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纪实与虚构的二元关系转化

作 者: 王星虎
导 师: 朱伟华
学 校: 贵州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王安忆 纪实 虚构 小说 叙事策略
分类号: I207.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6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对王安忆小说及其小说理论进行论述,围绕纪实虚构在小说文本中的相互关系,从叙事角度来阐述它们二元关系的转化。通过对王安忆的叙事理论观与实际创作效果进行比较,以叙事策略的变化为主线,在各个阶段辅以具体作品进行分析。行文分三大部分:纪实——虚构——纪实与虚构。第一章主要从王安忆早期叙事的纪实生成基础切入。她开始以个人体验为基础来构造小说,同时向更广泛人物的情感领域深入,逐步转向一种情感控制的客观化叙事,将生活事件组构故事,运用真实情感来刻画人物心理,创作的视野得到拓展,题材逐渐宽广,在加强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注入深刻的社会思考,初步形成了王安忆在创作上的独特风格。第二章讲王安忆心灵世界的拓展。她在故事结构与男女两性叙事的虚构实验中,逐步形成“故事”与“讲故事”理论,认为讲故事的形式与故事内容本身同时存在,要找到贴近故事的最佳讲述方式,并以“心灵世界”来命名自己的小说观念。这段时期王安忆还进行不同题材的小说尝试,对理性的写作有了初步的探索,客观冷峻的描写取代了先前热切的描述。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主要从纪实与虚构二者的转化来阐述王安忆的小说叙事策略。王安忆在“讲故事”中,运用“纪实与虚构”的叙事策略,通过二者相互对立转化形成一种叙事的张力。她强调理性逻辑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用自己的理论来指导创作实践,重拾早年的旧题材,进行拓展和改写,在纪实与虚构、生活与艺术之间,抒写城乡普通人的故事,反思时代精神的价值。本文的创新之处是对王安忆的小说及其小说理论进行对比研究。王安忆在创作中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小说理论,并以此指导创作。她不满足于感性地描写生活,而是从哲学高度来思考生活,其哲思反映在她的小说创作与理论探索中,以虚构的小说向生活敞开,使得小说叙事中感性想象与理性思考并存。这是王安忆创作的独特之处,也是本文研究的努力所在。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引言  7-10
第一章 纪实——王安忆叙事的生成基础  10-15
  1.1 个人经历的情感抒写  10-12
  1.2 从经历到经验的尝试  12-15
第二章 虚构——王安忆心灵世界的拓展  15-26
  2.1 由《小鲍庄》引出的故事观念  15-18
  2.2 男女两性的二元虚构实验场  18-21
  2.3 王安忆故事叙述观的形成  21-26
第三章 纪实与虚构——王安忆的叙事策略  26-49
  3.1 理性思考的纪实与虚构  26-33
  3.2 理论指导下的创作实践  33-40
  3.3 在纪实与虚构、生活与艺术之间  40-49
结语  49-51
参考文献  51-56
后记  56-58

相似论文

  1. 中学语文外国小说教学研究,G633.3
  2. 言语生命表现论视野下高中鲁迅小说教学研究,G633.3
  3. 从电影透视中世纪天主教修女的社会生活,B977
  4. 基于衔接的高中语文小说教学,G633.3
  5. 不确定性和元小说:《马赛克人》的后现代主义特点研究,I712.074
  6. 试论藏族寓言小说的产生和发展及其特点,I207.9
  7. 唐代小说中的商业文化研究,I207.419
  8. 达·阿尤尔扎纳小说研究,I207.42
  9. 传奇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研究,J905
  10. 文学的影像诠释—张艺谋电影改编中的审美转换,J905
  11. 福克纳主要作品中的父子关系研究,I712.074
  12. 唐代佛道类梦小说研究,I207.41
  13. 池莉小说中的女性意识,I207.42
  14. 《外国小说欣赏》课例研究,G633.3
  15. 明代三种小说对象类介词研究,H141
  16. 多彩的塞北乡村画卷—何申小说论,I207.42
  17. 日常与传奇,I207.42
  18. 德语新家庭小说中的记忆重构,I516.074
  19. 米兰·昆德拉小说理论研究,I524.074
  20. 路遥小说的平民意识,I207.42
  21. 从现代职场小说看新女性的生存困境,I207.4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新体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