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工艺(DMBR)的脱氮效能及数学模拟

作 者: 尹娟
导 师: 洪俊明
学 校: 华侨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 膜基材 颗粒活性碳 脱氮效能 数学模拟
分类号: X70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针对传统膜生物反应器成本高、膜污染严重等问题,本文采用工业滤布作为膜基材,开发了一种新型内循环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MBR),并研究其脱氮效能和运行过程。选取了5种不同工业滤布作为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的膜基材,比较其DMBR运行过程,结果表明,孔径为24μm的涤纶短纤滤布组成的DMBR对COD、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0%、80%和48%以上;反冲洗后膜通量恢复率高,最适合作为DMBR的膜基材。采用涤纶短纤滤布的DMBR,考察了不同进水C/N比对脱氮效果的影响;并建立简化的活性污泥数学模型(ASM-CN)对工艺进行模拟。DMBR的出水COD均低于50 mg/L,去除效率达到85%以上;亚硝氮和硝氮的出水浓度分别小于0.25 mg/L和0.70 mg/L。在C/N比大于6.75时,总氮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0%和60%以上;并且C/N越高,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效果越好。采用ASM-CN进行数学模拟,模拟与实测COD浓度基本吻合;当C/N比大于5.04时,模拟出水总氮和氨氮的浓度与实际值基本吻合。考察溶解氧(DO)对DMBR脱氮效果的影响,并研究了动态膜的污染特性。当DO>0.5 mg/L时,出水COD浓度约为16.67 mg/L;DO浓度在3.0-3.5 mg/L时,出水氨氮和总氮浓度分别约为15 mg/L和30 mg/L,总氮去除率为35.24%。在DMBR工艺中,滤布本身的阻力为2×106 m-1,动态膜形成的阻力为4.32×107 m-1,动态膜阻力是总阻力的主要决定因素。为了进一步提高DMBR的脱氮效果和缓解膜污染问题,在DMBR中投加颗粒活性碳(GAC)形成GAC-DMBR,并且与GAC-MBR进行了比较,同时采用ASM1模型对反应器进行了模拟。DMBR和MBR的膜通量分别为20 L/(m2·h)和10 L/(m2·h);DMBR的透膜压差基本维持在3500 Pa,而MBR的透膜压差为10000 pa以上,并且很快就上升至48000 Pa。MBR、10% GAC-MBR和20% GAC-MBR的运行周期分别为3 d,7 d和7 d,而DMBR在整个90 d的运行过程中只清洗过一次,投加GAC能够延长两个反应器的运行周期。MBR和DMBR工艺对COD去除率基本相同,为85%以上。GAC-DMBR工艺出水氨氮和总氮浓度分别维持在7 mg/L和14 mg/L,其脱氮性能优于传统的DMBR工艺。在MBR中投加GAC对脱氮性能几乎没有影响。利用ASM1模型对DMBR和MBR进行模拟,得到两个反应器的模拟与测量值基本吻合。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第一章 绪论  11-23
  1.1 我国城市污水的治理技术现状  11
  1.2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研究  11-14
    1.2.1 膜生物反应器概述  11-12
    1.2.2 膜生物反应器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2-14
  1.3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发展状况  14-19
    1.3.1 动态膜的概述  14
    1.3.2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的研究现状  14-19
  1.4 污水处理工艺的数学模拟  19-21
    1.4.1 ASM1 模型  19-20
    1.4.2 膜生物反应器数学模型研究进展  20-21
  1.5 课题的提出  21-23
    1.5.1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21
    1.5.2 研究内容  21-23
第二章 实验的工艺流程、设备和方法  23-27
  2.1 实验装置及流程  23-24
    2.1.1 DMBR 装置  23-24
    2.1.2 MBR 装置  24
  2.2 装置运行  24-25
    2.2.1 进水水质  24-25
    2.2.2 活性污泥驯化期  25
  2.3 分析项目及其测试方法  25-27
第三章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膜基材的选择  27-33
  3.1 材料与方法  27-28
  3.2 不同膜基材脱氮效能的比较  28-30
  3.3 不同膜基材组成的DMBR 运行参数的比较  30-32
    3.3.1 运行周期  30
    3.3.2 反冲洗前后过滤压力的变化  30-31
    3.3.3 膜通量变化  31-32
  3.4 小结  32-33
第四章 进水C/N 对DMBR 的影响及数学模拟  33-44
  4.1 材料与方法  33-34
  4.2 进水C/N 对DMBR 脱氮效能的影响  34-37
    4.2.1 C/N 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  34-35
    4.2.2 C/N 对总氮去除效果的影响  35-36
    4.2.3 C/N 对COD 去除效果的影响  36-37
  4.3 进水C/N 对DMBR 的数学模拟  37-42
    4.3.1 模型的建立  37-39
    4.3.2 模型参数的校正  39-40
    4.3.3 实验与模拟结果的比较  40-42
  4.4 小结  42-44
第五章 DO 对DMBR 脱氮效能及膜污染特性研究  44-51
  5.1 材料与方法  44-45
  5.2 DO 对DMBR 脱氮效能的影响  45-47
    5.2.1 不同DO 条件下氮形态变化分析  45-46
    5.2.2 DO 对COD 去除效果的影响  46-47
  5.3 膜污染的特性研究  47-49
    5.3.1 DO 对膜通量和过滤压差影响  47
    5.3.2 DO 对EPS 的影响  47-48
    5.3.3 过滤阻力分析  48-49
  5.4 小结  49-51
第六章 投加GAC 对DMBR 和MBR 运行效能的影响  51-64
  6.1 实验方法  51-52
    6.1.1 实验装置  51-52
    6.1.2 模型的建立  52
  6.2 运行情况的比较  52-55
    6.2.1 投加GAC 对膜通量的影响  52-53
    6.2.2 投加GAC 对过滤压力的影响  53-55
  6.3 投加GAC 对工艺脱氮效能比较  55-58
    6.3.1 氨氮的去除效果  55-56
    6.3.2 亚硝氮和硝氮的变化  56-57
    6.3.3 总氮的去除效果  57
    6.3.4 COD 的去除效果  57-58
  6.4 投加GAC 对工艺污泥性质的影响  58-62
    6.4.1 污泥浓度和粘度随运行时间的变化  58-60
    6.4.2 SV30 随运行时间的变化  60-61
    6.4.4 反应器内生物相的变化  61-62
  6.5 小结  62-64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64-66
  7.1 结论  64-65
  7.2 后续工作建议  65-66
参考文献  66-73
致谢  73-74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74

