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薄的艺术”移动型数码产品造型设计研究

作 者: 苏晓梅
导 师: 李纶
学 校: 昆明理工大学
专 业: 设计艺术学
关键词:  移动 数码产品 技术先导 美学效应
分类号: J52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70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作为移动数码产品设计中一种独特的产品造型设计语言,是在相应的科学技术支持下,从移动型数码产品产生之初的“长、大、厚、重”的造型设计,经过技术工艺和造型艺术的融合,设计风格的创新,消费者审美观以及消费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发展演变而来的。能够发展成为具有“薄”的艺术特征的产品类型,是移动型数码产品造型设计发展的必然。笔者认为,现代意义上的“薄”的设计实际上是一个具有崭新内涵的概念:即技术与艺术的融合统一、“现代性”与“文化感”的和谐统一、“情感化”与“设计味”的协调统一、外观色彩与产品功能的适应统一、材料和工艺的匹配,以及节能和环保等关系上的更合理、更科学。“薄”的艺术以现代设计理念和方法赋予移动型数码一种独特的技术美、简约美和时代美,但却不可避免地在“时尚风”的影响下,出现了某些设计师和企业一味地追求“薄”,而丧失了“薄”的艺术本来的内涵,给市场和消费者带来了一些不良导向。论文以现代设计理论为指导,运用调查研究、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等方法,界定了对“薄”的移动型数码产品造型语言的研究特性、范围及内容;定义了移动型数码产品的概念;探究了其产生的背景与国内外数码产品造型设计的市场现状;通过对相关电子产品生产的实地考察和设计实践,主要分析了移动型数码产品设计在技术应用、材料选用、生产工艺、人机工程学的应用等方面的运用现状;概括出了具有“薄”的设计移动型数码产品的主要设计特征;重点分析了在现代市场产品极大丰富,产品设计更新换代快的背景下,“薄”的设计产生的美学效应和东西方的文化内涵、消费心理学以及消费者审美观对“薄”的艺术的指导作用及意义;特别是通过一些产品的设计实例,阐述了产品情感化设计是“薄”的设计能够成功并成为设计主流的重要因素;而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产生的非物质设计给“薄”的设计提供了全新的信息设计空间,以及全新的思维空间。最后,文章结合大量移动型数码产品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对这些具有“薄”的设计的数码产品在产品形态、结构、色彩、材料等方面,提出了移动型数码产品“四个统一”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观点,力求使“薄”的设计在理论上得到较系统的阐述,在设计实践上能够有较好的应用指导意义和方法方面的借鉴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10
第一章 绪论  10-20
  1.1 研究背景  10-12
  1.2 “”的艺术的造型语言特性和研究范围  12-13
    1.2.1 “薄”的艺术的造型语言特性  12-13
    1.2.2 移动数码产品造型设计的研究内容  13
  1.3 国内外移动型数码产品造型设计的研究现状  13-18
    1.3.1 国外移动型数码产品造型设计的研究现状  13-16
    1.3.2 国内移动型数码产品造型设计的研究现状  16-18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8
  1.5 研究方法  18-19
  1.6 本章小节  19-20
第二章 移动型数码产品造型设计的相关概念  20-29
  2.1 移动型数码产品概念的产生和定义  20-21
    2.1.1 数码产品概述  20
    2.1.2 移动型数码产品的定义  20
    2.1.3 移动型数码产品的分类  20-21
      2.1.3.1 手机  20-21
      2.1.3.2 随身听  21
      2.1.3.3 数码相机  21
      2.1.3.4 笔记本电脑  21
  2.2 移动型数码产品的主要特征  21-24
    2.2.1 移动型数码产品的系统随身性  21-22
    2.2.2 移动型数码产品的技术先导性  22-23
    2.2.3 移动型数码产品的功能整合和集成性  23-24
    2.2.4 移动型数码产品的形式多样性  24
  2.3 移动型数码产品造型设计中“薄”的艺术的产生历程  24-28
    2.3.1 原始设计:单一性与统一性  24-25
    2.3.2 “薄”的艺术的产生  25-27
    2.3.3 适应性:环境、创新、进化  27-28
  2.4 本章小节  28-29
第三章 移动型数码产品造型设计中相关技术应用  29-51
  3.1 移动型数码产品的技术发展  29-37
    3.1.1 科学与技术为先导  29-32
      3.1.1.1 科学与设计作用下的数码产品造型设计  29-31
      3.1.1.2 艺术与技术结合的数码产品造型设计  31-32
    3.1.2 电子技术的进步  32-34
    3.1.3 材料科学的支撑  34-35
    3.1.4 加工工艺的完善  35-37
  3.2 相关技术的发展是实现“薄”的艺术的基石  37-40
    3.2.1 信息化技术  37-38
    3.2.2 数字化技术  38-39
    3.2.3 智能化技术  39-40
    3.2.4 网络化技术  40
  3.3 人机工程学在“薄”的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40-50
    3.3.1 人机工程学的概念  40-41
    3.3.2 “薄”的产品功能操作中的人机工程  41-46
    3.3.3 “薄”的产品界面操作中的人机工程  46-49
      3.3.3.1 人—机界面的定义  46-47
      3.3.3.2 数码产品人机操作界面设计  47-49
    3.3.4 “薄”的产品移动过程中的人机工程  49-50
  3.4 本章小节  50-51
第四章 “薄”的移动型数码产品形态设计与美学研究  51-78
  4.1 “薄”的设计的美学价值  51-54
    4.1.1 “薄”的美学创新价值分析  51-52
    4.1.2 “薄”的设计中的产品形态中的审美价值  52-53
    4.1.3 由审美活动与价值活动的相互关系产生的审美价值  53-54
  4.2 “薄”的设计的美学效应  54-59
    4.2.1 造型时尚化的美学效应  54-56
    4.2.2 行为心理化的美学效应  56-57
    4.2.3 价值个性化的美学效应  57-59
  4.3 “薄”的设计中的产品形态设计要素  59-66
    4.3.1 “薄”的设计中的产品形态与量感  59
    4.3.2 “薄”的设计中的产品形态与色彩  59-63
      4.3.2.1 “薄”的产品形态与色彩  59-60
      4.3.2.2 “薄”的设计中的色彩结构功能  60-61
      4.3.2.3 “薄”的设计中的色彩设计要点  61-62
      4.3.2.4 “薄”的设计中的色彩设计特点  62-63
    4.3.3 “薄”的设计中的产品形态与结构  63
    4.3.4 “薄”的设计中的产品形态与材料  63-66
      4.3.4.1 产品形态设计与材料  63-64
      4.3.4.2 “薄”的设计材料必须遵循的相关原则  64-66
  4.4 “薄”的设计中的文化因素  66-71
    4.4.1 “薄”的设计与文化  66-69
      4.4.1.1 文化  66-67
      4.4.1.2 设计与文化  67-68
      4.4.1.3 东西方文化与“薄”的设计  68-69
    4.4.2 “薄”的设计的文化价值  69-71
  4.5 “薄”的设计中的消费心理学  71-77
    4.5.1 消费心理学的概述  71-72
      4.5.1.1 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关系  71
      4.5.1.2 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71
      4.5.1.3 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71-72
      4.5.1.4 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72
      4.5.1.5 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72
    4.5.2 中国消费者心理的特殊性  72-76
      4.5.2.1 青年人消费心理  73
      4.5.2.2 中年人消费心理  73-75
      4.5.2.3 男性消费心理  75
      4.5.2.4 女性消费心理  75-76
    4.5.3 消费者追求“薄”的个性与新奇  76-77
  4.6 本章小节  77-78
第五章 数码产品中“薄”的造型设计分析  78-99
  5.1 设计风格的开放融合与现代主义对“薄”的造型设计的影响  78-79
  5.2 “薄”的造型设计趋势分析  79-82
    5.2.1 时尚化设计仍是“薄”的设计主流  80-81
    5.2.2 传统工艺与新兴工艺的合理应用推动了“薄”的设计  81
    5.2.3 运用色彩增强视觉冲击  81
    5.2.4 “薄”的设计是外观设计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  81-82
  5.3 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化  82-89
    5.3.1 产品如何能引发情感  83-84
    5.3.2 产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的描述与评估  84
    5.3.3 设计师如何在产品设计中更好的影响、把握这些情感因素  84-86
    5.3.4 情感化设计在“薄”的设计中的表达方式  86-89
      5.3.4.1 用设计创造顾客价值  86-87
      5.3.4.2 设计:洞悉人性的需求  87-88
      5.3.4.3 设计:实现跨文化沟通  88-89
  5.4 非物质性设计对“薄”的设计的影响  89-94
    5.4.1 非物质性设计的概述  89-90
    5.4.2 非物质设计是信息化社会数码产品设计的趋势  90-93
    5.4.3 非物质性设计对“薄”的设计的影响和意义  93-94
  5.5 “薄”的艺术在移动型数码产品造型中的设计方法  94-98
    5.5.1 技术与艺术的融合统一  94-95
    5.5.2 “现代性”与传统文化的和谐统一  95-96
    5.5.3 人性化与自然的协调统一  96-97
    5.5.4 外观色彩与功能的适应统一  97-98
  5.6 本章小节  98-99
第六章 结束语  99-101
  6.1 论文研究的主要观点  99-100
  6.2 论文研究留待解决的问题  100-101
致谢  101-102
参考文献  102-105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设计实践情况  105-106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6

