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掺杂锐钛矿相TiO_2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作 者: 万巍
导 师: 王海东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材料学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Materials Studio 锐钛矿型TiO2 掺杂 电子结构 光催化活性
分类号: O47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1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以TiO2为代表的半导体光催化氧化技术,能在常温下利用光能氧化分解污染物,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环境治理新技术。然而,作为宽带隙半导体TiO2只能对太阳光中约占3%的紫外光的照射有响应,太阳能的利用率很低。通过掺杂对TiO2进行带隙调控,从而获取可以响应可见光的TiO2基可见光光催化剂一直是人们努力的目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应用Materials Studio材料模拟软件,通过建立超晶胞掺杂模型,对锐钛矿相TiO2、金属离子(Co2+、Fe3+、Zr4+、V5+、W6+)替代Ti4+掺杂及金属离子晶格间隙掺杂、三种不同掺杂方式下的S掺杂及Fe3+-S2-共掺杂锐钛矿相TiO2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了模拟计算。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锐钛矿相TiO2的价带和导带分别主要由O 2p轨道和Ti 3d轨道贡献,在220nm处出现强的紫外吸收峰,光吸收阂值在400nm附近。(2)金属离子掺杂时不同离子及不同掺杂方式所形成的杂质能级位置各不相同,对TiO2能带结构产生的影响也不同。杂质能级的形成主要是金属Co 3d、Fe 3d、Zr 4p及4d、V 3p及3d、W5p及5d轨道的贡献。金属离子掺杂导致了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TiO2吸收边沿的红移或者新的吸收峰的出现。金属离子替代掺杂后光响应能量阀值从小到大依次是:Fe3+、Co2+、V5+、Zr4+、W6+掺杂。其中,Co2+、Fe3+、Zr4+、V5+掺杂的吸收边带红移,而W6+掺杂在可见光区域出现了很强的新的吸收峰;金属间隙掺杂后,TiO2在可见光区400-600nm范围均出现了较大的吸收系数。(3)三种S掺杂形式(阳离子替代、阴离子替代、间隙掺杂)下,局域于价带项之上均出现了S 3p杂质态,该杂质态对掺杂TiO2的带隙进行了调节;价电子的跃迁由价带到导带过程转变为由S 3p跃迁至导带,造成了S掺杂TiO2吸收边沿的红移。S2-阴离子杂质态能级位置比相应浓度的S6+阳离子掺杂杂质态位置更低,所以改性后表现出更强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光响应阀值达600nm。间隙掺杂的特别之处在于:间隙S掺杂较两种替代掺杂多产生一条作为价电子跃迁的过渡杂质能带,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更高的响应性,其可见光响应波长达600-700nm。(4)Fe3+-S2-共掺杂能带结构类似于Fe3+、S2-单离子掺杂的叠加。复合价带顶及局域于导带底之下的Fe 3d杂质态对TiO2的带隙进行了调节;Fe 3d及S 3p轨道贡献的跨越费米面的杂质态,改变了电子跃迁的过程,间接降低了电子跃迁所需的能量。共掺杂改性的光响应范围较单离子改性又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光响应范围拓宽至600-700nm的长波可见光区域。模拟计算结果阐明了不同离子随掺杂浓度变化对TiO2电子结构的作用规律,揭示了不同离子及不同掺杂方式下改性TiO2可见光催化活性提高的内在机理,为探索离子掺杂改性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绪论  10-23
  1.1 研究背景  10-11
  1.2 YiO_2的晶体结构  11-12
  1.3 TiO_2的光催化氧化还原机理  12-14
  1.4 TiO_2光催化剂的实验研究  14-18
    1.4.1 金属离子掺杂TiO_2  15-16
    1.4.2 非金属离子掺杂TiO_2  16-17
    1.4.3 共掺杂TiO_2  17-18
  1.5 TiO_2光催化剂的计算模拟研究  18-21
    1.5.1 TiO_2的计算模拟  18-19
    1.5.2 掺杂TiO_2的计算模拟  19-20
    1.5.3 TiO_2计算模拟存在的问题  20-21
  1.6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21-23
    1.6.1 选题意义  21
    1.6.2 研究内容  21-23
第二章 计算原理与方案  23-30
  2.1 计算原理  23-28
    2.1.1 第一性原理  23-24
    2.1.2 密度泛函理论  24-26
    2.1.3 平面波赝势密度泛函方法  26-28
  2.2 计算软件系统  28