相似论文

  1. 环氧环己烷的分离与提纯,TQ223.26
  2. 不同运行方式曝气生物滤池的脱氮效能的研究,X703
  3. 马尾松木材微波脱脂技术研究,S781.7
  4. 四流大方坯连铸中间包的结构优化研究,TF777
  5. 污泥性质对自生动态膜形成与污染的影响研究,X703.1
  6. 污泥性质对动态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的影响研究,X703
  7. 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工艺中的水淬冷过程研究,TQ221.242
  8. PP扁丝成型传热分析及其微结构和拉伸性能研究,TQ325.14
  9. 管式法乙烯高压聚合过程的模拟研究,TQ325.12
  10. 中高温水源热泵新工质理论与实验研究,TB65
  11. 基于数学模拟诊断理论的中外女子优秀乒乓球运动员技战术特征研究,G846
  12. 气熔比法铝合金薄板激光切割试验及数学模拟,TG485
  13. 太阳能—空气双热源复合热泵运行模式研究,TU831.6
  14. 渭河地堑的形成演化及其动力学机制,P618.13
  15. 活性炭吸附分离苯蒸气的数学模拟,TQ202
  16. 低渗油藏压裂用相渗改善剂的合成及控水效果模拟,TE357
  17. 大庆油田特殊开采工艺废液环境风险评估与研究,TE357.2
  18. 污泥活性炭的制备及对染料废水吸附性能的研究,X703
  19. 石油化工厂能量系统优化技术应用研究,TE683
  20. 中间相沥青超临界溶剂发泡及均相成核数学模拟,TQ127.11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 一般性问题 >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