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太虚佛教人生观探析

作 者: 杨静
导 师: 吴全兰
学 校: 广西师范大学
专 业: 伦理学
关键词: 太虚 人生观 世界观 佛教人生观
分类号: B84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0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太虚大师,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一位具有广泛影响和重要地位的人物,他一生创作的著作多达七百万字。在这些著作中,关于人生观方面的思想极其丰富。太虚佛教人生观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萌芽阶段、探索阶段、确立阶段和发展阶段。在萌芽阶段,由于受到儒道佛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受其外祖母的影响,少年的太虚萌生了出家的念头。出家后,太虚发生了许多变化:人生态度比较积极,以“振兴佛法,普渡众生”为人生目标,并能从社会的角度思考人生观问题。在探索阶段,由于受革命思潮、西方思潮和新式僧教育的影响,太虚的人生观显示出与佛教人生观相符合的内容:从佛教的立场来看待和分析一切事情,树立以革命手段来振兴中国佛教的人生目标。在确立阶段,太虚关于人生目的、态度及价值的思考达到稳定,形成了以立足人间、服务人群为核心、“志在整兴佛教僧会,行在瑜伽菩萨戒行”为根本目标的佛教人生观。确立了佛教人生观后,太虚积极地投入到实践中,为振兴中国佛教做出巨大的贡献,其佛教人生观也在实践中不断地巩固、丰富和发展。太虚佛教人生观的理论基础包括传统佛教的人生观、儒家的人生观、道教与道家的人生观及基督教的人生观。传统佛教的人生观,特别是大乘佛教的人生观和自利利他的人生价值取向,是太虚佛教人生观的理论出发点和归宿。儒家人生观肯定人的地位和作用的观念;道教注重养生的观念、道教以度化天下为己任的观念和道家在处理遁世与入世关系上的圆融之道;基督教人生观注重组织结构和注重戒律精神等观念,这些都是太虚佛教人生观的理论之源。太虚佛教人生观的内容体现在太虚对人、生、人生、人生观及佛教人生观的阐述和他对近代流行的人生观的评述中。具体如下:(1)在对“人”的阐述中,太虚认为“人只是一种假相”,他提出了两条保存人身的途径:远离“乱性情品”和建设人间净土。同时,太虚阐述了自己对人性及人欲的看法。太虚认为人性可善可恶,对修为人性提出了七点要求。太虚把人欲分为三种:“有情共欲”、“欲界共欲”和“人类特有的欲”,而佛教治理人欲的途径也有三个:“人乘节欲”、“天乘、二乘绝欲”和“大乘化欲”。(2)在对“生”的阐述中,太虚认为人生的“生”是“生空无生”。(3)在对“人生”的阐述中,太虚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对“人生”进行阐述。太虚认为狭义的人生是指“人的一生”或“人的生命和生活”。而广义的人生是“人生即一宇宙,人生各一宇宙”。从广义的人生出发,太虚把人生分为“理性”和“事相”。他认为人生的性质也是可善可恶的,他很注重人的自由,尊重人的选择。(4)在对“人生观”的阐述中,太虚从科学和世俗谛两方面做出阐述,“事实三真相”说,是太虚关于人生真相问题的科学论述。(5)在对“佛教人生观”的阐述中,太虚把佛教人生观分为三种:“佛教一心十法界大统系中的人生观”、“三乘佛法中的人生观”和“大乘佛法的人生观”,太虚极力地推崇“大乘佛法的人生观”。(6)在对近代人生观的批判中,太虚对近代人本的人生观、物本的人生观、神本的人生观及我本的人生观进行了批判。在综合上述观点的基础上,太虚的佛教人生观包括以下内容:(1)以无我、唯心宇宙观为起点;(2)以立足人间、服务人群为核心;(3)以“志在整兴佛教僧会,行在瑜伽菩萨戒本”为根本目标;(4)以自利化他为人生价值取向。太虚佛教人生观的主要特征包括浓重的人本主义色彩、强烈的批判性与融合性以及浓厚的爱国主义色彩等。太虚的佛教人生观有明显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启示。太虚站在佛教的立场上,以不同的视角提出了不同的人生观,这种做法不仅为科玄论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而且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佛教人生观。在现代社会,太虚的佛教人生观同样也可以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1)要正确看待佛教人生观;(2)要时刻保持爱国热情,树立崇高的人生责任感;(3)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4)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5)要努力提高人生的道德修养,这些启示对我们现代的人生观教育和公民的道德建设都有积极的意义。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9
引言  9-11
一、太虚佛教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  11-15
  (一) 萌芽阶段  11-12
  (二) 探索阶段  12-13
  (三) 确立阶段  13-14
  (四) 发展阶段  14-15
二、太虚佛教人生观的理论体系及其主要特征  15-39
  (一) 太虚佛教人生观的理论基础  15-18
    1. 传统佛教人生观  15-16
    2. 儒家的人生观  16
    3. 道家与道教的人生观  16-17
    4. 基督教的人生观  17-18
  (二) 太虚佛教人生观的内容  18-33
    1. 太虚对人、生、人生、人生观的看法  18-26
      (1) 太虚对人、人性及人欲的理解  18-21
      (2) 太虚对生的理解  21
      (3) 太虚对人生的理解  21-23
      (4) 太虚对人生观的认识  23-24
      (5) 太虚对佛教人生观的认识  24-26
    2. 太虚对近代人生观的批判  26-28
    3. 太虚佛教人生观的内容  28-33
      (1) 以无我、唯心宇宙观为起点  28-29
      (2) 以立足人间、服务人群为核心  29-30
      (3) 以“志在整兴佛教僧会,行在瑜伽菩萨戒本”为根本目标  30-31
      (4) 以自利化他为人生价值取向  31-33
  (三) 太虚佛教人生观的主要特征  33-39
    1. 浓重的人本主义色彩  34-35
    2. 强烈的批判性与融合性  35-37
    3. 浓厚的爱国主义色彩  37-39
三、太虚佛教人生观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启示  39-44
  (一) 太虚佛教人生观的历史意义  39-41
    1. 为科玄论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39
    2. 继承和发展了传统佛教人生观  39-41
  (二) 太虚佛教人生观的当代启示  41-44
    1. 正确看待佛教人生观  41-42
    2. 时刻保持爱国热情,树立崇高的人生责任感  42
    3. 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2
    4.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42
    5. 努力提高人生的道德修养  42-44
结束语  44-45
注释  45-49
参考文献  49-5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1-52
致谢  52-53

