是适于居住的建筑。本文分三个方面分析了传统民居与地域环境的联系: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气候和地方材料三个因素;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包括经济技术水平、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级制度、家族形制和思想观念;思想观念,包括儒家思想和风水学说。通过对现存民居的研究,结合文献资料,基于文化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分别分析了三种不同的环境因子与民居间的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与民居的联系符合环境决定论的特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与民居的联系符合了可能论的特点,思想观念因素与民居的关系符合了文化决定论的特点。当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与人们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的住宅建筑发展面临着环境问题和地方特点消逝的危机,民居的研究显得更为重要。如何适应当前形势的巨变,探索当代地域主义建筑的发展,给人们提出了一个重大课题。基于本文的研究,从和谐论的角度,提出了和谐住宅的三个特点:充分利用地区自然地理条件;与社会人文环境协调;有利于地方历史文脉的延续。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2
第一章、前言  12-18
  1.1、研究意义  12
  1.2、研究对象  12-14
    1.2.1、苏州概况  12-13
    1.2.2、本文研究范围界定  13
    1.2.3、苏州古民居的现状  13-14
  1.3、理论借鉴——文化生态学  14-16
  1.4、研究方法和本文框架  16-17
    1.4.1、观察法  16
    1.4.2、译释法  16
    1.4.3、归纳法  16-17
    1.4.4、本文框架  17
  1.5、本文创新之处  17-18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与苏州民居  18-26
  2.1、苏州自然地理概况  18
  2.2、地形与苏州民居  18-21
    2.2.1、依托河网的交通体  18
    2.2.2、沿河长发展的民居聚落  18-19
    2.2.3、街、河、民居的空间格局  19-20
    2.2.4、与水面交融的建筑空间  20-21
  2.3、气候与苏州民居  21-24
    2.3.1、利于采光通风的空间布局  21-22
    2.3.2、利于遮阳防雨的屋顶结构  22-23
    2.3.3、利于防寒隔热的构造措施  23-24
  2.4、地方材料因素与苏州民居  24-25
    2.4.1、受木材限制的建筑形体空间  24
    2.4.2、天然材料形成的民居审美情趣  24-25
    2.4.3、天然材料与民居对环境的影响  25
  2.5、小结  25-26
第三章、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与苏州民居  26-33
  3.1、明、清时期苏州社会经济、文化概况  26
  3.2、社会经济与苏州民居  26-28
    3.2.1、经济发展水平与民居  26-27
    3.2.2、生产活动与民居  27-28
  3.3、等级制度与苏州民居  28
    3.3.1、严格的等级制  28
    3.3.2、明确的秩序感  28
  3.4、家族形制与苏州民居  28-30
    3.4.1、累世同居  29
    3.4.2、宗法制度  29-30
  3.5、地方生活特点与苏州民居  30-32
    3.5.1、生活观念与民居装饰  30-31
    3.5.2、生活习俗与空间安排  31-32
  3.6、小结  32-33
第四章、思想观念与苏州民居  33-42
  4.1、儒家思想  33-36
    4.1.1、儒家思想的发展与主要观点  33
    4.1.2、儒家思想与民居  33-36
      4.1.2.1、儒家求仁、德的思想  33-34
      4.1.2.2、儒家中庸和谐的审美观  34-36
  4.2、风水学说  36-40
    4.2.1、研究风水学说的意义  36-37
    4.2.2、风水学说主要观点  37
    4.2.3、风水学说与民居  37-40
      4.2.3.1、居住地的选择  37-39
      4.2.3.2、民居外形及环境的安排  39
      4.2.3.3、宅内空间布局的要求  39-40
  4.3、小结  40-42
第五章、传统民居文化生态解析及对当代住宅建筑发展的启示  42-50
  5.1、当代住宅建筑发展问题  42-43
    5.1.1、全球化与地方主义  42
    5.1.2、环境问题  42-43
    5.1.3、不同时期人——居住建筑——环境的关系表格  43
  5.2、国内外相关研究  43-44
    5.2.1、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43-44
    5.2.2、可持续发展的住宅建筑  44
  5.3、解读苏州民居文化生态  44-47
    5.3.1、文化生态理论  44-45
    5.3.2、自然地理环境与环境决定论  45
    5.3.3、社会环境与可能论  45-46
    5.3.4、思想观念因素与文化决定论  46
    5.3.5、核心—和谐  46-47
  5.4、和谐论与当代住宅建筑  47-48
    5.4.1、充分利用地区自然地理条件  47
    5.4.2、与社会人文环境协调  47
    5.4.3、有利于地方历史文脉的延续  47-48
  5.5、实践经验  48-50
    5.5.1、查尔斯.柯里亚  48
    5.5.2、哈桑.法赛  48-49
    5.5.3、杨经文  49-50
第六章、结语  50-51
参考文献  51-53
附录:作者在读硕士其间发表的论文  53-54
后记  54

相似论文

  1.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2. 两型社会建设的环境伦理学思考,B82-058
  3. 社会转型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422.62
  4. 农村居民拆除传统民居现象的社会学研究,C912.82
  5. 六朝江西佛教及其相关问题研究,B948
  6. 西南地区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G852.9
  7. 农村小学特岗教师的个体性发展研究,G625.1
  8. 琼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及传承研究,TU-05
  9. 基于建筑病理学理论的传统民居舒适性问题研究,TU-0
  10. 门内洞天—陕西韩城党家村门楼艺术研究,TU-80
  11. 安顺传统民居装饰构件造型与应用研究,TU238
  12. 艺术类招生考试腐败预防失灵研究,G647.32
  13. 广西客家传统民居旅游开发研究,F592.7
  14. 我国动画技术发展过程的问题研究,J218.7
  15. 网络文化生态失衡现象对大学生的影响及调控,G641
  16. 大学和谐校园建设的文化生态学研究,G641
  17. 生态视角下西安地区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研究,F592.7
  18. 虚拟地理环境中注记配置和表示方法研究,P283
  19. 张家口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研究,TU241.5
  20. 邯郸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更新,TU241.5
  21. 徽州传统民居构件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TU241.5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语言学 > 方言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