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攀枝花红格温泉氡及其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作 者: 陈召文
导 师: 马玉孝
学 校: 成都理工大学
专 业: 核资源与核勘查工程
关键词: 红格温泉 环境地球化学 氡气 昔格达断裂带
分类号: X1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0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温泉是自然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红格温泉环境地球化学进行调查及开发利用研究,不仅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品质的提高,而且对当地旅游资源品位的提升及综合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本文是在对昔格达断裂红格剖面进行氡气测量和对红格温泉宾馆内洗浴池进行水氡气测量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基础地质研究成果及部分红格温泉水质检测资料,对红格温泉的环境地球化学,尤其是氡气的含量及其来源以及地热成因进行了综合研究。这项研究填补了红格温泉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的一项空白。本文以环境地球化学理论为基础,以放射性测量技术为手段,综合研究红格温泉地下水形成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地层岩石组合特征及主要水文地质条件,较为深入地探讨了红格温泉水的“储、盖、通、源”基本条件,并着重对红格温泉的成因、环境地球化学特征、氡气含量及其环境意义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对红格温泉进行氡气测量、成因研究和环境地球化学综合评价具首创性,其成果对进一步科学开发利用红格温泉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红格温泉的热源具有放射性元素的放射热和地温增热双重性,南北向昔格达深大断裂带和东西向箐门口断裂为其导水和控水构造,变质震旦系地层的碳酸盐岩为地热水储层,岩浆岩和非碳酸盐类变质岩隆起中的浅层水通过断层为温泉补给水源。红格温泉属于中硬度、弱碱性、HCO3·Cl—Na型淡温泉水,温泉水中含有Rn、H2S、H2SiO3等成分。红格温泉氡气来源于地下深部岩层,洗浴池内Rn浓度较高,对人体有明显的医疗保健作用,但温泉宾馆房间应该经常通风,降低Rn浓度,以减少对人体的伤害,但露天浴池处于开放状态,空气中Rn被高度稀释,对人体的危害微乎其微,而浴池水中较高的Rn浓度,具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处在红格深大断裂带上的红格温泉片区总体氡气浓度较高,氡气以断裂带为通道从深部向上运移,致使温泉的氡含量较高。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8
目录  8-10
第1章 绪言  10-18
  1.1 温泉的研究内容-方法-现状  10-17
  1.2 红格温泉的研究现状  17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的确定  17-18
第2章 自然地理和区域地质概况  18-27
  2.1 自然地理  18-19
  2.2 经济和旅游  19-20
  2.3 区域地质概况  20-24
    2.3.1 基底及沉积盖层  22
    2.3.2 岩浆岩和热接触变质岩  22-23
    2.3.3 构造  23-24
  2.4 红格片区地质  24-27
    2.4.1 红格片区地质构造  24-26
    2.4.2 红格片区地层岩石  26-27
第3章 红格温泉氡气测量及水化学组分特征  27-32
  3.1 测量仪器  27-28
  3.2 红格温泉内洗浴池水氡测量  28-29
  3.3 昔格达断裂带构造红格剖面氡气测量  29-31
  3.4 红格温泉水化学组分特征  31-32
第4章 红格温泉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医疗保健作用评价  32-45
  4.1 红格温泉氡气特征研究  32-34
    4.1.1 红格温泉洗浴池水氡特征研究  32-33
    4.1.2 昔格达断裂带红格剖面氡气特征研究  33-34
  4.2 红格温泉水化学特征研究和医疗保健作用评价  34-45
    4.2.1 红格温泉水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35-39
    4.2.2 红格温泉医疗保健作用评价  39-43
    4.2.3 红格温泉氡的医疗保健作用评价  43-45
第5章 红格温泉成因讨论  45-50
  5.1 地质构造与地热的关系  45-47
  5.2 红格温泉成因分析  47-48
  5.3 氡的来源  48-49
  5.4 硫化氢的环境意义  49-50
结论  50-51
致谢  51-52
参考文献  52-54

相似论文

  1.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断层勘察中的研究与应用,P631
  2. 氡气测量在沙基型浅埋煤层覆岩裂隙监测中的模型实验研究,TD325.4
  3. 渭河杨凌—兴平段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X52
  4. 鄂尔多斯南缘奥陶纪生物礁及其沉积环境研究,P618.13
  5. 沣河水体和沉积物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研究,X142
  6. 呼伦湖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X524
  7. 大庆市土壤主要有毒重金属地球化学基线研究与污染评价,X53
  8. 马鞍桥矿区砷的释放迁移规律及环境效应研究,X132
  9. 贵州震旦系磷矿床沉积环境与矿床地球化学,P59
  10. 第二松花江水体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X820.4
  11. 珠江三角洲顺德地区铅的生态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分析,X53
  12. 渭河西安段水体及水系沉积物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研究,X52
  13. 格尔木河流域水环境地球化学研究,X142
  14. 浙江东部近岸海域海底沉积物环境地球化学研究,P736.21
  15. 陕西潼关金矿区土壤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污染评价,X53
  16. 安徽和县香泉铊矿化区铊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X142
  17. 物探技术在地表探测煤矿采空影响区中的应用研究,TD166
  18. 喀斯特石灰土—灌丛系统主要养分含量分布特征研究,P59
  19. 西安市城市灰尘环境污染及环境质量评价,X820.2
  20. 北京城近郊区浅层地下水环境地球化学GIS系统及其应用,P641.3
  21. 氡气测量和测氡仪器的标定技术研究,X859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环境地学 > 环境地球化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