相似论文

  1. 吐蕃时期藏文文献中的盟誓制度研究,K28
  2. 张载的太和思想,B244.4
  3. 《红楼梦》悲剧意识与其对张爱玲的影响,I207.42
  4. 从《京华烟云》探林语堂的自然观,I207.42
  5. 墨子人生观简论,B224
  6. 如何能让学生自主学习,G420
  7. 当代社会人生观浅论,B821
  8. 张东荪伦理思想研究,B82
  9. 分裂—→追寻—→超越——劳伦斯诗歌的一种解构主义阐释,H315.9
  10. 李大钊伦理思想研究,D231
  11.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大学生人生观变化轨迹研究,G641
  12. 人生观教育的创新性研究,G41
  13. 大学生传销现象与“四观”教育,G641
  14. 歌德对宗白华艺术人生观的影响,I106
  15. 关于中职学生正确人生观树立的途径研究,G711
  16. 贝多芬《命运》对当代大学生人生启示的研究,G641
  17. 独立人格、自由精神:中国传统人生观中不应被忽略的一个方面,B821
  18. 新时期大学生人生观问题的思考,G641
  19. 中学贬谪古诗文教学与中学生人生观教育,G633.3
  20. 李贽人生观与艺术观探究,I206.2
  21. 梁启超趣味美学新论,B83-09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个性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