  2.3 计算方案  28-30
第三章 金属掺杂锐钛矿相TiO_2的计算  30-60
  3.1 锐钛矿相TiO_2的计算  30-33
    3.1.1 计算模型、参数设置及结构优化  30-31
    3.1.2 能带结构、态密度及光学性能  31-33
  3.2 金属掺杂锐钛矿相TiO_2的计算模型  33-36
    3.2.1 替代掺杂计算模型  33-35
    3.2.2 间隙掺杂计算模型  35-36
  3.3 金属掺杂锐钛矿相TiO_2的计算结果讨论  36-58
    3.3.1 Co替代掺杂的电子结构  36-38
    3.3.2 Co间隙掺杂的电子结构  38-40
    3.3.3 Fe替代掺杂的电子结构  40-42
    3.3.4 Fe间隙掺杂的电子结构  42-44
    3.3.5 Zr替代掺杂的电子结构  44-46
    3.3.6 Zr间隙掺杂的电子结构  46-48
    3.3.7 V替代掺杂的电子结构  48-50
    3.3.8 V间隙掺杂的电子结构  50-52
    3.3.9 W替代掺杂的电子结构  52-54
    3.3.10 W间隙掺杂的电子结构  54-56
    3.3.11 金属离子掺杂的总态密度与光学性能  56-58
  3.4 本章小结  58-60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共掺杂锐钛矿相TiO_2的计算  60-78
  4.1 非金属掺杂锐钛矿相TiO_2的计算  60-73
    4.1.1 计算模型、参数设置及结构优化  60-61
    4.1.2 S~(6+)掺杂计算  61-65
    4.1.3 S~(2-)掺杂计算  65-69
    4.1.4 间隙S掺杂计算  69-73
  4.2 共掺杂锐钛矿相TiO_2的计算  73-76
    4.2.1 计算模型、参数设置及结构优化  73-74
    4.2.2 共掺杂计算  74-76
  4.3 本章小结  76-78
第五章 结论  78-80
参考文献  80-90
致谢  90-91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成绩  91

相似论文

  1. 钛酸盐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分解水性能,O643.36
  2. 稀土元素掺杂Ca3Co4O9与Ag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热电性能,TQ174.1
  3. 静电纺丝法制备TiO2及其光催化行为的研究,O614.411
  4. 钛酸钡基NTC热敏陶瓷电阻的制备与研究,TQ174.1
  5. 掺杂锐钛矿型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O643.36
  6. Bi、N共掺杂TiO2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O614.411
  7. 功能化纳米二氧化钛多孔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TB383.1
  8. 有序多孔TiO2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TB383.2
  9. 一维纳米TiO2的制备及染料废水脱色研究,TB383.1
  10.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黑磷与LiMn2O4的第一性原理研究,TM912
  11. 锂离子层状正极材料LiMO2(M=Co,Ni,Mn)的第一性原理的研究,TM912
  12. 铁、镧掺杂纳米TiO2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O614.411
  13.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负极材料Srn+1TinO3n+1(n=1,2,3,∞)的第一性原理研究,TM911.4
  14. 石墨烯制备及其缺陷研究,O613.71
  15. Ir表面上NH3催化分解与氧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X131.1
  16. 基片参数对微带带通滤波器传输特性影响研究,TN713.5
  17. 铁基超导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O511
  18. 多维电荷传输基团修饰铱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光电特性,O627.8
  19. 掺Eu的α-SiAlON荧光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TB34
  20. 高压下碱金属(Li,Na,K)结构与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O521.2
  21. (OsnN)0, ±(n=1-6)团簇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O641.1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物理学 > 半导体物理学 > 半导体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