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含二硫缩烯酮残基的丙二酸和铜配合物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形貌研究

作 者: 尹航
导 师: 邵允
学 校: 东北师范大学
专 业: 材料物理与化学
关键词: 配合物 纳米结构材料 含二硫缩烯酮残基的丙二酸 形貌
分类号: O627.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4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配合物纳米材料具有性质独特、结构多样化、不寻常的性质等特点,它们在非线性光学材料、磁性材料、催化材料、分子载体、存储气体、生物工程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对配合物纳米材料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潜在应用价值。本论文采用常规溶液合成方法合成了结构新颖的含有二硫缩烯酮残基的丙二酸化合物,以此为主要配体,以含氮化合物(吡啶)为辅助配体,设计合成了过渡金属Cu(II)离子配合物纳米材料,采用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仪、电子扫描显微镜和热重分析等手段对所制备的纳米结构材料进行了结构、形貌表征,并对其部分性质进行了测试和分析。以铜为中心原子、含二硫缩烯酮残基的丙二酸(dyma)为主要配体,吡啶为辅助配体构筑的配合物纳米材料,运用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进行了谱学表征和性能研究。同时通过一系列表征对配合物纳米材料的结构进行推测。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前言  8-28
  1.1 羧酸配合物研究概述  9-11
    1.1.1 羧酸配合物研究目的及意义  9
    1.1.2 羧酸配合物在材料科学方面的应用  9-11
  1.2 金属配合物纳米材料的基本研究现状  11-20
    1.2.1 纳米材料的基本研究现状  11-12
    1.2.2 金属有机配合物及其纳米结构的基本研究现状  12-20
  1.3 论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方案  20-22
    1.3.1 论文的立题依据  20
    1.3.2 研究方案  20-22
  参考文献  22-28
第二章 含二硫缩烯酮残基的丙二酸和铜配合物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形貌表征  28-39
  2.1 引言  28-29
  2.2 实验部分  29-31
    2.2.1 试剂及仪器  29-30
    2.2.2 合成  30-31
  2.3 结果与讨论  31-39
    2.3.1 扫描电镜分析  31-33
    2.3.2 元素分析  33-34
    2.3.3 红外谱图分析  34-35
    2.3.4 XRD 分析  35
    2.3.5 TG 图分析  35-36
    2.3.6 实验条件的选择  36-37
    2.3.7 分子结构的推测及讨论  37-39
第三章 结论及展望  39-45
  3.1 结论  39
  3.2 展望  39-41
  参考文献  41-45
致谢  45

相似论文

  1. 光探针测量系统中瞄准信号的检测与处理的研究,TH74
  2. 二维粗糙表面光散射特性模拟与实验研究,TP391.41
  3. 三种羧酸系列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O621.13
  4. 壳聚糖季铵盐金属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研究,O634
  5. 20#钢纳米化学复合镀工艺及其性能研究,TQ153
  6. 锂、钾、镁金属化合物的合成及反应,O621.13
  7. 过渡金属席夫碱配合物圆二色谱的理论解析,O641.4
  8. 5-氯水杨酸铬(Ⅲ)配合物的制备、性质及降脂活性研究,O627.63
  9. 阳离子微乳液体系MFI型沸石分子筛的合成,TQ424.25
  10. Schiff碱铜(Ⅱ)配合物在不同基础润滑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研究,TE624.82
  11. 不同的pH值和作用时间对镍钛丝机械性能及表面形貌的影响,R783.5
  12. 配合物二碘三烯丙基硫脲合镉的合成与性质表征,O627
  13. 壳聚糖负载型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氧化性能的研究,O634
  14. 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菌性能研究,O641.4
  15. 氮杂β-二亚胺和次磷酸类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O627.51
  16. 吡啶类金属配合物电子光谱和氧化还原性质的理论研究,O627
  17. 1,3-丙二胺缩邻香兰素3d-4f异核双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O627.3
  18. 多维电荷传输基团修饰铱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光电特性,O627.8
  19. 含吡啶基因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O621.3
  20. 基于吡嗪衍生物配位聚合物的组装与性质研究,O633.5
  21. 蓝光树枝状磷光铱配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O641.4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有机化学 > 元素有机化合物 > 周期系统第Ⅰ族元素有机化合物 > 铜族金属有机化合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