相似论文

  1. 腈纶生产线移动装箱机的设计与研究,TH248
  2. 基于多Agent理论的卫星协同定轨技术研究,V474
  3. 迷宫式汽封和薄叶式汽封的数值模拟与对比分析,TK263.2
  4. 文学语言的模糊修辞研究,H05
  5. Ad-Hoc网络多信道MAC层协议的信道分配问题的研究,TN929.5
  6. 卫星网络中移动IP路由选择的研究,TN929.5
  7. 移动计算环境下检查点技术研究与Petri网建模,TP301.1
  8. 动态环境下移动对象导航系统相关技术的研究,TP301.6
  9. 移动质心与直接力复合控制动能弹控制方法研究,TJ765
  10. 再入弹头的移动质心控制方法研究,TJ765.23
  11. 罗非鱼片热泵干燥模型及其干燥工艺的研究,TS254.4
  12. 一种老年人移动健康监护系统的研究,TN929.5
  13. CBA篮球队赛前期训练计划移动距离的调查研究,G841
  14. 藏药三果汤散抗氧化有效成分研究,R29
  15. 基于Ad Hoc网络技术的野战通信网络关键技术研究,TN929.5
  16. 宽频带槽式天线的研究与应用,TN92
  17. 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式网络通信机制的研究,TP393.02
  18. 传输网络故障对WCDMA移动网络的影响,TN929.533
  19. 移动循环式小型烘干机的研制,S226.6
  20. 薄壳山核桃容器育苗及嫁接技术研究,S664.1
  21. 基于RFID和GPRS的无线通信平台的医疗应用,R319

中图分类: > 艺术 > 工艺美术 > 中国工艺美术 > 工商工艺美术 > 产品、商品装潢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