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陕甘宁边区文化社团活动与大众文化建设

作 者: 崔萍萍
导 师: 杨洪
学 校: 西北大学
专 业: 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文化社团活动 大众文化建设
分类号: K269.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8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陕甘宁边区文化社团活动是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兴起并迅速发展的。抗战时期,由于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为了有效提高抗日民主根据地军民的抗战意识,建设和巩固边区政权及社会,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促进边区文化社团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由于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边区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众多知识分子奔赴延安投身抗战事业等因素的影响,边区文化社团发展迅速,并空前活跃,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内容丰富多彩,有力推进了新民主主义大众文化建设,为争取全民族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论文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边区文化社团兴起的历史背景;第二部分主要论述边区文化社团的发展阶段及特点;第三部分主要论述边区文化社团的主要类型及活动方式;第四部分主要论述边区文化社团活动对大众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及贡献。结语部分主要是概括总结边区文化社团活动的历史经验和不足。陕甘宁边区的文化社团活动对大众文化建设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自然环境和战争环境的影响,边区文化社团活动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如深刻思考、正视矛盾的不多,作品多急就而成等。在文章最后提出了陕甘宁边区文化社团活动对当今社团文化建设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引言  7-9
  (一) 选题原因  7
  (二) 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回顾  7-9
一、边区文化社团兴起的历史背景  9-20
  (一) 抗日战争的特殊背景是边区文化社团兴起的基本原因  9-13
  (二) 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是边区文化社团兴起的基本条件  13-16
  (三) 知识分子大量奔赴延安为边区文化社团建设注入了活力  16-17
  (四) 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对文化社团建设的有力支持是边区文化社团兴起的重要条件  17-20
二、边区文化社团的主要发展阶段及特点  20-28
  (一) 边区文化社团的主要发展阶段  20-26
  (二) 边区文化社团活动的特点  26-28
三、边区文化社团的类型及活动方式  28-45
  (一) 边区文化社团的类型  28-41
  (二) 边区文化社团的活动方式  41-45
四、边区的文化社团活动对大众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45-54
  (一) 文化社团的大众化特性吸引了边区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  45-47
  (二) 文化社团的教化功能提高了民众的文化水平和抗战意识  47-49
  (三) 文化社团的娱乐功能丰富了边区民众的精神生活  49-51
  (四) 文化社团的宣传影响促进了边区社会风气的转变  51-54
结语  54-56
参考文献  56-60
  (一) 资料  56-57
  (二) 报纸杂志  57
  (三) 著作  57-58
  (四) 论文  58-60
后记  60

相似论文

  1. 陕甘宁边区政府行政伦理建设研究,D630
  2. 陕甘宁边区司法改革研究,D926
  3. 马克思主义革命者的司法实践,D926
  4. 论陕甘宁边区的妇女解放运动,D231
  5. 抗战时期《中国妇女》(延安1939-1941)期刊研究,G239.29
  6. 批判与建构:当代中国大众文化透析,G122
  7.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研究,G529
  8.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业贷款研究,K265
  9.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县级政府管理研究(1937-1945),K265
  10. 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研究,D927
  11.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基层政权建设研究,D231
  12.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边区的实践与历史启示,D231
  13. 陕北庙会与二十世纪上半期陕北社会变迁,K29
  14.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土匪问题研究,K269.5
  15.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业科技,K269.5
  16.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构建和谐社会研究,K265
  17.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调节社会利益矛盾研究,K265
  18.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移民问题研究,K269.5
  19. 陕甘宁边区及华北抗日根据地优抚工作研究,K265
  20.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粮食工作研究,K269.5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 解放区的建设和发展 > 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根据地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