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

作 者: 吐尔洪江·阿不都热西提
导 师: 盛伟斌
学 校: 新疆医科大学
专 业: 骨科学
关键词: 腰骶段 脊柱结核 后路手术 内固定
分类号: R687.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7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可行性、应用指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6例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患者采取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男性5例,女性11例,年龄20~56岁,平均38岁。病变累及L4/5者7例,L5/S1者9例。手术前、后检查血沉,X线片测量腰骶角、椎间隙高度评估结核活动、植骨融合和畸形矫正情况。术前腰骶角为8.7°~27°,平均18.6±6.4°;椎间隙高度平均7.9±0.8mm。结果:手术时间为150~210min,平均180min,术中出血400~550ml,平均475ml。术中无主要血管、神经损伤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本组优14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16例植骨全部确定融合。术后腰骶角为16.5°~40.5°,平均27.1±7.6°;末次随访为16°~37.5°,平均25.9±7.1°。术后椎间隙高度平均10.6±0.9mm,与术前比较平均撑开高度2.7mm,末次随访时平均10.4±0.8mm,丢失小于1.0mm。术前与术后及末次随访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48个月,平均30个月,无结核病变复发、内固定松动、断裂及明显矫正度丢失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患者采取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是一较为有效、可行的方法。后路内固定可有效重建腰骶段的稳定性,使术后腰痛明显减少。

全文目录


摘要  7-8
Abstract  8-10
前言  10-11
临床资料  11-14
  1. 一般资料  11-12
  2. 治疗方法  12-13
    2.1 方法  12
    2.2 术前准备  12-13
    2.3 手术方法  13
    2.4 术后处理  13
  3. 术后评价标准  13-14
  4. 统计学处理  14
结果  14-19
讨论  19-23
结论  23-24
致谢  24-28
综述  28-4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0-41
导师评阅表  41

相似论文

  1. 多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有限元分析,R687.3
  2. 胸腰椎结核病椎残余高度与前路内固定方式选择的关系,R687.3
  3. 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人工骨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疗效分析,R687.3
  4. 舌癌下颌骨骨切开坚强内固术后咬合关系变化的临床研究,R739.86
  5. 单纯后路术式与前后路联合术式在脊柱结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R687.3
  6. 动力髁螺钉、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比较研究,R687.3
  7. “动静平衡”原则在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R687.3
  8. Wallis动态稳定系统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研究,R687.3
  9. 布氏杆菌病误诊为脊柱结核7例原因分析,R516.7
  10. 髋臼横断骨折危险区安全性不同内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R687.3
  11. 脊柱结核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R687.3
  12. BacT/ALERT 3D结核分支杆菌快速培养系统、耐药基因快速检测在脊柱结核诊治中的研究,R529.2
  13. 脊柱结核病椎组织病理学与影像学对比研究,R529.2
  14. 一期经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R687.3
  15. 构建新西兰白兔脊柱结核模型的实验研究,R529.2
  16. 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沉在脊柱结核治疗过程中变化规律的研究,R687.3
  1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脊柱结核中抗结核药物浓度的研究,R96
  18. 脊柱胸腰段肿瘤切除钛网植入结合五种内固定的生物力学试验研究,R687.3
  19. 两种方法治疗闭合性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比较,R687.3
  20. 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与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观察,R687.3
  21. 腰椎半坚强与坚强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对比研究,R687.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外科学 > 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 矫形外科手术学 > 骨骼手术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