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反思
作 者: 任国栋
导 师: 王迎川
学 校: 成都理工大学
专 业: 科学技术哲学
关键词: 人 自然 自然观 科学发展观
分类号: B0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163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现代科技的发展已毫无疑问地阐明了人是自然演化发展的产物,人类不能脱离自然而生存。自人类从自然界演化出来以后,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一直存在并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古老而时新的课题,更是哲学关注的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科学地阐明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问题,提出了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自然观,是我们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考察人与自然既对立又统一的联系与发展,克服对这一关系的朴素性、机械性和片面性认识,使人与自然关系研究获得科学的起点与方向。人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获得能使自己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料;自然界作为人类生命的支持系统而存在。然而自从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出现后,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人们向自然界索取物质资源的数量急剧扩大,大片土地开垦和森林砍伐,引起了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水土流失、生态失衡等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出现,造成了自然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这种因生存需要和生产发展而导致的非自愿失衡对人类生存的危害已十分明显地表现出来,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尽管人们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但由于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加上自然生态的破坏和失衡加剧,环保问题异常严峻。从全球范围来看,在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普遍化、深化和尖锐化,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成为迫切的需要,在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尤为重要。人与自然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之摆脱生态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历史演进,从人与自然的原始和谐演变为相互对抗,直至人类对这一关系进行深刻地反思,在对抗中趣于和谐,二者的关系必将为未来社会中的真正和谐所克服,人与自然在此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而人与自然对抗的消除、真正和谐的实现有赖于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合理调节”,即人在努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实践水平、协调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和过程中努力协调自身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为了缓解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局面,世界各国采取了多种措施。在我国,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之一,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必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产生重大影响。自从近代形成真正文化意义上的自然科学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口新月异,在当代,随着人类把握和驾驭客观规律能力的空前提高,自在自然向人化自然转化的速度日益加快。人们在认识、改造和支配世界方面获得了更多的自由。于是,人们就以为人类凭借其科学意识和技术手段能够成为世界的主人,并断定不久的将来人类可以自由自在地控制自然界使其为自己服务。笔者认为,从哲学世界观层面上看,人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支配自然界的“上帝”。这是因为:第一,人与自然的对立只是在人的生存方式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意义上才能成立的,而作为人类生存环境的自然界总是十分有限的和具体的,因而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所谓保护或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就是人的生存意义上说的。第二,当我们把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规定为元生态自然,并从这个整体维度上来考察人(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时,两者的关系表现为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在这里,人的活动具有自觉性与非自觉性(自目性)的辩证性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运动尽管存在着差异,但都要遵循元生态自然的秩序。人作为元生态自然的一部分其能动性和创造性永远受制于元生态自然的秩序。在生态环境危机、生存危机口益加剧的今天,人类应追求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生存方式,以求得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扼要介绍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提出,并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了历史回顾;第二部分对机械自然观、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进行反思,并指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第三部分通过大量详实的实证资料介绍了当前全球及我国人与自然关系的现状及世界各国人民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与所做的努力;第四部分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主体性的重构、系统思想的建立、生态文明的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探讨。
|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引言 10-12 1. 选题依据 10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1 3. 论文研究思路及可能的创新点 11-12 第1章 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提出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12-17 1.1 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提出及历史思考 12-13 1.2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角度的认识 13-17 1.2.1 从历史的角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14-15 1.2.2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15-16 1.2.3 从社会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16-17 第2章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反思 17-25 2.1 反思之一:机械自然观对环境问题的影响 17-18 2.2 反思之二:人类中心主义传统价值观的缺失 18-20 2.3 反思之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0-25 第3章 当今世界及我国人与自然关系现状 25-38 3.1 目前全球人与自然关系的现状 25-28 3.2 我国目前人与自然关系的突出问题 28-30 3.3 世界各国及我国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分析 30-33 3.4 对当前人与自然关系失衡根源的深层探讨 33-38 第4章 对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的探索与重构 38-52 4.1 重构主体性,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38-44 4.1.1 主体与主体性 38-41 4.1.2 重构主体性,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41-44 4.2 改变传统思维方式,建立系统思想意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44-47 4.2.1 建立有机的、整体的、系统的思想观念 44-46 4.2.2 构建主客相融的观念 46-47 4.3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 47-52 4.3.1 生态文明的内涵 48 4.3.2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 48-52 小结 52-53 致谢 53-54 参考文献 54-55
|
相似论文
- 词义消歧语料库自动获取方法研究,TP391.1
- 增强自然复氧—有效容积土壤渗滤系统脱氮的研究,X703
- 论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继承与创新,D61
-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哲学思考,B03
- 党的建设科学发展问题研究,D261
- 云南省开展电矿结合研究,F426.61
- 棉铃虫与烟夜蛾寄主选择机制的比较研究,S435.622.3
- 仿真平台中基于游戏引擎的展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TP391.41
- 胡锦涛公平正义思想研究,D61
- 论中国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G623.71
- 鄱阳湖区耕化与生态环境变迁(1840-2010),X171
- 宋代易学阴阳自然观视域下乾坤卦义考,B221
- 科学发展观的双重维度审视,D61
- 南马匠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F327
- 全新的交互体验,TP11
- 浅谈水彩写生的魅力,J215
- 山东莱州草编的发展与应用,J528
- 中部地区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F205;F127
- 普列姆昌德生态思想初探,I351.06
- “人定胜天”观念的现代反思,X2
- 太阳能烟囱强化自然通风的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TU834.1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哲学理论 >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