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煤矿采场底板隔水层阻水能力分析与试验研究

作 者: 牟林
导 师: 谷拴成;董书宁
学 校: 西安科技大学
专 业: 岩土工程
关键词: 峰峰组 古风化壳 相对隔水层 下组煤
分类号: TD823.8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华北型煤田承压水上采煤底板突水理论研究大多局限于已被公认的底板隔水层,将下组煤基底中奥陶系灰岩简单的视为富水性极不均一的含水层系统,未考虑其顶部相关层位潜在的阻水能力。随着煤层开采深度不断增加,下组煤底板带水压值越来越大,如果将“隔水层”的概念仍局限在煤系地层有限的隔水层底板厚度范围之内,按照行业标准大多数下组煤及部分上组煤储量将被评定为不能安全带压开采。因此有必要对中奥陶系顶部峰峰组阻水能力展开细化研究,重新评价与认识下组煤带压开采条件,对挖掘深部煤炭资源有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以山西晋城寺河矿为工程背景,针对峰峰组展开阻水能力分析与试验研究,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抽水试验、水化学测试、底板压水试验、地面钻孔流量测井等试验手段进行了峰峰组阻水能力试验研究,获取的大量水文地质参数表明峰峰组富水性远小于下伏含水层并具有相对隔水层的特点。(2)结合试验数据,从早古生代地层演化背景、峰峰组顶部古风化壳成因、岩溶裂隙发育状态及充填特征、岩性组合等角度对峰峰组进行综合研究,得出了寺河矿东区峰峰组一段上部及二段岩层可以作为相对隔水层的结论,考虑一定安全储备之后可以作为隔水层。(3)分别从宏观尺度、中等尺度、微观尺度研究了寺河矿区煤层底板岩体破坏规律,得出了采动条件下煤层底板阻水能力是地应力场与地层自身特性综合作用的结果。(4)运用FLAC3D软件进行采场底板流固耦合计算,得出:考虑峰峰组相对隔水层厚度时,采场帮侧及采空区底板集中应力更容易释放,减少了应力集中导致的屈服破坏区;奥灰水压对于采场帮侧的变形影响基本为一个定量,受采长影响小,对于采空区的影响随采长在一定范围内呈加速增大趋势;煤层底板破坏包括直接底板的采场扰动破坏和奥灰含水岩层中岩水应力耦合效应导致的屈服破坏两种,若不考虑峰峰组相对隔水层厚度,两种破坏区将会贯通导致15#煤底板突水。(5)考虑峰峰组相对隔水层厚度之后,运用突水系数法对下组煤带压开采条件进行评价,得出寺河矿东区煤层底板突水系数将普遍下降至临界值以下,并具备带压开采基础条件。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1 绪论  9-19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9-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6
    1.2.1 奥陶系岩溶裂隙含水层相关研究现状  10-13
    1.2.2 煤层底板突水机理研究现状  13-16
  1.3 选题的依据及难点  16
  1.4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主要创新点  16-19
    1.4.1 研究内容  16-17
    1.4.2 技术路线  17
    1.4.3 主要创新点  17-19
2 寺河矿概况及野外调研  19-34
  2.1 概况  19
  2.2 位置交通  19-20
  2.3 自然地理  20-21
  2.4 井田地质概况  21-24
  2.5 井田水文地质概况  24-27
  2.6 奥灰野外地质调查及典型矿区调研  27-33
    2.6.1 野外地质调查  27-30
    2.6.2 典型矿区奥陶系灰岩发育情况调研  30-33
  2.7 小结  33-34
3 峰峰组阻水能力试验研究  34-42
  3.1 峰峰组与上马家沟组抽水试验成果对比分析  34-37
  3.2 峰峰组与上马家沟组水化学测试成果对比分析  37-38
  3.3 峰峰组顶部岩层压水试验成果分析  38-40
  3.4 峰峰组与上马家沟组流量测井成果分析  40
  3.5 小结  40-42
4 峰峰组顶部岩层隔水性能综合分析  42-56
  4.1 早古生代地层演化背景  42
  4.2 峰峰组顶部古风化壳成因及特征分析  42-45
  4.3 峰峰组岩溶裂隙发育状态及充填特征  45-47
  4.4 奥陶系中统岩性组合研究  47-50
    4.4.1 矿区奥陶系地层岩性组合特征  47-49
    4.4.2 主要含水层与隔水层划分  49-50
  4.5 峰峰组相对隔水层的提出与论证  50-54
    4.5.1 峰峰组顶部岩层岩性及组合特征  50-52
    4.5.2 峰峰组顶部岩层作为相对隔水层需要考虑的不利因素  52-53
    4.5.3 峰峰组顶部相对隔水层提出  53-54
  4.6 小结  54-56
5 下组煤采场底板流固耦合研究  56-74
  5.1 原岩应力状态下煤层底板流固耦合研究  56-61
    5.1.1 应力场与渗流场的宏观尺度耦合  56-57
    5.1.2 应力场与渗流场的中尺度耦合  57-59
    5.1.3 应力场与渗流场的全耦合实验研究  59-61
  5.2 寺河矿下组煤采场底板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  61-72
    5.2.1 数值模拟方法选取及模型建立  61-65
    5.2.2 下组煤底板应力-渗流耦合数值模拟研究  65-72
  5.3 小结  72-74
6 下组煤带压开采条件评价  74-79
  6.1 带压开采条件评价标准  74-75
  6.2 两种工况下的15#煤带压开采条件对比分析  75-78
  6.3 小结  78-79
7 结论  79-81
  7.1 结论  79-80
  7.2 存在的问题  80-81
致谢  81-82
参考文献  82-85
附录  85

相似论文

  1. 贵州省遵义县茶园锰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P618.3
  2. 神东煤镜质组结构特征及其对CH_4、CO_2和H_2O吸附的分子模拟,P618.11
  3. 神东煤惰质组结构特征及其与CH_4、CO_2和H_2O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P618.11
  4. 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东北部斜坡区构造演化与天然气聚集,P618.13
  5. 里彦矿灰岩水对下组煤安全开采影响的研究,TD823.8
  6. 川中地区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奥陶系沉积、储层特征研究,P618.13
  7.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的生烃动力学及其分子特征研究,P618.11
  8. 大平矿水库下开采库区三维建模及可视化技术研究,TD823.83
  9. 大平煤矿南二采区水库下开采安全性分析,TD823.83
  10. 缓倾斜煤层承压水上开采底板破坏特征的研究,TD823.83
  11. 水体下安全开采采矿方法选择及其参数优化,TD823.83
  12. 厚松散层薄基岩下综放开采留设防砂煤岩柱研究,TD823.83
  13. 西马煤矿高速公路下开采研究,TD823.83
  14. 村庄下大倾角煤层条带煤柱合理尺寸研究,TD823.83
  15. 东欢坨矿南一采区建筑物压煤条带开采研究,TD823.83
  16. 建筑群下特厚松散覆层煤层条带式开采方法的研究与应用,TD823.83
  17. 大平矿南二采区水体下开采方案研究,TD823.83
  18. 建筑物下压煤条带开采技术研究,TD823.83
  19. 煤层底板采动岩水耦合作用与高承压水体上安全开采技术研究,TD823.83
  20. “三下”条带开采局部化灾害监测基础研究,TD823.8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矿业工程 > 矿山开采 > 煤矿开采 > 地下开采方法 > 特殊条件下采煤法 > 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及承压水体上开采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